我和先生有著奇妙的緣分—同年同月同時前后就隔一天,出生在南方和北方,命運讓我們在杭州相識,從并肩作戰的同事,逐漸發展成為相知相守的戀人,然后走進婚姻。
婚后這一年,我想說,很好,非常好,相當地好!
有個知心人在身旁,給你依靠、為你打氣、永遠相信你,這大概就是最踏實的幸福了。我們在生活的每個隘口互為燈塔,用各自擅長的方式托住對方。去年,我剛接手的項目陷入工作瓶頸,先生給的意見,讓我從信息繭房里走出來。前段時間,先生所在的項目組兩年多沒有進展,領導想讓他從項目中撤出來回原組。我勸他保住工作要緊,生存下來才有機會談發展。幸好他采納了我的建議,剛回原組,項目組就解散了。
我們相識時都在做用戶運營工作,職業使我們注重溝通方式。避免使用讓人不適的詞匯,即便現在已經轉行,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所以婚前學習“幸福筑基計劃”推出的“新婚導航課”時,我們對“如何愛他人”的內容深有感觸。遇到大的分歧,我們各自陳述觀點和理由,難免會有小情緒。遇到這種情況,就把各自的想法寫在便利貼上,貼在門上交流。
在家務方面,我們也各有分工。廚房是我的領地,鍋鏟翻飛變出可口的飯菜;他是整理能手,包攬飯前準備和飯后收拾。遇到誰都不想做的家務,用猜拳決定誰做,家務活兒少了抱怨,多了共同經營的樂趣。
茶余飯后,我們仍會想起去年那場盛大的婚禮—100對新人齊聚萬人集體婚禮分會場杭州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的場景。婚禮上,穿紅色秀禾服的我們活像一對“胖錦鯉”。
我是杭州市上城區南星街道海月橋社區的婦聯主席,參加集體婚禮讓我接觸到更多婦聯工作,我也成為一名志愿紅娘,渴望看到更多人和我一樣擁有幸福。婚戀不是打卡任務,而是探索人生豐富可能性的旅程。
婚后,我們不再只為個人而活,我們有了共同的家庭責任。比如為了身體健康,我們決定一起管理體重。現在,我們都從“胖錦鯉”減為標準體重人士,非常有成就感!我還在學婚姻家庭指導師課程,希望可以更好地為有需要的人服務。我們都希望在婚姻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