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沉淀出從容,信任澆灌出底氣,見過“大場面”的媽媽果然不一般。
聽我媽講,她年輕時是農場大隊的團干部。我覺得,她肯定見過很多大場面,所以,很多我自認為“了不得的事”,她總能輕巧化解。
比如作為一名電焊工,她會在高溫天鉆進密不透風的船艙里焊接,出來時全身汗透,有幾次還差點兒中暑。但是,她從沒打過退堂鼓。再比如作為一位母親,她會輕松應對有關我的任何教育難題。不管是被老師叫家長,還是我差點兒沒學上,她都會淡定地告訴我:“沒事的,放輕松!”
1999年,讀小學的我第一次被叫家長。原因是身為班長,我連續好幾天帶頭放學不回家,而是留在學校跳皮筋。我媽風塵仆仆地趕到學校,連藏藍色的工作服都沒來得及換。我心想:完了!要知道,她一直是極其嚴厲的媽媽。冬天,我手凍僵了,字寫得有點兒歪歪扭扭,她把那一頁全撕了,我只好邊哭邊哈著熱氣暖手重寫。沒想到,被班主任約談后,我媽很淡定,回家簡單和我聊了聊。得知我沒有因為跳皮筋而影響學業,且保證以后一定按時放學,她就放下了。既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跟之前判若兩人。我后來問過我媽,當時她是怎么想的。我媽說:“這都是小事,你小學成績挺好,也沒有過什么大波動,我信你。”
2003年,中考結束那天,臺風過境,風雨大作。嘩啦嘩啦的雨聲拍打在車棚上,好像兵荒馬亂的驚惶蹄聲,少年的我哭了大半夜。因為數學沒發揮好,加上只報了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我覺得天塌了,邊哭邊喊:“怎么辦啊,我就要沒學上了……”我媽一直很冷靜,柔聲勸慰道:“你盡力了,媽媽不會怪你。”
我聽不進去,越哭越兇。我媽不再說話,走出房間。沒過多久,她端來一碗面條,有我愛吃的火腿腸和荷包蛋,說道:“這都是小事,你肯定會有學上的,吃點兒東西吧。”后來,我以全市前幾十名的成績考上了那所重點高中。
2011年,一個悶熱的下午,我爸猛抽著煙不說話,我在一旁滔滔不絕地說著:“如今,很多年輕人從事的工作都跟專業不對口,追求興趣愛好比循規蹈矩地打工有意思多了……”大學畢業后,我要放棄所學專業徹底轉行。我爸不同意,怒氣沖沖地摔門而出。我媽依然是見過大場面的淡然,說:“那就試試吧。不過,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后悔。”面對親友的不解,我媽說:“也蠻好。”轉行后,我過得很開心,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我問我爸:“我媽究竟見過什么大場面,是如同電影恢弘磅礴、蕩氣回腸的那種,還是像小說那般情節曲折離奇?”我爸回我:“你媽哪見過什么場面,是電影、小說看得多吧。”我恍然。原來,閱歷真的源自閱讀,人生觀首先要觀人生。
我又問:“那為什么我那么多不算小場面的事,我媽都能當成小事處理好?”我爸說:“因為你媽相信你。盡管你有時候確實不大省心,但她一直相信你可以做到。”我爸說,好像這是全世界都知曉的答案。
原來,我媽的底氣一直是我。她的嚴厲、她的溫柔,以及她的舉重若輕、她的輕描淡寫,并不依據她舊有的精彩,而是指向她堅信的未來。我知道,更多漂亮的“大場面”一定還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