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軍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 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高職護理專業“院校結合、課崗對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馮永軍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 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構建集“教學改革、素質教育、仿真實訓、高質量就業”為一體的“‘院校結合、課崗對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現代化醫院迫切需要的“實用型”護理人才的需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高職護理專業;院校結合;課崗對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指出:鼓勵各地、各行業從自身實際出發,實行多種形式的產教結合和校企合作,促進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布局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為此我院護理專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院校結合、課崗對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探索與實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校內建設仿真實訓基地,校外擴建實習醫院,提高就業率,實現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的良好局面。
通過貫穿“院校結合、課崗對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堅持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實驗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實訓環節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螺旋式上升,以實現技能培養的目標。
1.院校結合,合作育人
由行政公署、各旗縣政府牽頭,成立由所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組成的職教集團,建立理事會。學院與理事單位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明確各方在辦學和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職責與權利。建立緊密融合的契約關系。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護理專業建設委員會,整合了本地區所有的優良的醫療資源。專業建設委員會將發揮其在辦學定位、辦學規劃、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校企人力資源互動、科技研發與服務、人才需求與就業創業協調、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監督和指導作用。
(1)與醫院構成聯合辦學實體。學校與合作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共同承擔教學、實訓任務,實現了做中教、做中學,密切了院校關系,縮短了教學與臨床的距離。
(2)為保證學生的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就業競爭力,實行“走出去找市場”的思路,廣泛開拓就業渠道。先后在呼市、包頭、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地與多家大、中型醫院、醫療衛生機構聯系洽談,開辟了實習就業基地。
(3)校內外實訓緊密銜接。通過在校內護理實訓中心的仿真實訓,縮短了教學、臨床的距離,實現護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好、理論知識扎實、禮儀素質佳、溝通能力強,能較快的適應臨床工作。
2.課崗對接,序化課程內容
深入行業與臨床一線調研,根據醫院對護理人才規格的需求優化課程體系,依托行業需求與行業標準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
(1)教學改革:通過深入行業與臨床一線進行調研,根據醫院對護理人才規格的需求進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組織臨床專家及一線護理人員和專職教師組成教學團隊進行優化課程體系,同時依托行業需求與行業標準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仿真性實訓教學,建設特色鮮明的校內護理實訓基地。
(2)開設護理專業技術實訓課程,通過該課程的訓練將片段的知識在實踐中逐漸整合成為一個整體,通過綜合技能訓練使護理專業學生完全具備臨床崗位所需的各種基本技能與??萍寄?。充分進行崗位調研,歸納典型工作任務,按照護理崗位工作過程序化內容、整合課程,開展課程改革,實施模塊化、項目化教學,開發案例視頻、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
(3)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
按照“職業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分析—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的思路,完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及學習情境的設計工作。
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通過充分的社會調研和人才需求分析,聯合醫院,聘請專家,以學生獲得職業行動能力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職業活動為主體,知識、技能、態度有效融合的課程體系;以典型的工作任務、過程等為線索,確定課程整體結構。
3.注重人文素質養成教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將“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和“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與醫院共同構建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養成體系,將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養成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在素質教育中,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終身教育思想,注重人文素質傳承南丁格爾精神,構建基礎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教育三大體系。
(1)基礎素質教育手段:入學教育、軍事訓練、校園文化熏陶;專業素質教育手段:護理法規教育志愿者活動、“5.12”護士節系列活動、專業社團活動、護士禮儀風采大賽;職業素質教育手段:實習教育、護患溝通、職業習慣形成、臨床德育教育、醫院文化熏陶。形成職業技能課教學圍繞職業素質培養,將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學習階段的始終,培養出符合臨床需求的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
(2)組織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用所學知識為社會服務,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得到社會認可。始終組織學生堅持為光榮院退伍老軍人服務,開展送溫暖、送衛生、收集健康信息并建立相關健康檔案等活動;每年利用部分特殊的節日均會走上街頭,為廣大市民進行健康宣傳和健康義診;同時還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走進社區、走進基層院、走進農村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服務社會。
(3)開展護理技能大賽、護理禮儀風采大賽,鍛煉學生同步操作動作規范、協調。每年5月份護士節期間舉辦護理技能大賽,通過技能競賽,使學生樹立職業思想,強化職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塑造職業形象起到了促進作用;每年10月份舉辦護理禮儀風采大賽,對增強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同學們的素質、修養、行為、氣質,培養學生整體氣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4)對學生進行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職業形象。將素質教育貫穿于課堂,融入學生評價中。
4.三段式能力提升
通過“形成職業意識,獲得基本技能→培養職業認同,掌握職業技能→養成職業素質,具備職業能力”三段螺旋式能力提升的培養,學生成為職業素質高、職業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第一階段(第一學年),學生主要在校內進行公共基礎課模塊及職業基礎知識模塊的學習,在此期間,還將到教學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服務機構進行“臨床實踐”。目的是讓學生從入學就開始遞進式的接觸臨床護理實踐,不斷增強對職業的感悟,提高融入職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敬業精神和職業能力,縮短從護生轉變為護士的適應期。
第二階段(第二學年),主要進行護理專業技能訓練,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實踐教學項目與內容,并在校內具有真實的職業氛圍的實訓基地實施,任課教師和實驗教師一起指導學生練習操作,同時繼續基礎技能訓練。另外,實習前教師在仿真環境下示教護理操作、行為舉止、溝通技巧等,學生逐項強化訓練。
第三學年安排學生到教學實習基地頂崗實習,其中34周在二甲以上醫院實習,(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老年護理院實習4周)。實習期間學生完全在醫院及社區中心跟班工作,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融為一體,逐步樹立崗位意識,逐漸向獨立完成崗位工作過渡。與此同時,學校與醫院共同對實習生進行雙向管理,雙向培養和雙向考評,達到校企聯合培養的目的。
課程改革前后的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課程改革前后比較
通過貫穿“院校結合、課崗對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和改革,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真實的項目任務訓練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建立學習與職業的聯系,將學習與工作整合起來,將知識與技能有效地融合?!霸盒=Y合、課崗對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實現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能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
[1]姜大源.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結構的理論基礎[J].職教通訊,2006(1):7-9.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course post doc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humanities, three section typ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eng Yong-jun
(Xilingol Vocational College, Xilin Hot Inner Mongolia, 026000, China)
Set up "teaching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simulation training,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as one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course post docking, focus on the humanities, the three section type ability promo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Meet the modern hospital in urgent need of "practical" nursing personnel needs,develop high quality skilled nursing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course post doc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humanities; three section typ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alents training mode
G717
A
1000-9795(2014)08-000003-02
[責任編輯:鮑 雨]
2013年錫林郭勒職業學院重點課題(課題編號:ZD2013-06);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茖W研究項目(項目編號:NJSC14380)。
馮永軍(1981-),男,內蒙古錫林郭勒人,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教學管理科長、護理專業帶頭人,講師,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基礎護理技術、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