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瑩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福建廈門 361008)
基于SWOT分析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對策及路徑探究
趙 瑩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福建廈門 361008)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對于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競爭力有著不可小覷的現實意義,更是直接決定著高職學生的就業質量及可持續發展。運用SWOT模型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探究未來發展對策,以增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顯得尤為必要。
高職;職業素養教育;SWOT分析;對策
SWOT分析即一種態勢分析,在管理決策、公共危機處理、財務分析等領域應用廣泛,通過梳理分析研究對象所面臨的內外部優勢、劣勢、機遇、威脅等,以做出相應的戰略決策或調整現有的決策。[1]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已經上升到了職業教育的核心戰略,對于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競爭力有著不可小覷的現實意義,更是直接決定著高職學生的就業質量及可持續發展。而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目前面臨的內外部矛盾、微宏觀問題林林總總,非常復雜,運用SWOT模型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提出未來發展對策,探究可實踐的路徑,以進一步增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則顯得尤為必要。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育人模式有著得天獨厚的內部優勢和發展機遇,給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提供了發展的動力。與此同時,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也因其不能回避的內部劣勢和外在威脅,正面臨著不小的壓力與挑戰。
(一)優勢分析(Strength)
近年來,高職院校積極與企業對接,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可深入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和標準,為能有的放矢的做好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奠定了基礎。而校企合作的企業不僅可以提供職業素養教育的所依托的實踐、實訓場地等教育載體,又可以提供大量的行業專家、技術能手充實教師隊伍,為高職院校的職業素養教育提供了充分的軟硬件條件。
當前國內已有部分高職院校率先探索并實踐了多種職業素養教育模式,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全景式”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模式[2]、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體驗式職業素質教育項目”[3]等,為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下一步探索和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二)劣勢分析(Weakness)
當前各高職院校對于職業素養內涵的理解各據所見,從重視顯性的知識技能培養到重視隱性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習慣等素養培養,莫衷一是。更由于未認識到職業素養是一種踐行的知識,而將職業素養教育與現實職業活動割裂開來,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依然沿襲傳統,缺乏專業和職業特色,實用性較差,教育效果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從師質情況看,目前高職院校普遍缺乏“雙師型”教師,無論是專業教師還是思政教師大多缺乏在企業的一線工作經歷,由于缺乏對企業的了解和自身實踐經驗的不足,難以有效指導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行為修養,失去實踐基礎的教育活動必然導致其效果低下。
(三)機遇分析(Opportunity)
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助力。對于高職教育來講,加強職業素養教育是其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其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考慮。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職業素養提升是其自身職業發展的內在需要。當下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普遍低于本科畢業生,而在就業難的大環境下,只有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才能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為自己進一步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平臺。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也有著迫切的要求。高職學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工作態度、人際關系處理等普遍受到企業詬病,是他們就業的最大障礙。
(四)威脅分析(Threat)
受到社會上泛濫的實用主義、短期功利主義的影響,導致學生和家長對高職教育的理解存在功利化傾向,讀高職院校就是為了能夠掌握一技之長,重知識、技能學習而輕素質培養,導致高職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等內在素養的缺位。同時,高職院校在“唯經濟主義”傾向影響下,單純求“好就業”,而忽視了學生“就好業”的內在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要求。培養方案中過度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從學生一入學起就敦促其考各種職業證書、參加各種技能大賽,錯誤的把“高技能”等同于“高素質”,導致培養的學生技能有余而素養不高。
基于以上分析,影響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相關因素可用SWOT模型歸納于下表:
優勢分析(S)企業可以提供充分的軟硬件條件;學校和企業密切接觸,契合企業用人需求和標準,有的放矢;部分高職院校已開發的職業素養教育模式可提供借鑒。劣勢分析(W)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教育效果無法滿足企業需求;缺乏“雙師型”教師機會分析(O)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考慮;用人單位的迫切需求;高職學生發展的需要。威脅分析(T)學生和家長對于高職教育理解的功利化傾向;高職教育的“唯經濟主義”傾向。
基于SWOT分析,制定有效對癥、切實可行的策略才是目的,尤其能夠把內部環境中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因素相互組合,模擬出各類情況,再制定策略更為重要。
(一)SO發展對策(或稱乘勢而為策略)
重視和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無論是解決企業和學生的就業結構性矛盾,還是從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考慮,都是一個既務實又具有導向性的戰略選擇。因此,著力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應作為當前以及未來工作的戰略重點。實際上,像德國、瑞士、日本等這樣經濟比較發達、產品制造精良的國家,都極其重視職業教育以及職業素養教育。相比,我國職業素養教育是近十年來才興起的,尚處于幼年發展時期。高職院校必須增強責任感和機遇意識,依托職業教育的加快發展,深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借鑒國外職業素養教育的先進經驗,構建我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新模式。
(二)WO發展對策(或稱因勢利導策略)
企業的用人標準已從過去單純的“認學歷、認證書”向“認能力、認品質”轉換,因此,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必須密切關注企業的用人標準和需求,確保職業素養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要全面實施“教師職業素養提升計劃”,打造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強化高職教師對職業素養教育的使命感、責任感和認同度,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良好的育人氛圍。此外,要把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契合企業標準和學生需求,融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為一體的職業素養教育體系,形成“課堂認同、日常固化、實踐應用”[2]實施策略和路徑。
(三)ST發展對策(或稱隨機應變策略)
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實踐、實訓場地和行業專家、技術能手等,構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育人體系。通過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大力營造職業環境,將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企業員工基本行為規范等要素融入到高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和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中,實現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對接。充分利用學校的“優秀教師”、“師德之星”“學生最喜愛的教師”和企業的“優秀員工”、“模范標兵”“先進個人”等,樹立職業榜樣,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啟發作用。
(四)WT發展對策(或稱機不可失策略)
從國家和政府層面,加大對于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視和政策支持,加大對于職業素養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從社會和企業層面,加大社會輿論導向,通過鼓勵、表彰“德才兼備”的榜樣、先進典型,塑造健康、和諧的人才價值觀;從學校層面,加強職業素養教師的隊伍建設,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教育的水平和特色,增強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度;從學生層面,喚起學生個體的主體意識,正確理解職業教育,明確職業理想,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職業素養教育中。
(一)加強對高職職業素養教育的科學研究
職業素養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國外職業素養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而在中國還屬嶄于嶄新的領域,雖然已有一些高職院校對職業素養教育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些理論和教育模式可供借鑒,但仍缺乏成熟、完整的理論和實施策略,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進行科學研究,建立職業素養教育科研獎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和教研活動,以科研促進職業素養教育的科學化、實效化。
(二)構建完整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體系
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未將職業素養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僅僅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部分、尚未涵蓋學生在校的全過程。職業素養的養成特點要求必須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融入到學校的各項教學、日常管理、實習實訓、以及校企合作等工作中,借鑒和完善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全景式”教育模式[2],將職業素養培養目標分階段融入學生在校的三年學習過程中;將職業素質教育任務分解到課程教學、日常養成訓練和專業實踐;深入實施職業素質教育,做到全程實施、全面展開、全員參與,逐步形成“課堂認同、日常固化、實踐應用”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
(三)提升職業素養教育師資整體水平
職業素養教育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不能僅僅依靠個別或幾個教學部門來完成,而是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其中。全面實施“教師職業素養提升計劃”,首先,要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其次,定期讓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不僅可以感受企業氛圍,積累實踐經驗,還促使教師把對職業素養的認知、感悟內化于教學過程中,真正起到對學生的示范、引導作用;最后,大力引進或聘請企業、行業專家充實高職教師專兼職教師隊伍,既能帶來企業發展的最近動態,又能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促進教育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提升。
(四)建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評價體系
職業素養評價具有導向、鑒定、調控的作用,要切實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必須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建立一套科學的職業素養評價體系。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尚未開展學生職業素養的評價工作,基本上由輔導員、班主任根據對學生的總體印象進行主觀判斷,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職業素養的真實情況。建議建立由學校主管部門、用人單位、畢業生、在校生共同組成反饋機制,對職業素養教育中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并提出改進方案,對教學計劃、教育內容進行及時調整,以促進學生職基本素養的提升。
[1]王定功,定日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與策略選擇[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88-92.
[2]俞立軍,朱海岳.“全景式”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模式探析[J].職教論壇,2011(17):91-92.
[3]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中澳合作“體驗式職業素質教育”示范建設項目正式啟動[EB/OL]. (2008-03-05)[2014-06-12].http://www.ysrencai.com/news/news-show. php?id=12193.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path to explore
Zhao Ying
(Xiamen City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8, China)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and social competitiveness has to be reckoned with realist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WOT model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to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pertinence and actual effect is necessa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 SWOT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G718
A
1000-9795(2014)08-000042-02
[責任編輯:周 天]
趙 瑩(1975-),女,河北灤縣人,法學碩士,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思想政治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教育。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2014年院級課題《高職全面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研究》(KYQS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