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蓮 (馬鞍山市藝術劇院 安徽馬鞍山 243000)
羅帕一方情千許
——飾演陳賽金有感
孫雪蓮 (馬鞍山市藝術劇院 安徽馬鞍山 243000)
《羅帕記》與《天仙配》、《女駙馬》并稱為黃梅戲經典大戲“老三篇”,所謂經典,即是令聽的人百聽不厭、久久回味、難以忘懷,讓演的人亦是動情入心,深受其影響。《羅帕記》不同于《天仙配》和《女駙馬》,它情節生動的講述的是夫妻生活坎坷不平的悲喜故事,集中反映了女主角陳賽金善良賢惠、溫柔體貼、獨立自尊的女性形象。
陳老尚書獨生女陳賽金在花亭之中為即將進京趕考的丈夫王科舉敬酒送行,共賞家傳寶物金絲九龍羅帕,卻不想被心術不正的家仆姜熊盜走,后主仆二人途中留宿雙合鎮富順客棧時,姜熊為誘惑店姐拿出羅帕,謊稱與陳塞金有私情并贈羅帕為證,導致陳賽金遭夫驅逐,被父嫌棄,半路生子,蒙垢受冤十八年,獨自培養兒子高中科舉,終得冤屈大白,全家團聚。
《羅帕記》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悲喜劇——悲中有喜,喜中含悲,是出很吃功夫的戲,不僅唱段多,而且情節賦予的唱腔也很豐富,對女主角陳賽金唱、念、做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初次登場的陳賽金是涉世未深的尚書千金、舉人發妻,自小接受忠孝禮義、德言容功的教育,“蒙夫君閨房中私語多教,綱常禮圣賢書不敢輕忘”,是個一心相夫教子的典型封建女性;夫妻花園話別時的對唱“妻好比那綠葉陪襯夫郎,妻好比和風吹蜜語輕揚”,廣為觀眾熟知的“雄雞啼破五更天”唱段中“誰能賜我千里目,看郎君可添羅衫御風寒?誰能賜我順風耳,聽郎君心底聲聲喚妻言?”這唱腔要唱的離情愁緒分外凄美,娓娓道出一個妻子在五更殘夜對遠行的夫君如何牽腸掛肚,望眼欲穿;然而面對夫君盛怒“逼帕”,大家閨秀的陳賽金依然對多疑絕情的王科舉一往情深的再三勸導,“一勸”“二勸”唱段是當時作曲時白林先生根據主調與花腔中的女腔徵調諸腔編寫的,“三勸”是把女平詞和高腔糅合在一起,層層推進,直叫演唱的人悲戚之情不能自已,還要把陳賽金大家閨秀特有的穩重賢淑和三從四德在言談舉止中就要不經意的表現出來。“逐女”一折中回娘家路上賽金回憶往日,今昔對比的唱段“往日里回娘家蓬車駿馬,今日里回娘家跌跌爬爬。往日里回娘家濃妝艷抹,今日里回娘家披頭散發。往日里回娘家如花似朵,今日里回娘家哎,老爹爹耶,啊,斷枝殘椏,斷枝殘椏!”句句心酸,催人淚下,演唱時需要感情飽滿,聲腔高亢,以表現心里的委屈難擋;當回到娘家不僅不被父親理解還遭到父親嫌棄避而不見,絕望中的陳賽金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她決心將腹中孩兒撫養成才,為自己洗盡冤屈,她開始與封建女性的附庸地位發起抗爭,不再去尋求丈夫和父親的諒解,人格也由附庸向獨立轉變,表演時這個弱女子堅強、倔強的一面令我震撼,更多的還有鼓舞。“托子”一場 “千般希望寄兒身,托過懷中子,交過娘的心”,這段曲子時白林先生選擇了黃梅戲主調唱腔中罕用的商調式以增強曲調的深沉凄楚,悠悠慈母心,化作淚千行,點點滴滴都是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作為一個女演員,最動情莫過于母子間骨肉親情。“回帕”一折,真相大白,陳賽金在店堂中痛陳冤情,痛斥科舉,“天地間,能容得,蝴蝶成雙,鴛鴦交頸,牛羊哺乳,鴉雀孝親,鮮花開放,百鳥爭鳴,青山含笑,江海奔騰;也容得,叛臣當道,惡賊橫行,卻為何,偏逼我,多情弱女,帶孕孤身,含冤蒙屈,骨肉難親,容不得我這懷揣休書無罪的人!”字字含淚,聲聲帶血,如泣如訴, 怎一個“痛”字了得!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每每演出《羅帕記》,我所扮演的陳賽金,她那份通情達理、賢良淑德與善良執著都深深打動著我,她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千金小姐轉變到自食其力的獨立女性的堅強意志也深深鼓舞著我,她身上閃爍著值得我們現代女性學習與繼承的傳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