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平 (浙江江山市文化館 浙江江山 324100)
淺論鋼琴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祝建平 (浙江江山市文化館 浙江江山 324100)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其音色豐富多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鋼琴熱的出現,也意味著鋼琴教師的責任更加艱巨。本文就鋼琴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基本素質以及怎樣才能成為優秀的鋼琴教師作出了相應的探討,提出專業知識技能、教學方法和語言能力、行為素質和道德品質、自我反思四個方面的要求。
鋼琴教師;具備;基本素質
鋼琴教師身上肩負著重大責任,要求教師不僅要充實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以及擴展各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顆與時俱進的心。筆者認為鋼琴教師的應當具備的綜合能力具體分為專業知識技能、教學方法和語言能力、行為素質和道德品質、自我反思四方面。
1.要具有正確規范的示范能力。正確規范的動作示范,是融技術性與音樂性于一體的專業技能體現。從技術上來講,鋼琴教學很大程度上是手把手地教,正確、科學的示范能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從音樂性的角度來講,教師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能給學生一種鮮明生動的聽覺形象啟示,從而激發學生表現音樂的興趣。例如,在示范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時,若能將音樂情緒的跌宕起伏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讓學生體驗作曲家的真實感情,學生將有彈奏此曲的動力。技術性和音樂性兩者相輔相成,技術性需為音樂性服務,而音樂性又必須以過硬的技術性為前提保障。
2.鋼琴教師應當具備鋼琴的理論知識。《朱工一鋼琴教學論中》提到:“一個好的教師還需要博覽群書,有廣泛的知識和較高的修養。給人一杯水,自己先要一桶水。”教師不應該只停留在鋼琴的彈奏表面,還應該擁有扎實的鋼琴理論知識。
3.鋼琴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聽覺分辨能力。教師不僅要聽音的高低、節奏的正誤,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鋼琴的發音性及特點,建立辨別聲音的觀念,辨別音質和音色的優劣,體會什么是豐滿而純凈、圓潤而動聽的音,什么是擠、壓、敲、砸、硬、虛等不好的聲音,怎么樣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聲音境界、并及時調整。鋼琴教師還應該多聽不同樂派、不同風格的優秀鋼琴演奏家的演奏,從優秀的鋼琴家中尋找他們的共同點,體會什么圓潤的、明亮的、正確的音質和音色,并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通過比較分析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法,體會風格特色,領略不同鋼琴大師的風采和風范。其次,鋼琴教師更要在實踐中,通過聽辨學生的演奏,鞏固自己的專業能力。
4.鋼琴教師應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吳元教授在《學習鋼琴的途徑》中提到,鋼琴教師為了探索好的發音,尋求更科學更先進的彈奏法,教師必須親身實踐,不斷琢磨,方能有所提高和體會。也就是說鋼琴教師應該在教學的同時還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尋求新的突破,掌握新的事物和方法。
《鋼琴教學法》中也說過,學生有各種不同的類型,鋼琴教師就個體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特點、年齡、性格,幾存在的不同問題因材施教,揚其長、補其短。在教學中不可能千篇一律。樊禾心教授的《鋼琴教學論》中也明確說到,一個合格的鋼琴教師應當做到對學生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文學性語言的形象描述,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思維能力和音樂感受能力。
教師的生動描繪,形象描述,不僅能較好地利用已有的經驗,深入的理解教學的內容,還促進學生的聯想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但也不能讓學生一味地模仿教師,因為模仿出的音樂有局限性,這樣的學生永遠離不開教師,也不能成為藝術人才。
鋼琴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具有很長遠的影響,長期以來的言傳身教以及耳濡目染,會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學到一些習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的榜樣和力量,因此為人師表是對一個鋼琴教師的最基本的要求。
1.鋼琴教師還應該具有很高的責任感。在面對困難的時,不要將個別水平差的學生歸咎為基礎差,腦子笨等,沒有去真正找尋原因,去啟發。
2.鋼琴教師應當給學生樹立成功的教育觀念。著名鋼琴家亨利.涅高茲稱信心的是放松的基礎。成功教育是在確立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通過教師幫助學生嘗試成功,最后學生逐步意識到自己爭取成功。例如:一個彈奏動作,每一個手型,每一首樂曲,只要發現學生有優點就要表揚優點,如果能把這些缺點改過來你就“成功了”,學生接受到了表揚的信息,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做得更好,下次會更加成功。
3.鋼琴教師與學生之間最好能夠平等和寬容。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少一些強制的紀律和苛刻的規訓,人的發展需要寬容的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寬容和寬厚更宜于個性自由全面的發展。
反思是教師以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自己的一些行為進行反思然后加以改正。美國學者博斯那提出了教師的成才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由這個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經驗在教師成長中的作用,若沒有反思,教師就像一個工人,按照第一次自己做的模式一直做到老。所以我們要求教師積極反思,反思我們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
教學前反思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行為,它是教學實踐的前提與準備。教師如果在教學前就進行了反思,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預測和分析,這樣教學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反思,是針對實際教學課堂中出現種種意外表現出的靈活變動能力和監控性,促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困難進行幫助:對有困惑的學生進行引導、分析;在學生失去信心時,鼓勵和鞭策他們。教學后反思是在指教師在教學后對自己教學的總結和評價,具有批判性的意義。對不好的地方進行修改和改性,對好的地方進行保留和提高。教學只有這樣做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并在教學后的分析和審視中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并把它提取為自己的經驗。
綜上,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教學品性和教學技能對學生有的突出的示范作用。筆者認為一位合格的鋼琴教師應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個人擁有良好的行為素質和優秀的道德品質以及良好的自我反思精神。只有擁有了這些基本素質,才能夠培養出品行正、技能優的學生。
[1]葛德月著.《朱工一鋼琴教學論》.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12)版
[2]應詩真著.《鋼琴教學法》.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3]樊禾心著.《鋼琴教學論》.上海音樂出版社.
[4]吳元編.《學習鋼琴的途徑》.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5] 陳倫旺. 論鋼琴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J].樂器.2002年(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