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梅娜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百鳥衣》講述的是古卡和依娌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古卡勤勞勇敢,但家庭貧困,無錢讀書,靠打柴打獵為生,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舉步維艱。到婚娶年紀仍舊無人問津,一只公雞來到他家,并在半年后神奇的變成一位漂亮的姑娘依娌,不久兩人便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黑魔獨隆的到來打破了壯族村寨平靜的生活,在與獨隆的戰爭中,人們傷痕累累。在百鳥的幫助支持下,依娌用百鳥羽毛織成了衣服。但打敗獨隆并非易事,需要代表依娌生命的翎羽,百鳥衣才能飛起來。最后,依娌毅然選擇大義、大愛,拔掉了自己的生命之根。古卡在大愛的力量中勇猛的與獨隆作戰,最終打敗獨隆,家鄉恢復了往日的青山綠水,但是善良美麗的依娌卻永遠的消逝了,跌宕起伏的情節完美地演繹了勇敢正義。這個充滿正能量主題的凄美民間傳說洋溢著具有普世價值的人文情懷,故事中的勇敢、善良、團結、犧牲是壯族人民的民族追求。
《百鳥衣》用具有現代元素的表達方法讓觀眾更加深刻的感受故事中的感情,人們的思緒會跟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走。當人們陶醉于山清水秀的美麗壯鄉時,就會感覺仿佛置身于和諧美妙的自然中,在魅力無限的風景中,人們的心情是輕松愉悅的;當看到貪婪可惡的獨隆大肆破壞美好的平靜時,人們是憤慨心痛的,古樸和諧的村寨被瘋狂的黑旋風霸占,鳥兒傷痕累累,血腥的場景刺激著人們的憐憫之心;當人們看到依娌在愛與義之間徘徊猶豫時,人們的心情是凝重的,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抉擇,人們既不愿意看到這樣善良的姑娘消失,又不忍心看到村莊的橫尸遍野,而且對重建家園充滿了憧憬和期待,觀眾仿佛成了劇目的主人公陷入極痛苦的矛盾中。依娌拔下翎羽的那一刻,人們淚如泉涌,被依娌敢于犧牲的精神所折服。在這部舞臺劇中,人們能深刻感受到這個故事背后的人文情懷,依娌就是壯族人民的化身,千百年來,壯族人民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奮斗著,他們古樸善良勇敢,愿意用生命去保衛家鄉。壯族人民是團結的,當受外來民族歧視時,他們凝聚在一起,共同守護自己的文化家園。
《百鳥衣》是一部能夠讓觀眾真正感受到愛與希望的大型舞臺劇。人們總能在某個情節找到共鳴,從古卡和依娌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生活不需要抱怨,在挫折面前要有堅忍不拔的態度和鍥而不舍得的努力,在追求目標的行路上總會起起伏伏,但只要努力了,生活和命運的饋贈永遠會超乎于我們的想象。
1.源于生活。《百鳥衣》表現了厚重的民族文化,他其實是當時壯鄉人民的生活縮影,其中的獨隆是當時殘酷土司的代表,人們在土司的壓榨中痛苦掙扎。故事總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孕育誕生,是民眾智慧和才藝的結晶,集體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升級進步,民間傳說故事亦會隨之發展豐富,《百鳥衣》中的小猴情節就是后續增加的,更能引人入勝。
2.口頭性。《百鳥衣》以口頭傳承為主,在廣西橫縣的校椅鎮,這個故事是家喻戶曉的,男女老少對于此故事總能說出點情節。在中國長期傳統的社會里,普通民眾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有大部分勞動者不識字,口頭故事能滿足他們的日常審美需求。
3.通俗易懂。《百鳥衣》中線索單純,首尾完整。以主人公的命運遭遇為線索,單線順序發展,語言流暢,簡單易懂。能很自然的看出寄托了壯族人民的理想和追求,通過夸張渲染把英雄人物形象化,塑造了依娌忠于愛情、不畏犧牲、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滲透著人們對階級制度的不滿,揭露了土司統治的殘暴無恥。
1.建立百鳥衣生態博物館,將調查資料歸類存檔。壯族民間故事《百鳥衣》已被列入廣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足以證明其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審美。在徹底了解百鳥衣故事原型的基礎上,編寫《百鳥衣志》,文字的編撰可以避免文化的斷層,讓百鳥衣真正進入大眾的視野,陶冶情操,洗滌心靈,讓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得到保護和弘揚。
2.開辟百鳥衣文化旅游。可以在橫縣建設百鳥衣文化長廊并舉行以百鳥衣為主題的文化藝術節,制作百鳥衣旅游紀念品,建立百鳥衣雕塑群,這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不但增加當地人的收入改善當地人的生活,也使非遺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作為活態文化一直延續下去。
3.開展百鳥衣為中心的課程。不斷開辟民間故事生存的土壤,在中小學開設民間故事課程,不斷挖掘百鳥衣故事的文化內涵。
[1]周國森.大型壯族歌舞劇《百鳥衣》觀后感[J].歌海,2013(3).
[2]韋文物.話說《百鳥衣》[J].杉鄉文學,2009(2).
[3]張暢.愛情《百鳥衣》[J].文學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