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鳳
(寧德師范學院,福建 寧德 352100)
自閉癥兒童的數量越來越龐大,自閉癥兒童的教育逐漸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當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圍繞在康復訓練方法、民辦機構的生存現狀、家長心理壓力等角度展開研究,對于特殊教育的教師關注少。本文采取個案研究的方法,結合寧德市“手拉手”特教中心自閉癥兒童教育現狀,剖析自閉癥教師體制發展的困難,為自閉癥教育教師體制的發展提供策略性的建議。
本研究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指導理論以當前國內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作為理論依據,已從中國知網和書籍搜集30余篇相關論文,此外,筆者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相關領域的論文一篇。因此,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并且到當地一家自閉癥機構——“手拉手”特教中心展開實地考察。問卷的調查對象為寧德市的大學生和教師,共發放問卷50份。問卷設計了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1)高校開展關于自閉癥的知識,師資培養、學術研究等現狀;(2)教師對自閉癥的關注程度。通過這兩個方面的問卷調查,期望得到的結論有:(1)寧德市自閉癥領域的教師和專家少;(2)教師流動大;(3)高校對于自閉癥領域的人才培養呈現滯后狀態。
作為自閉癥兒童的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正確的價值觀;熱愛特教事業,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及技能、有較寬的知識面;熟悉并掌握自閉癥教育的教學方法;了解孤獨癥教育的發展前沿與動態,具備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1]15-17因此,展開對自閉癥機構師資水平的調查,是推動自閉癥兒童教育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本研究結合寧德市“手拉手”自閉癥機構和上海徐匯區星雨兒童康健院進行對比,剖析寧德市自閉癥教育教師體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1.寧德市自閉癥教育的教師和專家少。經調查,“手拉手”特教中心教師的教師數量維持在10個左右,主要由30歲左右的女性組成,她們的執教經驗不夠豐富。上海徐匯區星雨兒童康健院的多感官、淘氣堡、球技及感官室理事會成員由來自上海市特殊教育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特教系、華東理工大學社工系、上海師范大學心理系等11名專家學者組成。[1]15-17“手拉手”特教中心的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明顯落后與上海徐匯區星雨兒童康健院。

寧德市“手拉手”與上海市徐匯區星雨兒童康健院教師專業比較(n=%)
從上述兩個表格可以看出,寧德市“手拉手”特教中心與徐匯區“星雨兒童康健院”教師所學專業進行比較,得出寧德市民辦自閉癥兒童機構教師主要問題:教師專業與自閉癥關聯性明顯偏小,難以與自閉癥兒童教學相適應;教師的科研情況一片空白,教學理論研究成果不容樂觀,整體素質偏低。
2.教師流動性大。特教類的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必須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勝任特 教工作;民辦機構的教師待遇低,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易導致教師跳槽。據機構中心負責人介紹,自機構成立以來,每年都會發生教師離職轉崗的現象。這種流動性,對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和機構持續性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3.寧德市高校對自閉癥領域的人才培養呈滯后狀態。專業人才難求的背后,是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忽視。由于我國對自閉癥領域的研究起步晚,對于特殊教育類的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聾啞殘障等專業上,缺乏對自閉癥領域人才培養的專業,國家對這類人才培養少。目前,寧德市內并未建立起自閉癥人才的培養基地,當地的高校也沒有開設相關專業。筆者結合寧德師范學院的專業設置和大學生對自閉癥了解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寧德市對自閉癥人才培養空白的原因。

表1 寧德師范學院專業設置概況一覽

表2 寧德市大學生對自閉癥的了解現狀調查
表1顯示了寧德師范學院并未把自閉癥領域的人才納入專業體制中。在該校的人才培養體制中,文科類的以外語、中文、教育(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藝術、經濟管理、思政教育為主,理工類的側重于化學、IT、物理、生物。表2的數據顯示:聽說過自閉癥,并且相當了解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大約0.04%;99.06%的大學生只是聽別人提起,但是不了解自閉癥;均表示自己讀高校并未開設過關于自閉癥類的相關課程;在開設課程方面,認為沒必要開設和無所謂的人數各占1人,高達99.02%的大學生認為師范院校必要開設這類課程,因為專業人才需求大。
寧德師范學院作為寧德地區唯一的高等院校,對自閉癥領域的人才培養呈現空白,無法為寧德市自閉癥教育提供人才資源。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
(1)自閉癥領域的研究起步晚,特殊教育類的人才培養集中在聾、啞、智障;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培養人才各有側重,文科類側重外語、金融經濟類、管理類、工程類、計算機等,理工類重視對物理、IT、化學工業等,并未把自閉癥專業人才培養納入體制中;
(3)學生無法接受特殊教育專業,導致部分師范類院校開設的專業難以完成招生計劃。
1.自閉癥教育教師自覺加強學習。在歐美等國家,對自閉癥領域的研究早,已經為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建立較為完善的師資團隊,我國的自閉癥在歐美等國家,對自閉癥領域的研究早,已經為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建立較為完善的師資團隊,我國的自閉癥教育領域處于亟需發展和完善的階段,無論是對自閉癥兒童的保障體制,還是教師體系,都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階段才能得到改善。鑒于我國當前自閉癥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作為一名特教教師,加強對自閉癥領域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是十分必要的;通過主動關注相關學科的知識,培養興趣愛好,滿足課堂的教學需求;重視對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思考,思考并總結加強對外學術交流;自閉癥教育的特殊性還要求對每名教師擁有較良好的心理素質。
2.高校領導轉變意識,培養多層次人才。我國培養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始于1986年,華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及西南師范大學和重慶師范學院等高校相繼開始招收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國大陸才開始擁有特殊教育類的人才。而這些特殊教育的專業人才主要是聾、啞、智障等傳統殘疾類,建議師范類的高校領導結合當前自閉癥類人才空缺大的問題,轉變人才培養意識,把自閉癥類的人才培養納入教學體系中,確立自閉癥教師專業化的重要任務,設置相關專業和派遣特教專家或導師,開展人才培養計劃;把自閉癥的課程作為修課程,供其他專業的學生選修,使自閉癥在大學生中得到普及。
3.高校教師加強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關注本領域的研究成果,也要多關注其他領域的發展現狀。伴隨著高發病率和低研究成果,高校教師主動對自閉癥領域進行研究,對于我國今后對自閉癥兒童的診斷、教育等均有建設性的指導意義。
4.師范類學生主動關注自閉癥領域。師范類的大學生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后盾,不僅要掌握好本專業的知識,練好扎實的基本功,還應該積極關注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主動了解自閉癥知識,關注最新的研究成果,豐富知識儲備,開拓教育視野,對于我國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同樣有建設性的意義。
[1]監青紅.太原市自閉癥兒童教育機構的體育干預現狀及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
[2]黃偉合.兒童自閉癥及其他發展障礙的行為干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92-109.
[3]林云強.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威脅知覺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4]徐夢迪.民辦特殊教育機構自閉癥兒童體育活動的社會支持研究——基于西安市“手拉手”特殊教育中心的實踐[D].首都體育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