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琴
(達拉特旗教育局教研信息網絡管理辦公室,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014300)
隨著小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師扮演的角色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和評判,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指導和組織,并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對話中。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逐步在教學中得到應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弊端,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后,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
“情境教學法”強調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真情和美感動學生,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從而達到語文課的教育功能。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情感在主觀上和客觀上相互交融并滲透在作品中,從而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設定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情境,吸引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因而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1.直觀形象性。情境是指特有的場合和場地,情境的內容可以是人,亦可以是物,情境是具體存在的并可以感知的。因此,形象性是情境教學的重要特征。
現有的語文教材為情境教學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形象因素,主要包括:①人物形象。“文學是人學”,教材中文學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個個鮮明、栩栩如生。②具體形象。語文教材的內容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反映,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可以陶冶情操。③事物形象。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文章是有關具體事物的,這些事物反映了人類在遵循自然環境的前提下,不斷創造新的文明。這些形象可以激勵學生為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使他們為成為人類文明的主人而努力。
2.情感對稱性。情境教學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而創設的,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知識的傳遞要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接受,從而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
3.智能暗示性。保加利亞情境教學的倡導者洛扎諾夫認為,情境對人的心理具有明顯的暗示作用。[1]因此,情境教學又稱為暗示教學。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能夠受到啟發,茅塞頓開。
1.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開放、敏捷狀態。那么,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當指導者,組織者和平等對話的參與者的角色。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多給學生一些關愛和尊重,公平公正的對待每個學生。雨果曾說:“愛是情感的升華,它像陽光一樣照耀大地,賦予萬物生長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榮。”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某位老師的班級上,有一位叫做夏玉的女孩子,她很孤傲、冷漠、刻薄,她從心里對別人存在排斥。這位老師本著“教育育人”的原則,耐心的等待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這位老師發現夏玉十分聰明,她的這種性格的形成于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關系,于是這位老師找到夏玉,與她談心,并借此開導、滿足和改變她。在她的生活上,老師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讓她感受到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夏玉變得很樂觀,而且學會主動與他人交朋友。孩子需要愛,除了師愛,還有更加重要的同伴之間的愛。
這個故事說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尤其是一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
2.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如:(1)在材料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的內容播放相關的音樂片段,渲染課堂氣氛;(2)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扮演材料中的角色,從而深刻體會材料的內容;(3)教師可以運用一些進行相關的展示;(4)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圖畫的形式再現文中的情景;(5)根據文章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文章的意思。所謂:“生活時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的反映的產物。”就是這樣吧!
3.創設具有疑問的教學情境。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求知的思維是在問題的提出并得到解決的過程中發展的。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就是這個道理吧!如:在教授《他得的紅圈圈最多》這課時,筆者結合問題提出這樣的疑問:“文章中的‘他’是誰?‘紅圈圈’又指什么?”。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筆者又提出:“鄧小平爺爺真是偉大啊,大家想知道他為什么得的紅圈圈最多嗎?”這一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想知道答案的強烈欲望,就此筆者很自然的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
這樣的情景教學的設置,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突破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教學情境的設置要突出事物的重點,這樣對學生的心理能產生良好的效應,因此,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一些重點詞句的教學,學生通過掌握一些關鍵詞句才能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
情境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通過一定的情境設置,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那么,情境教學的具體意義如下:
1.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內容,不段的發展其思維能力,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2.在具體情境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靈活的運用,能夠做到什么樣的知識解決什么樣的問題。
3.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情境缺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缺乏對知識應有的興趣,從而不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創設靈活多樣的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不可缺少的因素。[1]
4.適當的情境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所創設的情境可以產生共鳴,能夠做到把抽象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事物相關聯,這些事物中包含了豐富的感情色彩。
綜上,語文情境教學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觀察、賦予想象,從而促進學生在智力和學習語文的能力上得到發展。情境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情境教學的創設有利于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得到情感的熏陶,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語文情境教學設計初探[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 =gdIMP7Wc3d8NUZD5NMD1FpXewdZgTVOmKEha_BPSOOT9w -xidyds1ReSKuuYhRQ6aj4kv5TS73xqNlcGJuBK4gZQfUr 5afIXMNceRKbIZiW
[2]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EB/OL].http://www.docin.com/p -353383398.html#documentinfo
[3]陳冬梅.淺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2(3).
[4]唐仁偉.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