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楠,孫連雙,周苗苗,張忠友
(1.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2.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一)為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黑龍江區域經濟已有長足發展。黑龍江省要想發展,首先必須以招商引資為重點,這一切都與人才的培養密切相關。適時根據省情,分析現有的人才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積累經驗且向所需專業方向發展。黑龍江省要振興發展,必須以人才為支撐,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了解國外文化的科技人才將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必將為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為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強調的是擴大再生產,科技進步和各項開發項目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將帶來經濟效益的提升。高職院校積極展開國際對外交流能夠促進科技的創新和理念的碰撞。培養國際化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必將為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新思路,為深化經濟改革帶來新機遇。
黑龍江省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歷史沿革和教育整合,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一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當前全球化的經濟形勢下,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既能服務地方,還必須具備全球意識和進入國際勞動力市場的綜合能力。促進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開辟高職院校走出國門之路。
課題組經過在黑龍江省內部分高職院校通過投放問卷進行調研。對展開對外交流合作院校深度訪談。對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與高職院校國際交流合作項目進行深入研究。在調查的16所黑龍江省內高職院校中11所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對外交流合作項目。占所調查院校的69.8%。其中有5所職業院校沒有開展任何對外交流合作項目。從展開國際交流合作的職業院校了解:黑龍江省由于地源優勢90.9%的職業院校均與俄羅斯的友好城市有合作項目往來。排名第二的是日本,其次是韓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如下表。

黑龍江省內部分高職院校展開國際交流合作的職業院發展情況表
國際交流合作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國內外聯合辦學:1.“2+2”模式——在國內學習二年后,編入國外本科院校大三學習,能拿到雙學歷。2.“2+1+2”合作模式在國內修完兩年的學分后,第三年到國外接受一年的語言培訓,申請2年的專升本,修滿學分取得國外大學的本科畢業證。3.“3+2”合作模式:在國內高職院校學習語言達到外方要求,可持畢業證直接申請專升本,學制2年。
(二)開辟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主辦和承辦各種大型會議、國際交流論壇等來提高高職院校在國際高等技術教育中的影響力。長期或短期聘請外籍教師講授課程。職業院校領導及各類專業教師前往境外國家考察學習,探索合作項目,交流辦學經驗。國際往來頻繁,增進了院校間的友誼,擴大了交流范圍,提升了黑龍江高職院校的國際影響力。
(三)留學生互換:境外大學在校生到黑龍江省高職院校學習交流。高職院校學生到國外高校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國際視野及國際競爭力.
(四)外企就業:與外資企業、跨國公司簽訂訂單培養,創辦以企業品牌為名稱的訂單班。根據企業需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合力打造國際化技能人才。
盡管黑龍江高職國際交流合作項目為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撐,但在快速發展的階段也暴露出很多問題:(一)黑龍江省高職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實踐缺乏對宏觀設計和戰略聯盟思維。各高職院校自為戰、整體層次不高,政府教育職能部門欠缺對各院校的統一規劃和協調。(二)黑龍江高職院校對外交流合作模式單一,尚不能結合各高職院校特點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等高層次的合作。交流合作多采取N+N合作模式(境內幾年再加境外幾年),這種合作滿足了學生專升本的愿望。但沒有引進國外先進資源,高職院校成為了外國本科院校的留學生預備班、生源基地和留學中介結構。不能有效開展有高職特色的具體合作。(三)政策扶持、資金來源、生源質量、師資待遇等內在因素影響高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展。高職院校為招生盲目設置市場熱門專業。無法真正建立起高質量的高職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完善的體系和戰略,沒有充分考慮到國際交流合作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對優秀的合作項目進行統籌規劃,展開高職院校間的合作,有利于提高黑龍江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提高黑龍江省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培養黑龍江省現代化建設急需的實用人才。
(二)根據市場需求,引進符合黑龍江省實際需求的優質教育資源。高職院校要考慮學科間的優勢互補,采取國際化戰略并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和社會發展需要等方面選擇合作伙伴,科學地定位目標。通過有機的嫁接與合成,吸收、消化和創新,迅速提升自身水平和層次。
(三)促進高職院校雙向的國際交流。黑龍江高職院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但要向世界上發達國家引進其優質教育資源,而且要樹立起我們的文化輸出意識,把黑龍江高職教育形成品牌服務輸送到其他國家,。通過與境外聯合辦學等形式把外國留學生招到國內來展開我們的留學生教育。
(四)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的設計開展國際交流項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高職院校師生的國際教育交流服務能力。將國際交流合作融高職院校其他系的人才培養體系中促進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教育國際化。加大與國外合作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開展國際間學術交流、進修課程、學歷教育等活動;開拓并創新合作模式;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和優質教學資源,深化教學改革和管理機制。
[1]趙凌晨.黑龍江省區域創新系統與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4.
[2]賀武,劉平.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結構優化與質量提升[J].教育與職業第30期(總第742期),2012.10.
[3]周生龍.我國高職院校對外交流與合作有效途徑之思考[J].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