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筱 舟 王 波 雷 鑫
傳統媒體版權管理與保護面臨的四大問題
□ 文/筱 舟 王 波 雷 鑫
版權是傳統媒體的核心資產,也是提高競爭力、搶占新媒體輿論陣地和信息傳播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資源,是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戰略轉型、進一步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保障。
海量的原創優質內容生產和儲備是傳統媒體的核心資源,以內容資源的法律形態和法律保護為對象的版權,作為傳媒的核心資產,是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搶占信息傳播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建設國際一流現代全媒體機構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互聯網新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新媒體各類產品呈現形態在提升新聞傳播能力的同時,也從根本上動搖了紙媒時代建構起的版權原則。無論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層面還是傳媒行業自身,都在不斷加強版權管理和保護意識,以有效的制度和技術手段推動版權管理和保護工作。
傳統媒體在發展和轉型過程中,版權問題一直存在矛盾和爭議,并在網絡時代出現的新情況中愈演愈烈。傳統媒體往往擁有眾多的存量版權資產,并且每天都有大量增量版權資產產生;隨著媒體融合時代的來臨,對版權管理、版權保護的需求日益緊迫和強烈。
不久前,隨著“今日頭條”高市值融資項目收官,新一輪版權話題再次成為焦點。近年來,傳統媒體對版權價值的認識和保護比以往更加重視,但與不斷發展的業務、事業和產業要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不適應。
國際一流傳媒機構對版權的重視,體現在從總裁、CEO、中層管理者,到一線員工和普通職員,都有明確清晰的版權概念。而傳統媒體許多職工甚至部門領導,對于版權管理和保護的認識并未達到應有的高度,有些人的版權意識僅僅停留在一些稿件的被盜用、熱點的維權事件和維權案例上,尚未真正將版權作為重要資產看待和管理,沒有在各工作環節中全流程把版權意識放在前提位置,未能夠將版權意識深入貫徹到版權產品的采編銷整體流程之中。
加強版權管理與保護是整合資源、優化配置,著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建立總體版權戰略是順勢而為的必然選擇。而傳統媒體目前的版權狀況難以支撐戰略轉型的發展。
1. 在版權保護和管理的確權、授權、維權鏈條中,缺乏頂層制度設計,缺乏系統性的版權規劃,缺乏對新聞成果作為版權資產的內部管理、運用和維護的系統制度,配套制度缺位。
版權管理與保護的核心是鼓勵版權優質內容生產、確認版權歸屬、規范版權授權經營和開發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維權,其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需要完備的制度設計和系統性規劃。國外知名傳媒機構都把版權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來規劃,設置強有力的版權管理部門,統籌版權規劃、采購談判、合同管理、版權開發、版權維權等全流程事務,相關的管理制度、組織架構、經營策略及人員設置等均作出相應調整。國內版權工作起步較早的央視總編室下設的版權管理部,上海文廣合并版權中心與媒體資產管理中心設立的版權資產中心負責集中歸口管理,全臺版權資產統一歸屬、統一管理和統一運營,在實踐中再根據新媒體業態版權管理的特殊要求進行調整。
目前,大多數傳統媒體尚未制定全局性的版權管理制度,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約束版權資產管理流程,使版權管理工作總體上處于無章可循的狀態,難以完成權利管理與內容管理的合并對接;只有較少的廣電媒體設置了專門的版權管理機構,大多數傳統媒體版權管理部門職責仍不夠明晰,人力單薄,工作零散;普遍現象是,與版權管理和保護相關的業務由不同部門實施,相互之間缺乏協作,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對版權保護、開發、購買的統籌協調較弱;在版權資產的價值管理上,尚未建立有效的版權經營開發體系,版權開發能力有限。
2.基礎性的確權工作未能有效開展,版權管理工作難以全面啟動。
版權的確權是版權管理工作得以全面開展和穩步推進的基礎和前提。目前傳統媒體在版權確權環節存在問題較多,主要包括:一是大多尚未全員簽署職務作品歸屬協議,使自采自編的版權資產可能面臨權屬爭議,這是目前需解決的法律隱患;二是內部系統中尚未設置具備基本版權信息記錄功能的版權管理模塊,無法有效地將需要管理的內容資源資產化,形成“作品+權利”的主體,信息收集、合同管理、經營開發、風險防控、數據遷移等各項業務功能和流程也均有待優化;三是版權資源的數據存儲不夠完備,缺乏統一管理。比如,部分新聞產品未上傳到集團數據庫,影響后續開發;部分庫存圖片版權不歸屬或不完全歸屬傳媒集團所有;音視頻資料因存儲空間和技術問題,以標清存儲,影響在普遍采用高清標準的紙媒集團音視頻市場進一步銷售等;四是使用對外引進的版權產品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現象,面臨對外侵權的法律風險。
3.現有版權資產管理系統無法有效滿足版權管理工作的需要,版權資產形態管理工作存在較大改進和提升空間。
全媒體文化產品對數字版權管理和保護的工作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迫切。而版權管理和保護工作具有復雜性、立體性、多樣性等特點,難度越來越大。國內外知名傳媒機構的版權管理,不單只針對某個單一業務環節,而是建立涵蓋全部業務范圍的全流程、系統化版權管理體系,包括內容規劃、內容制作、內容購買、權利清算、版權開發等多方面,從而降低版權風險,保證版權利益最大化。
歷史悠久的傳統媒體大多擁有龐大的版權資產庫,但版權管理尚停留在基礎層面,并無與適應發展相匹配的版權資產管理系統;版權開發經營業務范圍交叉、缺乏有效協調、資源利用率不高、版權開發信息難以匯總。
國內媒體版權工作的起步多由于缺乏意識,出現問題后再被動解決。目前,一些傳統媒體委托開發的版權管理系統僅著眼于版權信息的記錄和匯總這一基礎功能,在版權資產形態管理上,圖片類版權資產管理上存在較大疏漏,給版權資源將來的市場化開發和版權維護管理工作帶來重大隱患。
目前,版權費作為傳媒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主要構成還僅是日常新聞信息銷售收入,版權管理對前端版權積累、后端版權開發等業務的統籌協調能力較弱,版權二次利用和衍生品市場開發的價值轉化能力十分有限,擁有的版權資源與實際獲取的版權收益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有些領域的開發經營業務范圍交叉,缺乏有效協調,內耗問題嚴重;急需建立有效的全產業鏈的版權開發體系,需要進一步提升對版權的開發、使用,在版權交易上實現突破,最終達到精細化運營的目的。
目前市場上存在較嚴重的對傳統媒體產品侵權的現象,不少公司都是通過提供嘗試展示和鏈接,點擊時跳轉到其他新聞網站的方式,隱性侵犯傳媒版權;移動終端的侵權行為則更加隱蔽。
相對于歐美各國成熟的版權制度,我國版權制度起步時間短,設計不完善,存在諸多問題,如相關權利界定還存在分歧;司法實踐中,不同執法標準不統一;判賠額不高,法律保護水平不穩定。受大環境因素制約,加之缺乏統一指揮、協調和整體策略,傳統媒體的版權維權工作仍未能形成統一有效的維權體系,維權力度和維權效果不盡如人意。
互聯網技術能肆意聚合抓取原創媒體的資訊和內容,以網絡為平臺、多屏為終端的移動互聯網絡更是網絡侵權“重災區”,網絡侵權隱蔽性強、保存證據難、鎖定侵權人難,需要先進的技術監控手段、迅捷的認定處置流程和針對性的維權策略。而傳統媒體現有侵權監測方式沒有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主要依靠人工查找發現,費時費力成效不高;在新興媒體上的維權工作形勢復雜,現有維權手段和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媒體形勢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分別是: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新華社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