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沈思
企業知識管理戰略選擇因素及模式分析
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沈思
知識管理戰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界和企業界研究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之一,企業知識管理活動于企業發展的積極的現實意義被眾多企業的管理實踐所證明。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的知識管理戰略是企業重要的戰略選擇,因此知識管理戰略的選擇問題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置于戰略層面考慮的重大議題。基于此,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的企業內外部影響因素辨識以及模式選擇探討等前置因素成為本文的研究主題及內容。通過這兩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概述,并就兩則實例進行簡要分析,以期為企業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提供參考和經驗借鑒,同時針對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研究存在的不足進行探析。
知識管理戰略 選擇 模式
在企業知識管理活動及實踐中,單個企業由于組織文化、組織核心資源、知識管理以及創新能力的差異,知識資本的獲取必須選擇內外部合作或內外各有側重的知識管理方式來維持競爭優勢。實施知識管理戰略就成為當今產業集聚式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全球性競爭的加劇以及企業經營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聚焦于知識創新以及知識管理能力的企業市場競爭力成為企業戰略層面迫切需要考慮的因素。知識于不同企業的分布歷來具有不對稱以及不均勻的狀態,因此其價值創造能力有限且分散,需要企業從戰略層面重新考慮自身知識管理的重要性,通過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選擇和實施來增進對知識管理的了解以及高效利用現有內外部各種知識資源。當前,大多數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或組織都構建了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有效地創造、獲取、存儲、轉移和利用知識資源,構建學習型組織以及知識的永續更新及傳承。綜上所述,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是積極進取型的企業和組織,是順應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時代特征下的理性與必然選擇。
選擇適合組織發展的知識管理戰略有利于促進組織知識轉移和知識分享,從而提升組織運營績效。然而,如何選擇適合的知識管理戰略需要從組織知識管理特性、知識轉移情境和組織發展階段或目標進行確定。
知識管理戰略的選擇代表著組織通過增加知識管理的價值而達到公司共同目標的選擇方式(Kim等,2014)。知識管理戰略的選擇應根據組織特點、業務類型及戰略、條件和所處環境進行確定,以找到最適合組織發展的知識管理戰略。在組織實際運營過程中,組織知識管理戰略的選擇一般是按照組織自身的主觀經驗、經營常識進行的主觀抉擇,并不是系統的決策和分析。截至目前,出現了一些科學的、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模型化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的方法和技術(例如,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多準則決策、多維度復雜權變模型等),它們能夠動態、準確地反映出知識管理選擇的影響因素、組織環境和決策結果之間存在的復雜的非線性關系。例如,詹越(2009)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結合模型輔助知識管理戰略決策研究,研究結果表明,BP人工神經網絡技術所具有的非線性映射優勢可以輔助組織進行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決策。
詹越(2009)較全面地總結了國內外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相關文獻的影響因素,其中包括組織類型、組織知識來源、組織知識資源定位(核心知識、領先知識和創新知識)、組織核心業務類型(事務型、集成型、協作型和專家型)、組織核心知識類型和組織產品生命周期。例如,秦立栓(2010)通過充分分析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特點及經營現狀認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知識管理戰略必須走人際化戰略發展道路。陳潔、譚宏(2012)研究了職業院校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所面臨的問題:缺乏整體的知識管理理念;知識管理系統不健全。據此職業院校應根據特定專業的知識特性、知識轉移情境和學生的學習階段來分階段適時選擇編碼化戰略或是人際化戰略。潘溯源(2013)則進行了更為系統和全面的分析,他認為對于基本型高新技術企業,如果企業外向合作能力強則宜采取合作知識獲取戰略,反之則采取自主知識獲取戰略。對于拓展性高新技術企業,如果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強則應以自主知識創新戰略為主、合作知識創新戰略為輔;若合作能力強而自身創新能力弱則應選擇合作知識創新戰略,若合作能力弱而創新能力強則應選擇自主知識創新戰略。對于核心高技術企業,應該以自主知識創新戰略為主,輔之以合作知識創新戰略。
另外,組織文化也是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并被不同組織廣泛地應用和研究。例如簡傳紅等(2010)在競爭價值框架(CVF)下得到:在宗族型組織文化下,組織傾向于選擇人際化知識管理戰略;在創新型文化環境下,企業傾向于選擇人際化的知識管理戰略;在層級型文化環境下,企業傾向于采取編碼化的知識管理戰略;在市場型文化環境下,企業傾向于采取編碼化的知識管理戰略。安健等(2013)基于醫院文化的視角探討醫院內不同群體的知識管理戰略選擇,他們認為醫院文化是知識管理戰略實施的前置變量,醫院知識管理戰略的重點選擇要與醫院人群亞文化相匹配,發揮知識管理對醫院文化的塑造作用。研究結果表明:醫生群體中的知識管理應側重于積極人際化的戰略,護理群體中的知識管理應側重于保守人際化的知識戰略,行政人員群體中的知識管理應側重于保守編碼化戰略,醫技人員群體中的知識管理應側重于積極編碼化戰略。
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模式的探討,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的焦點和話題,在此以典型國內外學者的觀點作如下探討。
Zack(2002)從知識來源以及企業現存知識差距兩個方面,通過“SWOT 分析”來確定企業是選擇進攻型戰略還是保守型戰略。國外學者Earl(2001) 從知識資本、基礎、能力、地圖、流程、溝通和共享7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知識管理戰略模式。也有國外學者從跨國公司知識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總部授權、總部執行”、“總部授權、區域執行”、“區域授權、當地執行”3 種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模式。
我國學者姚先國等認為企業應該根據內部組織結構以及文化特征、組織各層級發展目標、企業網絡環境狀況等從戰略、戰術和業務方面來確定自己的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決策。國內學者在跟蹤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也取得了一些進展。謝泗薪等提出了知識型服務、服務型知識以及知識服務一體化的互動型戰略模式。樊治平則偏重于知識創新和知識保護的戰略選擇。知識管理戰略模式的選擇與企業的經營目標密切相關,具體表現為企業的知識創新、知識吸收能力以及知識儲備,通過過程來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并保持競爭地位。
目前,企業較多采用的知識管理戰略模式主要包括自主知識創新戰略、自主知識獲取戰略、合作知識創新戰略以及合作知識獲取戰略四種適用于不同情形的戰略。自主知識創新戰略主要憑借企業自身力量進行知識創新,需要極高的知識存量和創新能力來面對各種市場風險的威脅,來獲取市場回報及份額,并維持自身的競爭地位及優勢。自主知識獲取戰略主要依靠企業外部知識資源來彌補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不足的缺陷,因此企業的知識吸收以及利用能力顯得尤為關鍵。合作知識創新戰略主要通過企業的外部產學研聯盟及合作進行知識創新活動,企業間的合作能力是本戰略成功應用和實施的保障。合作知識獲取戰略主要通過外部合作活動來汲取有效的知識或信息,因此對企業合作能力及知識吸收能力顯得較為關鍵。
Johansson等(2013)以沃爾沃科技瑞典汽車公司為研究對象,聚焦于項目知識管理對項目之間知識分享的研究,提出了項目知識管理引領公司內部的創新業務單元,并探討了如何通過定性案例研究項目的知識管理提高對知識共享在組織項目之間的支持度。研究結論表明,知識貢獻者宜采用編碼化戰略與其他項目進行知識共享,而接受者適合采用個性化戰略從其他項目檢索知識;當公司組織內部實行了較為成熟的編碼化戰略時,應該提高公司個性化戰略,促進知識社區的實施來支持項目之間的知識分享。
Stevens等(2014)針對目前住院患兒疼痛治療過程和治療結果存在的種種不理想狀況,應用知識轉移戰略從多個維度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證明,多維度知識轉移戰略轉化了不適當疼痛評估和管理對住院患兒疼痛過程和臨床結果的負面影響,從而確保了醫院患兒疼痛的治療有效性。
以上實例表明,選擇適合組織發展需求的知識管理戰略至關重要。因此企業應充分發掘知識管理的價值,采用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知識管理戰略,以便更好地實現組織戰略目標。
知識管理戰略選擇因素既包括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因素也包括外部網絡環境因素,知識管理戰略的選擇應結合二者以及企業發展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和戰略定位。與此同時,各種模式的選擇也應根據企業自身知識資本及知識管理能力等要素,結合企業經營實際以及戰略目標進行綜合分析與考量。隨著知識管理戰略在企業或組織中的廣泛應用,其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將不斷凸顯。
國外對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研究大多是基于編碼化知識管理戰略和人際化知識管理戰略進行的。其中,集中性觀點和平衡性觀點一直是國外學者研究這一主題爭論的焦點。在研究方法和模式方面,國外側重針對具體企業進行案例實證研究和定性研究,并結合企業業務類型和目標等因素做出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理論研究相對缺乏。在進行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決策時,需要兼顧其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對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及決策過程進行定量研究的路徑應運而生,并成為現階段的一個研究動向。定性研究是目前國內外學者偏好的研究方法選擇,現有研究沒有完全揭示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的影響因素及影響因素之間、影響因素與決策結果之間的復雜非線性關系。知識管理戰略選擇機制的動態性、知識管理戰略選擇的動態戰略演化過程以及增強組織在不確定環境中的適應性等問題仍需進一步研究。
[1] Birasnav M.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role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yond the effects of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8).
[2] Earl M.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ward a taxonom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8(1).
[3] Kim T H, Lee J N,Chun J U,et al.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4,51(4).
[4] Therese Johansson,Robert C.Moehler,Ramesh Vahidi.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for Project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Automotive Sector.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74).
[5] Zack M H.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J].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2002.
[6] 安健,尹愛田,張容瑜等.醫院內不同群體的知識管理戰略選擇——基于醫院文化的視角[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1).
[7] 陳潔,譚宏.職業院校知識管理戰略模式與選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
[8] 簡傳紅,任玉瓏,羅艷蓓.組織文化、知識管理戰略與創新方式選擇的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0(02).
[9] 潘溯源.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管理戰略模式的選擇[J].科學時代,2013(05).
[10] 秦立栓.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及知識管理戰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11] 詹越.知識管理戰略選擇與制訂研究述評[J].情報雜志,2009(1).
F270.7
A
1005-5800(2014)11(a)-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