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電大 程輝
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企業界和學者們一直存在爭論,到目前為止,國際上也沒有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統一說法。從宏觀角度上講,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在社會發展中應當承擔的責任。這種社會責任在狹義上可以理解為企業為社會繳納稅款、創造利潤和提供就業的責任。在廣義上則更多的是指企業在保障員工權益、維護整個市場秩序和保護社會環境等方面的責任[1]。企業在發展中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發展,還要關注自身對整個社會的貢獻,關注自身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利益誘導下的各種社會責任缺失行為也開始涌現。企業缺失社會責任表現在違規操作、偷稅漏稅、不守信用、商業行賄、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等方面。這些社會責任缺失行為不但讓企業陷入經營風險,而且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企業社會責任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為了避免企業社會責任缺乏約束,必須要將其融入企業的戰略管理。特別是在當前,部分企業表現出了履行社會責任的惰性,這與社會大眾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期望有明顯差距,會造成二者矛盾的加深。企業要依附于社會這個大背景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壯大,就必須要將社會責任融入到戰略管理中。這樣一來,能夠讓企業在發展中自覺地把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的日常發展、長遠發展結合起來。能夠避免企業在經營中的道德缺失,保證企業的合法經營,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能夠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和戰略管理的融合,是為企業長遠發展考慮的,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理念指引,二者的融合可能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有些企業是迫于經營壓力和社會輿論環境壓力而選擇履行社會責任,這些企業在戰略管理中融入企業社會責任是被動的、消極的。這是一種短期的融合戰略,企業在發展中表現為不違反市場法律法規,但是也不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一種比較短期的成本導向戰略。還有些企業采用的是適應型的融入戰略,表現為企業具有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但是企業的管理者只是在特殊時刻才考慮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一旦遇到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自身利益相沖突的情況,企業就會做出不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這種適應型戰略會導致企業社會責任水平的波動。以上這些戰略,都是企業沒有樹立正確融入觀念的體現,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因此,在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戰略管理中時必須要堅持正確理念的指引。可持續理念是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的一種理念[2]。這種理念把企業的社會責任看作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要求企業在發展中不但要注重長期利益,還要保證履行社會責任。當企業利潤、市場份額和履行社會責任發生矛盾時,企業要有犧牲部分利潤和市場份額來保證社會責任履行的意識。這種理念要求企業樹立正確的存在觀,不能把利潤作為存在的唯一目標,而應該將自身融入到社會發展中,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追求企業利潤。那么企業自身不但可以得到發展,還能夠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最終能夠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戰略管理中,并不是盲目的,如果企業盲目地為了追求社會責任的實現,而忽略了自身經營特點,將會損害企業自身的利益,這與所倡導的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戰略管理的初衷是不符合的。
因此,企業必須要學會利用自身的有限資源,在符合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這是實現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戰略管理需要把握的一個關鍵問題。如有的企業為了樹立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不顧股東利益和自身經營需要,捐出大量錢財服務社會事業,結果導致企業經營困難,企業股東利益受損,員工福利薪酬難以保證。企業經營者必須要全面審視自身資源條件和經營現狀,然后將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經營戰略結合,對能夠給企業帶來市場競爭優勢的社會活動可以大力支持。如煤炭企業,自身在經營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可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那么這些企業可以多關注社會環境的改善和治理問題,可以為這些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積極的資金和物力支持,這樣既有利于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也能夠讓企業自身得到健康發展。如食品加工企業則要將關注點放在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產品上,要為社會安全食品的研發,貢獻自身力量[3]。這種針對性的融入即是讓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目標來支撐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這種針對性的戰略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企業資源,能夠確保企業自身經濟效益和整體社會效益的實現。
企業的發展一般都要經歷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幾個重要階段,不同的階段,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應該也是不同的,這樣才能讓社會責任更好地融入企業各個時期的發展戰略,才能保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和企業發展的一致性。在創業期,企業規模小,這一時期企業最大的目標就是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一時期,企業所要關注的社會責任主要是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企業要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按實繳納稅費的前提下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在成長期,企業一般都擁有了一定的主導產品,在市場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需要進一步擴大經營,這個時期企業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會發生變化,企業要更加關注消費者需求,關注社會發展。這個時候企業需要把社會責任和企業內在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要盡力履行社會責任,實現企業的穩步發展,保證企業的生存。到了成熟期,企業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管理模式,在行業內也擁有了較強的競爭力,這個時候企業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形象,企業需要把社會公眾利益和企業長期利潤的實現結合起來,采取雙贏的戰略管理,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保證企業利潤的穩步增長。當企業進入衰退期,企業要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稍有不慎企業就將面臨衰亡風險。這個時候企業更要履行好社會責任,要把對員工和消費者社會責任的履行與企業自身的突破發展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推動企業進入新的發展周期。總而言之,要把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整個發展周期中,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長足發展。
制訂明確計劃就是為了讓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目標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在制訂戰略計劃時,首先要確定企業的戰略地圖,因為企業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是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這些子系統作為單個戰略單元,都有其各自的目標。必須要將企業總體戰略目標分解成與各個單元層級目標相一致的單元戰略目標。這樣能夠讓各戰略單元圍繞一個戰略主題進行。這些子戰略與總戰略之前具有緊密的邏輯關系,便于企業對各個子戰略進行管理,能夠讓全體員工理解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目標。其次,要明確企業社會責任對象。要讓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明確企業自身的社會角色,以及應該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從而根據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對社會責任對象進行調整。確保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生產經營實踐相結合,和企業業務流程相結合。最后,企業可以將社會責任對象進行分類和排序,確定履行順序并確保一一履行。
企業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十分寬泛的,在所有社會責任中,企業對員工、消費者、股東利 益、社會進步、環境等的責任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突出的責任。企業要加強對員工福利、薪酬和員工個人發展的管理,給員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健康的發展環境,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這是企業員工發展戰略和社會責任融合的體現;企業要加強對經營效益的管理,確保股東利益,這是企業股東服務戰略和社會責任融合的體現;企業要加強對自身形象的管理,要加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教育,這是企業競爭優勢戰略和社會責任融合的體現;企業要加強社會服務管理,將保護自然環境和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努力減少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對環境污染治理要提供積極支持,這是企業環境發展戰略和社會責任融合的表現。企業在發展中,要把這幾項社會責任與企業的戰略管理結合起來,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贏。
近些年來,隨著廣東假酒案、劣質奶粉和齊齊哈爾假藥事件的發生,企業社會責任問題開始受到關注。這些案例的出現,是企業只注重短期利潤,將社會責任置若罔聞的結果。要想避免上述案例的發生,避免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必須要將企業社會責任和自身的管理結合起來,而在企業戰略管理中融入社會責任,是實現二者結合,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
[1] 劉娜.企業戰略管理中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
[2] 趙艷榮,葉陳毅,李響.基于戰略視角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研究[J].企業經濟, 2012,08(12).
[3] 劉曉晨.對國有企業戰略管理中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問題的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