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力倡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今天,只有敢于向封閉式的教學挑戰,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師生的潛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現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 課堂教學 創新課堂 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開放教學觀念,營造創新氛圍
首先,教師要具有開放的教育觀念。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具有開放的教育觀念。其中就體現為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能夠靈活地駕馭和使用教材。不能迷信課本和權威,不要拘泥于教材和一定的教學模式,要敢于創新。即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我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時,按課本安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教學為兩課時。而在此時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并知道正方形是長和寬相等的長方形。因此,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實際就是長方形周長計算的延伸。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當前學生知識面寬、理解能力強的特點,并從長方形、正方形為同一板塊的知識體系出發,大膽地把原來的兩課時分開來教學的內容并在一節課進行。在教學中,以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重點,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只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實踐證明,在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的加工與處理后,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便水到渠成,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其次,要創設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設計教學過程,創設自覺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例如在教學“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一課時,課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材料的提供和組織,針對本節課的內容,大膽放手質疑,讓學生自己寫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教師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寫在黑板上,然后師生一起探討算法,掌握解題思路。讓學生自己出題,不僅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而且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獲得成功的強烈愿望,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 開放教學過程,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創新的教育價值觀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教會解答、掌握結論,而是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尋求和應用各種策略去解決各種問題,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在教學時,教師要時刻注意把問題解決的策略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時,我創設情境,首先出示周長一樣長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長短。學生展開了求周長策略的研究,有的利用手中的學具(尺子、繩子)去尋找、發現,有的憑直覺和經驗加以推測,提出了諸如“圍”、“滾”、“算”等方法。對于這些方法,我并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能性加以思考、比較和取舍,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教師“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思想,它帶給學生的是:體會到解決問題要從方法、策略入手,通過比較得出最優方法和策略。這種數學素養正是學生全面素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開放教學內容,重視知識的應用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急需打破教育內容的封閉。因此,要著力使小學數學教學中每一節知識滲透于實際生活之中,就必須開放數學的教學內容。只有開放數學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才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時,整節課緊緊圍繞“用”字展開教學。例如:在教學“周長”的概念時,我提問學生:“你能舉出周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例子嗎?”有的同學舉出相框的長度就是相片的周長,繞鉛筆盒一周的紅線就是鉛筆盒的周長,甚至想到做衣服要量的腰圍,就是人體腰的周長。多么切合生活的實例!在探究求周長的策略時,為了求出一個長方形的周長,學生想出了“用繩子圍一周,再量繩子的長度”或者是“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計算出周長”等諸多辦法。這時,我沒有及時肯定或否定,只是啟發學生想:如果量一個游泳池的周長,哪種方法簡便呢?學生通過對比,認為“圍”的方法有些麻煩,還是“算”的方法又簡便,又準確,在比較中得出了最優方案。設計練習時,選用一些聯系實際的問題,如求一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求一個正方形手帕的周長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提高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
4 開放練習設計,促進多種思維方式的發展
開放性練習是相對于傳統的單一、封閉的練習而言的,其重要特點是解題方法多樣,或題目的結論不唯一。在練習中,教師可設計一題多解的練習,讓學生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例如:“一個長方形,減掉一個角時,剩下的部分還有幾個角?”這樣的題目,如果按常規思考,學生肯定會想到41=3,但此題中“減掉一個角”是一個開放條件,剪法不同,結果就會不同,剪法如下:
很顯然,剩下部分可能有5個角、4個角或3個角。諸如:( )+( )=9,6+5=6+( )+( ),4+9=( )+( )+( )之類的題目比比皆是,我們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通過這些形式新穎、趣味較強的練習題,學生不僅愛學、樂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學中,經常對學生進行開放性訓練,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同時可以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得到發展,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5 開放教學空間,構建多維的學習平臺
數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我們的教學不能僅限于在課堂的40分鐘內學數學,要走出課堂,多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應該有它的前伸或后延,有課前調查或收集資料,也可能有課后思考或知識運用,借于這些方法充分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化”。例如在學習《統計》前可以讓學生對喜愛看的電視節目或最喜愛的運動做一做調查,也可以數一數一分鐘內十字路口各種車輛的過往數量,這對課堂上的學習將很有幫助。教師不但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帶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學習,如統計、簡單的測量、圖形的面積計算等,而且要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活動課程,如寫數學日記或調查報告等來反映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實踐證明,開放教學空間,把數學引入社會的各個領域,把生活引入課堂,把課堂通向社會,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將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數學書”。在這本“數學書”中,學生將汲取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鍛煉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是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們要牢牢把握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求知環境,引導他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研究。實踐證明,只有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性”的教學,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多方向、多角度地探求和運用知識,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