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羽
摘 要 “90后”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的主要教育對象,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本文主要闡明了“90后”高校學生的主要特征和心理特點,同時闡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從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教育,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校園文化建設,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等方面提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創新方法,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進步。
關鍵詞 “90后”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 “90后”高校大學生的主要特征
1.1 以自我為中心
“90后”大學生具有非常強的主體意識,在一些團隊合作活動中,過分以自我為中心,而不能迅速融入到集體中。所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應該按照“90后”大學生的特點和愛好把課堂從校內向校外轉移,努力將其思維模式改變,使其充分了解并積極服務社會,具有團隊意識。
1.2 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價值觀較明確
大部分“90后”大學生的精神面貌朝氣蓬勃,均具有非常活躍的思想,愛憎分明,具有健康積極的態度。同時“90后”大學生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與思想政治素質。因此,他們在高校生活中,積極追求思想進步,努力學習,使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充分明確自身的目標,具有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同樣具有非常明確的目標。
1.3 個性特征相對較強,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力
“90后”大學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他們敢于批判許多事物,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能夠保持自身見解。不喜歡教條模式,勇于創新,非常反感死板的教育方法。然而“90后”大學生,其抗挫折能力相當薄弱,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工作的一大難點,要想提高其心理素質,需要統籌考慮思想、教育、管理、組織等諸多層面。需要從實際入手,滿足其根本需要,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不斷提高。
2 “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教育形式過于單一
現階段,高校過分注重專業課教學,而對思政課有所忽視。所以,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硬件設施與師資力量的投入嚴重不足,而把大部分資金投到專業建設或校園硬件建設等方面。目前,教師說教依舊是主要的教育形式,盡管許多教師可以利用自己文化底蘊與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然而該形式的效果遠遠落后于多媒體技術,已無法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多媒體技術已經發展成思想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教育的新陣地。現階段,高校校園網絡系統在思想政治層面嚴重不足。無法充分利用該系統提高思政教育教育的質量。并且網上具有許多負面信息,使得“90后”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
2.2 教育內容相對滯后
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時代脫軌,相對空洞,其實用性不足,難以有效滿足“90后”的實際需要,依舊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知識,其中關于現實社會中競爭挫折非常稀少,該種教育內容脫離現實,無法充分激發 “90后”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教育方法相對落后
“90后”大學生追求個性,具有較強的自主表達意愿,無法忍受傳統的灌輸式教育,他們希望在教師引導下獨立思考,強調和教師與同學進行交流。現階段的教育方法仍然是教育者處于主動地位的灌輸式教育,根本不重視學生的感受,與學生交流嚴重不足,該教學方式非常易于導致學生對其產生抵觸情緒。
3 “90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策略
3.1 開展富有成效的主題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應該開展富有成效的主題教育,充分保證主題教育活動的質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具體可以通過“無人監考”與“模塊化教育”等方式進行。首先,開展無人監考主題教育,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90后”大學生缺乏較強的誠信意識,單純通過輔導員的說教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很難取得好的成效。無人監考為高校開展誠信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對學風、考風的端正,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開展模塊化教育。模塊化教育即按照各個年級學生的各自特點、各種成才需求,將其在校期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細化,使其趨于規范,建立每個年級、每個階段有機結合的系統全面的教育模塊,分模塊開展教學,使他們在大學時期均可以接受全部模塊的教育,具體可以分為道德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以及畢業教育等諸多模塊,各模塊可設置全面的教育主題。開展模塊化教育能夠切實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通過各個模塊的教育,使高校每個大學生接受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得教育中不會出現空白地帶。
3.2 與學生構建起和諧融洽的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與學生構建起和諧融洽的關系,具體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與構建高年級學生帶動制度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首先,現階段一些高校均建立起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對“90后”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其覆蓋面范圍需要拓寬。可在每一個院系建立相應的心理氣象站,這樣有助于擴大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使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有所增強,使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有所提高。同時,每一個班級確定一個心理委員,與班委一起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心理氣象站成員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發揮重大作用,可以及時發現身邊的各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與存在心理偏差的同學。在院系心理輔導教師的指引下開展許多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宣傳與實踐活動,為班級營造一種良好的集體心理環境圍。其次,充分發揮老生的帶動作用。從高年級中遴選一批優秀學生,每個人負責指導若干名新生,主要負責引導新生的學習、生活、發展等,通過這種“以老帶新”機制,為班主任和輔導員提供幫助,使新生的管理與思想教育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以老生的先進事跡為教育范例,開展榜樣教育。endprint
3.3 開展實踐教育
盡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已經在高校得到普及,然而其缺乏足夠的深度,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度非常有限,因此,應該開展深層次的實踐教育,具體可以利用大學生掛職鍛煉的方式進行。作為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機組成部分,到基層掛職鍛煉能夠進一步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提供多崗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實踐鍛煉機會,使其不斷積累經驗,使其視野不斷拓寬,使其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成長成才,為學校思想政治社團提供人才儲備。
3.4 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切實強化校風建設,推動校園文化軟環境不斷提升。作為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校風是高校辦學宗旨、質量以及管理能力的綜合表現,能夠對學生思想產生嚴重的影響。一些高校的校風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教師缺乏足夠學術道德,學術造假現象時有發生,熱衷于校外走穴對教育教學本職工作有所忽視,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對大學生思想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因此,高校必須切實加強校風建設,教師應該做好模范帶頭作用,有效利用校園網絡平臺、校訓、校徽等,努力將校風融入其中,具體可以利用宣傳欄、標識牌等宣傳校風,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豐富社團文化活動內涵。校園文化的建設并非簡單的書面文化,而應該是體現在學生的行動中的文化,只有付諸行動,才可以把校園文化的精髓融入師生內心深處,才可以有效發揮校園文化在精神、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凈化功能。現階段,高校在行動上投入很多,高校有多種學生社團文化組織,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十分熱鬧。然而,大部分社團活動目的性較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3.5 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一股合力
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當今社會,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相互之間形成一種合力。但是,現實狀況是高校內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相對全面與獨立,與社會、家庭之間缺乏有效的配合。“90后”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一直深受長輩的呵護,家長對其過分溺愛,通常缺乏系統的家庭教育。同時,在一些家長看來,子女上大學之后就不必為其操心了,使得許多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心理困惑與學業問題時,家長卻一無所知。因此,對于學校來說,其可在新生入學時舉行新生家長會,還可通過定期給家長的一封信的途徑,加強和家長的交流。另一方面,對外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整個社會的道德卻出現一定的滑坡。多元化的不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沖擊著大學生,使得學校教育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各種媒體等社會力量的幫助。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種力量凝結起來,才能進一步鞏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90后”大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確保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4 結語
“90后”大學生具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特征與時代特征,針對他們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內容以及思想等方面同樣應該與時代發展保持一致,能夠與大學生的心理需要相一致。這就需要廣大教師積極轉變思想,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從而能夠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 于海濤.淺談“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2] 季丹丹,郝樂祥.“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3.
[3] 王惠杰.“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4.
[4] 朱楊兵.“90后”大學生思想及行為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2.
[5] 卿臻.高校輔導員開展“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15.
[6] 劉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校校園文化探討[J].成功(教育),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