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章鵬
摘 要 工科高等教育現在已經提高到工程科技和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戰略地位,工科跨越發展迫在眉睫,具有工程背景的工科高等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工科跨越發展不可缺失的重要任務,也是工科跨越發展不可缺失的首要任務,突破工程教育中師資隊伍缺乏工程實踐經歷的現狀,探索工科高等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有力途徑值得我們討論和實踐。
關鍵詞 工科 師資隊伍 工程背景 討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性與創新性缺位,工程教育的質量、水平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要求還相距甚遠,這成為制約我國實現工程科技創新的最關鍵因素。2007/200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在“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可獲得性”排名中,中國位于125個國家的第77位。中國工程院一項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比較扎實,具備一定的實踐與創新能力,但受傳統觀念、學校教育和工作環境的影響,其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與時代要求有較大差距;2008年教育部理工處的調研結果顯示,工程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依次是:教師普遍缺乏工程師經歷,工程實踐教學嚴重不足,產業界不能積極參加工程人才培養,國家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課程體系落后于產業發展等。
中國工程院強烈呼吁要提高工程科技和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戰略地位,要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并建議選擇一批條件好、特色鮮明的工科大學或學院,開展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示范性教育改革。工科跨越發展的基礎就是高等工程教育,而高等工程教育的基體就是具有工程背景的師資隊伍,如何建設好這樣一只隊伍,值得開展及時的討論。
1 突破工程教育中師資隊伍缺乏工程實踐經歷的現狀
傳統的教育形式、企業管理的模式和區域發展局限導致高等工程教育中師資隊伍缺乏工程實踐經歷的現狀,目前工科的師資隊伍中有相當部分教師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缺失了實際工程實踐經歷,這樣造成工科課堂教學中理論部分比例過大,學生沒有實際工程舉例的直觀概念,課堂凸顯空洞無力。為了解決這個缺失,建議新進教師規定第一時間進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和參加生產實習的指導工作,讓新進教師在進入課堂教學前就積累一定的工程背景;另外還可以嘗試定期聘請企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與教師進行交流,結合產學研用優勢建設好這樣一只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師隊伍,把工程意識貫穿到我們的課堂里,實現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研究和探索,構建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
2 依托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豐富師資隊伍工程的實踐經歷
教育部、中國工程院印發的關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的通知里明確“本科工程型人才培養通用標準”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和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生產工藝、設備與制造系統,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參與生產及運作系統的設計,并具有運行和維護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產品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等等。這樣也給我們的教師隊伍提出了對應的標準,就是要努力實踐教師自身的工程背景。
國家現在正在實施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我們實現豐富師資隊伍工程的實踐經歷的良好契機,企業和學校簽訂的建設規劃和合同,為我們的師資隊伍工程的實踐經歷提供了保障,建議依托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的工作機會,逐步擴大進工廠、進企業的教師隊伍,逐步建立完善與相關企業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在行業發展的宏觀層次上把握人才培養的戰略需求,制定了卓越工程師學校-企業培養計劃,從而形成一整套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的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及考核模式。
3 拓展大學生科技競賽測試師資隊伍工程實踐的質量
各級各類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是工科院校學生競技展示的考場,而學生們在比賽現場的表現和成績直接體現了學校工程教育的質量和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大學生科技競賽大多是設計某一工廠為題,以規定的基礎設計條件范圍,通過對自選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工藝流程設計、設備選型與典型設備設計、車間設備布置設計、工廠總體布置設計、經濟分析與評價等部分的綜合考察,按項目初步設計的要求編制設計說明書并提交大賽評審。這類比賽對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積極組織參與大學生科技競賽是師資隊伍工程實踐經歷的一個可行環節。建議鼓勵教師參與指導比賽的學生,基本固定組建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指導教師,為教師們在指導學生過程中相互交流創建一個穩固的平臺,為教師們在指導學生過程中與兄弟院校和企業公司的相互交流創建一個穩固的平臺,這樣在拓展大學生科技競賽實踐中同時建設我們的師資隊伍,這樣的師資隊伍將經得起考驗,也為高等工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工科跨越發展鍛煉和儲備了師資隊伍。
4 聘請企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直接進入工程教育中師資隊伍
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具有豐富的應用技能、管理經驗、前沿的行業模式、市場規則,創新的技術意識、專業視野、工程實踐經驗,如果把這些元素直接引入高校,可以達到培養學生、促進工科教學質量和課程改革的雙重效用。
學校可以廣泛聯系相關企業和公司,聘請企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直接進入工程教育中師資隊伍,使學生在學校就可以感受行業發展的最新信息,分享企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的實踐經驗,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明確目標,從而轉化成為學生進行專業教育和專業學習的動力。聘請企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直接進入工程教育中師資隊伍值得嘗試。
5 建立保障措施鼓勵教師花時間深入工程實踐
下企業、走現場、指導學生創新活動和科技競賽等一系列的工程實踐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的活動安排在假期,有的活動需要與企業反復交涉,辛苦程度是明顯的,還有可能嚴重影響教師的其他工作安排。因此常有教師不愿意涉足其中,這也是造成具有工程背景教師隊伍不景氣的原因,為了改變這一現象,促進工科的跨越式發展,建立適度的保障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學校可以在教師工作考核、教師晉升職稱等環節,不要太過于強調和看重發表文章的數量,而把對工程背景的要求列入工作考核、晉升職稱等基本條件中。也可以將其教師花時間深入工程實踐的各項工作按照等級折算成教師的教學工作,以此鼓勵教師愿意花時間深入工程實踐當中,并把工程實踐當作自身的自覺行為,當作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營造一個適合具有工程背景教師發展的良好氛圍,搭建一個適合具有工程背景教師發展的基礎平臺。師資隊伍建設在工科跨越發展中的工程背景討論可以持續進行,在討論中可以逐步明確這樣一個有工程背景的師資隊伍建設的多條途經,進而把工程背景師資隊伍的建設制度化、常態化,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積極投入激情和干勁,穩固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工程背景師資隊伍將在工科跨越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
*章鵬為本文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中國工程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北京,2013.
[2] http://www.doc88.com/p-01781173938.html,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