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肇慶526040)
會計電算化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就需要組織和加強會計實訓教學工作,使實訓內容與應聘崗位接軌,最大限度地縮小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距離。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還存在種種問題,嚴重地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使得學生畢業后不能較快勝任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
目前會計實訓教學基本上是以一個工業企業某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為藍本,要求學生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后到報表編制的一整套會計核算方法,而實訓教學中所使用的原始憑證往往是教材或資料中早已印制好的,學生無需審核就直接編制記賬憑證,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由于缺少 “審核、監督”這一重要環節,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對填制原始憑證感覺很茫然,根本不知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如何正確填寫,是否符合單位的財務制度。這一問題并非由學生造成,而是在教師備課準備資料時就沒有這一環節。
目前高職院校校內會計實訓內容多以工業企業經濟活動來進行,這樣使學生僅能掌握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對于其他行業的經濟活動,學生還是無法正確地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目前用人單位招聘會計專業畢業生,要求能獨立操作,及時上崗,熟練處理有關會計業務。這就要求會計專業學生不僅熟悉工業企業會計,還要熟悉其他行業會計。近年來,一些會計專業學生遇到非工業企業招聘會計人員時,缺乏應聘意識,主要原因是他們在學校很少甚至沒有接觸到其他行業的會計處理業務,擔心到單位后,不能馬上勝任工作,從而失去了一個就業的機會。
在會計實際工作中,會計憑證從填制起,經過審核、整理、記賬到裝訂保管為止的整套過程,是一個較復雜的流程關系。任何一個環節不到位、一個過程的疏漏,都會影響到業務流程和會計核算的順利進行。而在校內會計實訓教學中,一整套業務自始至終由一名學生單獨完成,認為先處理什么業務后處理什么業務無關緊要,同時學生根本無法體會處理每一筆業務需要哪些具體手續,應該與哪些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發生傳遞關系。這種業務處理的具體手續和相關流程的缺失,將嚴重影響學生以后的工作,很多學生到工作單位后,遇到一些具體會計業務不知如何操作,感到無從下手,很茫然。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實訓課程的指導教師多由理論教師擔任,而這些理論課程教師大部分都是從學校到學校,雖然他們具有較高學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會計工作實踐經驗,無法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會計實訓課程。如會計教材中的經濟業務多以文字描述,但在實際工作中的經濟業務則以各種單據、票證出現,很多教師由于不清楚各種單據的傳遞程序,所以在指導中只側重于業務的賬務處理,忽略實際環節的具體操作手續及流程的指導,在實訓指導與解釋中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
高職院校采用的校外實訓形式多以頂崗實習為主,目的是將實踐與理論有機的結合,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頂崗實習管理不到位,由于學校經費不足,指導教師不能親自到學生實習單位了解情況和指導實習,只能通過電話或上網與學生聯系,對學生實習的真實情況不十分清楚。因而無法有效的對學生實習進行管理,達不到預期的實習效果。有些學生實習不認真,混日子,收效甚微;有的學生利用實習期做其他事情,沒有參加頂崗實習。這樣使頂崗實習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很多單位雖然接受會計專業學生實習,但實際上并沒有允許學生進行會計業務處理操作,畢竟財務工作涉及到企業或多或少的商業機密,同時又擔心學生不熟悉業務的處理而出現差錯,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并影響工作,所以只是允許學生旁觀或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因此校外實訓往往流于形式。
1.要設有違規違法的原始憑證或資料。目前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著重核算、輕監督的問題,因此在開發實訓教材中,要有意編入一些違規違法的原始憑證或手續不齊全的資料,如假發票、納稅申報不實的憑證、手續不齊全的單據等。通過這些有問題的資料,加強實訓教學中的審核和監督這一環節,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但對這些問題資料的設計應謹慎,避免引起學生誤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時要特別關注學生對這些問題業務的處理,必要時予以提示或提醒。
2.編寫多行業會計實訓教材。由于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并不局限于工業企業的財會工作,因此,校內會計實訓,除開展工業企業會計實訓外,還要開展多行業的會計實訓。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開設了《行業特殊業務會計教程》的課程,根據地方上的需要,選擇學生就業較多的幾個行業來開展會計實訓。例如進行商業企業會計實訓、建筑安裝企業會計實訓、物流企業會計實訓、金融保險企業會計實訓等。為了開展多行業會計實訓,就需要編寫相應行業的會計實訓教材。教材不僅要有模擬企業基本情況和發生的經濟業務內容,而且要有該企業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不僅要求學生根據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而且要求學生進行具體會計業務處理手續的操作,同時,行業會計實訓教材應介紹各個行業會計崗位具體業務處理操作程序與處理方法。
1.創建仿真環境。為了使學生掌握具體會計業務處理的程序與方法,就必須加大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例如建立模擬財務科、模擬銀行、稅務申報模擬室等。以建立模擬財務科為例,可以按照中、小企業財務部門設置布局,設置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包括材料物資核算崗位、薪酬核算崗位、成本費用核算崗位、總賬崗位、報表編制崗位、稽核崗位、出納崗位等。通過環境的建立使學生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先使學生從心態上重視實訓,增強職業責任感。
2.角色的扮演。把企業財務部門的業務活動濃縮于事先設計好的會計模擬實訓資料之中,使之“再現”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然后讓每個學生輪流擔任財務部門中的不同崗位角色,進行實訓操作。這種角色的扮演還增強了實訓的趣味性。在實訓中,由于按不同崗位職責來完成相關業務,所以會計業務處理的具體手續和憑證在部門、人員之間的傳遞關系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設計仿真的職業環境和學生不同崗位的角色扮演,不但增強了學生的業務技能,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前大部分會計教師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從而造成會計實訓教學環節的薄弱。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學校鼓勵教師走出學校,選派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踐,以提高教師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水平。由于教師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可以向合作企業提供會計服務,許多合作企業都樂于接受。同時會計專業教師在企業實踐工作中,能夠及時獲取行業最新信息,從而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因此,高職院校應制定有效機制,要求教師定期到合作企業進行會計工作,了解企業會計核算的方法和流程,了解企業當前的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通過這樣的實踐及時將最新的知識與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了體現教育服務于社會和企業需求,高職院校在會計實訓建設中不應僅僅停留在封閉式的會計模擬實訓教學中,更要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本校資源構建校外會計實訓平臺。
1.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會計實訓基地。學生到企業進行實際鍛煉,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種原因造成企業不愿意接收實習學生,即使接受學生實習,學生在企業中也難以接觸到實際的經濟業務,對此學校需要尋求一種與企業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建立實訓基地。一方面,學校定期派送學生到企業實習時,應將不同專業學生以組團的方式派送到同一企業不同崗位,這樣有利于實習單位的安排和指導,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實習頂崗,得以鍛煉。另一方面,學校要利用自身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為合作企業服務,如學校選派一批業務素質較高的教師,深入企業,為企業提供財務分析、管理建設及對策方案,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
2.組建會計服務機構。高職院校本身擁有一批高學歷高職稱的會計專業人才,學校應充分利用自身師資優勢,為教師營造一種寬松創業環境,制訂相應的鼓勵措施,支持會計專業教師組建會計服務機構,對外承接代理記賬、會計咨詢服務、審計等業務。這樣會計服務機構的組建,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彌補學校的教育建設經費,更重要的是在承接企業會計業務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全真會計業務處理的平臺,即分批組織具有從業資格的學生,在會計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從事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或承擔部分審計基礎工作,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