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雨
【摘 要】由于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較為薄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創設好數學教學情境對于一位數學老師來說非常重要。教師要把握好創設的契機,重視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問題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從而發展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關鍵詞】數學;情境;創設;策略
一、情境創設的概念
教學情境就是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氛圍。“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之間的感情交流?!熬场笔墙虒W環境,既指物理環境,如教室中的布置與陳設,也指教學雙方的關系。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情境統一和諧方為情境。情境創設,是指在備課或上課過程中,根據學生年齡階段和認知特點的不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選取恰當的問題素材,設置合理的情境結構,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我們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符合學生生活和學生文化的教學情境是極為重要的。
二、情境創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有的教師對新課程理念下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和意義存在認識上的不足,不從教學內容出發,只是為了追求一種形式認為只要上課時播放一段動畫,出示一張掛圖這就是情境創設。有的教師則認為創設教學情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能不用就不用。
(2)情境創設粗糙,牽強。大多數數學老師都能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設計出與學生生活背景相關的新穎有趣的情境,但不少情境創設不細致,不自然,有的教師過于追求教學的情境化。
(3)情境創設乏味無價值。為了追求新、奇、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不少教師總是煞費苦心地創設迷人的問題情境,設計的問題情境場面宏大,場景繁多學生如臨其境.可過多的非數學化信息干擾和弱化了數學問題情境的呈現,內容堆積,過程太長,學生抓不住主題,使情境創設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我們知道,情境創設只在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有獨到的作用,再有就是當數學關系比較復雜、數學原理過于深奧,學生不易理解、不易認識時,創設恰當的情境讓問題形象化、直觀化、淺顯化,以利于學生理解和認識。
三、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問題
1.趣味生活性。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為此,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遭遇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于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包括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生活性”和“數學味”是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聯系的兩個側面,生活性是基礎,它幫助理解抽象的數學。數學味是目標,它幫助我們認識生活世界,解決實際問題。要防止片面追求“生活化”,沖淡“數學味”的傾向。數學教學必須思考:到底用什么方式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創設情境時,在注重“生活化”的同時,還要注重“數學味”,必須通過實際問題更深入地研究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學科針對性。要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不能遠離教學內容、目標和學生,要有明確的目的。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創設情境時,選取什么材料、采取哪種形式都要從教學目標出發進行考慮,能幫助學生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情境才是好情境。要使情境創設緊扣教學目標,首先要非常明確教學目標的定位,再根據教學目標選取合適的素材與表現形式。
3.問題形象性。強調情境創設的形象性,其實質是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為此,我們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4.應用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學情境具有激發學生情感的功效。第斯多惠說得好:“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動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有教育家指出:能夠用來促進學生學習的任何正當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加入為了促進學習,必須把要教的東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應當吝嗇糖。這“糖衣”就是情境創設中的情感性。
總之,情境創設應以合理選取情境材料為前提,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基礎,以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為目的,以激發數學問題意識為導向,以能否承載數學知識為標準。創設情境時,只有重視課程資源開發、面向全體學生、緊扣教學目標、尋找“生活原型”并注重“數學味”,才能避免現存問題的重演,才能提高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要使學生真正具備個性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并不是通過幾堂課就能達到,但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大膽實踐,持之以恒,寓數學思想方法于平時的教學中,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就一定會日趨成熟。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安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