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靜,杜振宗,彭 慧
(桂林醫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以醫學精品課程網站建設推動教學創新
馬 靜,杜振宗,彭 慧
(桂林醫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為適應網絡時代現代化教學要求,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醫學生運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能力,應建設精品課程網站,充實網絡教學資源,發揮網絡教學的促進和輻射作用,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推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創新,全面提高醫學教育質量。
醫學;精品課程;網站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基于網絡環境的自主學習、團隊學習、研究性學習理念得到廣泛認同,醫學院校師生面臨著適應數字化生存的新挑戰。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一步促進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數字化、網絡化程度,搭建電子化服務平臺,建設具有教、學兼備和互動交流等功能的精品課程共享系統,向師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服務,服務于自主學習,從而實現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創新。
基于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高等醫學院校要圍繞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推進信息化教學。建設精品課程網站,作為一站式資源服務平臺,以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為基本目標,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數字化資源及信息化環境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師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互動方式、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探求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醫學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先進,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和潛力,傳承創新知識文化,廣泛傳播國內外醫學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展示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學方法、豐碩的教學成果,體現新形勢下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增強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有效教學能力,開展網絡環境下的在線學習,合作學習等,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而實現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創新[1]。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依托網絡技術開展對學生學習指導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使學生從被動式、接受式、單向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動態交流式、雙向式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精品課程網站以課程資源系統、完整為基本要求,以提供并不斷完善教學環境、持續的教學資源服務為目標。結合實際教學需要,以服務課程教與學為重點,注重課程資源的適用性和易用性,將課程內容上網開放,以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2.1 基本資源建設
精品課程網站建設的基本資源指能反映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和課程全程教學錄像等反映教學活動必需的資源[2]。課程內容能夠涵蓋課程相應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綜合應用、前沿專題、熱點問題等內容,具有基礎性、科學性、系統性、先進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等特征,適合網上公開使用。如,課程簡介要具備課程大綱、目標、學時分配、參考文獻目錄以及授課教師等信息;課程內容包括電子教材、習題、實驗、答案、知識點索引、考試大綱及模擬試卷;教學課件要有教師授課教案(PPT格式)及教師上課全程教學錄音(一般用PPT錄制旁白的形式,采用PCM格式)。
2.2 拓展資源建設
拓展資源指反映課程特點,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支持課程教學和學習過程,較為成熟的具有多樣性、交互性的輔助資源[2]。如,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演示/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實習)系統、試題庫系統、作業系統、在線自測/考試系統,課程教學、學習和交流工具及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建設的網絡課程等。利用網絡創設自主學習和協作研究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設置網上作業、FAQ問答、課程討論區、網上答疑、學習社區、在線幫助等模塊,學生隨時可以在“課程講義”內下載講義提供的教學資源和教學任務,利用在線討論、聊天室、主講教師的教學博客等作為網站的教學互動欄目,實現新課件的及時發布,作業在線布置、批改等,交互利用“跟蹤信息”查看學生課程學習統計情況,為學生的發言、作業提供評價依據,利用“答疑討論”,課下針對某一問題繼續展開討論。
2.3 實現教學資源與教學實踐有效銜接
通過精品課程網站向師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實現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一站式資源服務平臺,有效整合優質資源,進一步分析用戶教學資源使用的行為習慣,提供個性化的資源推送與服務。如,建設手術直播觀摩系統、醫學影像PACS教學系統、高端模擬人監控系統、心肺腹電腦標準化病人系統等,利用局域網提供多樣的方式服務于教學,做到“廣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應用”;精品課程的基本技能網頁全方位開放,使用模擬情景下重復操作的方法來提高學生臨床操作的熟練程度,實現多種形式的教與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交流空間。同時,專家學者在網上建言獻策,對完善網絡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總之,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多種形式的教與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交流空間,促進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學校重視精品課程建設,不僅配備教學硬件設施,還設有專門機構——信息技術中心,進行持續的技術支持與培訓服務,為精品課程建設創造優越的環境。信息技術中心,不僅保證信息安全,而且要為精品課程的網上學習資源提供專門服務,特別是做好現有網站教學資料的信息維護和更新。教育技術人員深入課程教學,當好教師教學的助手,專人負責定期進行升級和維護,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加強對教師、學生的培訓和引導,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特別是對信息檢索與利用的相關知識進行傳授,引導學生根據掌握的信息檢索技能對某個領域的某項專題進行探究,為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利用網絡溝通的便捷性,創建學生學習指導平臺,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專業認知、資源利用、學習方法、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學習指導,通過系統展示學生的學習經驗與成果,擴大學習指導的受眾范圍。
技術培訓與激勵措施并舉。定期舉辦教育教學軟件應用技術培訓,滿足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教學軟件的需求,提升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整體水平,培養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教學軟件制作課件的技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鼓勵教師投入精力,提高教學課件的制作水平,編制和設計好教學課件,定期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作品比賽,獎勵作品優秀的教師。
在精品課程網站建設中,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化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建立動態的、科學的學習效果評價,是提高教和學效果的重要步驟。學習效果評價包括臨床思維能力,在見習或實習中的動手能力等。對學習效果評價進行分類,不同板塊有各自的標準,一般是學習該板塊后學生應達到的水平或目標。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說明學生完成計劃后在技能、知識、方法等方面達到的目標,考核作為學習效果的證明,發揮專家組的評價作用,從學習效果角度分析學生的成就,判斷學生的能力是否達到教學預期,從而保證課程質量。
[1]焦素云,孫衛佳,魯茂.論以生為本的精品課程網站建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2):42-43.
[2]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S].教高[2011]8號.
G434
A
1671-1246(2014)01-0041-02
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地方醫學院校醫學生臨床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2013JGB188)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