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勇, 黃蕾蕾
(1.本溪市第一人民醫院,遼寧 本溪 117002;2.中國醫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1)
對醫療機構引入社會資本的分析和建議
張來勇1, 黃蕾蕾2
(1.本溪市第一人民醫院,遼寧 本溪 117002;2.中國醫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1)
通過對我國醫療機構現狀、存在問題和我國現階段政策進行研究,分析將社會資本引入到醫療機構的必然性。認為引入社會資本不僅有利于推動醫療機構的發展又使社會資本獲利。
社會資本;醫療機構;融資;非公立醫院
加入WTO后,我國衛生領域出現大量的外國資本,我國醫療機構同時面對著國內外同行的挑戰[1]。2010年底,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旨在改革醫藥衛生體制,促進非公立醫院的發展[2]。在經濟水平和籌資水平的影響下,存在衛生事業資金投入不足以及公立和非公立醫院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從多個渠道為衛生事業的發展籌資來緩解看病難問題,已是時代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社會資本辦醫的現狀以及其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地位與作用,在政府主導、保障有力的前提下期望形成良性競爭、科學發展的良好格局[3]。
1.1 社會資本辦醫的現狀
近年來,“社會資本”成為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新熱點,它不僅吸引了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興趣,而且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4]。截至2009年,民營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僅占全國醫院床位總數的5.19%,基本上我國醫院還是政府一統天下[5]。社會資本辦醫不僅助推醫療衛生改革的步伐,同時還有助于營造醫療主體多元化的布局[6]。20l0年,我國中央財政率先在全國撥付專項資金5.5億元,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撥付專項資金的情況下,社會資本辦醫卻仍然有困難,包括:準入門檻高、人才成本高、醫保定點難、抵押貸款難等問題[7]。
1.2 醫療機構的現狀
醫療機構之間形成劇烈的競爭,這種競爭是全方位的,但競爭的核心是醫療質量。這種競爭督促著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的提高與創新,也激勵著醫療機構管理部門盡快改進醫療服務理念。醫療機構還面臨著多方監督與控制,一方面國家將推行政府指導價,使醫保部門的權利不僅局限為審查醫療服務質量,還將可能有權參與服務價格的協商制定與監督檢查,另一方面醫療保險機構采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經營原則,對醫療機構采取種種監督控制措施。與此同時,醫療機構還面臨著來自社會的監督,迫使醫療機構不得不提高診療水平和效率、規范醫療行為、促進自身發展,以適應醫療保險體制改革。
2.1 適應衛生改革需要,拓展籌資渠道
我國衛生事業的籌資渠道分為國家、個人、集體、社會、港澳臺、境外等。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力軍是公立醫院,始終堅持了政府主導,但公立醫院乃至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受到了投入不足的制約,有些醫院設備陳舊,醫療設施不配套,醫療機構布局不合理,很難滿足群眾對醫療保健日益增長的需求,導致財政投入與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嚴重不平衡。所以為了較快地增加衛生資源,促進衛生事業保值增值,要客觀務實的選擇充分利用經濟社會中的大量流動資金,鼓勵其參與舉辦醫療機構。
2.2 改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按其法人性質,醫療機構的管理體制大體可分為:(1)事業法人醫療機構;(2)企業法人醫療機構;(3)民辦非企業醫療機構;(4)個體醫療機構。企業在公司管理方面有著高效、經濟的先進經驗,體制較為先進,可充分提高醫療機構決策以及資源運營的效率和質量。傳統事業法人醫療機構運營體制上存在許多的不足,醫療機構自身的行業內涵、管理制度與企業管理模式有機結合,可大大彌補這種不足。
在運行機制方面,企業積累了多年的成本管理經驗,并且在文化建設、時間管理、計算機信息技術、物流管理等方面都有著先進的經驗。有了這些經驗的支持,將其與醫療機構管理有機地結合,可大大提升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效率,科學降低成本,全力推動醫學科研和醫療服務技術的長足進步與發展。
國外公立醫院在引進社會資本方面值得我國借鑒。雖然各國政府財政補貼的情況不同,但是各國均在不同程度上引入社會資本,主要模式包括銀行貸款、慈善捐贈、融資租賃等。各國政府普遍采取優惠政策來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機構,因為這有利于振興公益性事業。但是,與此同時,各國強調政府對公立醫院融資具有決策控制權,醫院對資產處理的權利是有限的,各國還都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用以明確醫療機構融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8]。借鑒國外經驗并針對我國社會資本辦醫存在的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
3.1 營造平等競爭的投資環境
吸收社會資本的主體是非公立醫院,所以非公立醫院的投資環境的規范既有利于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醫療市場的公平競爭[9]。如,按照非公立醫院等級,將其納入行業培訓等日常指導的范圍,加強對非公立醫院的技術指導。考慮非公立醫院的人才需求,在開展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培訓、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專業人員教育培訓時,要統籌安排。制訂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改善非公立醫院因不平等競爭背景下的落后局面。
3.2 加強對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機構的宏觀調控
我國非公立醫院有5736家,占到了全國醫療機構總數的29%[10]。但規模普遍偏小、服務能力較弱、范圍單純、條件較差,多而不強的狀況必然會導致惡性競爭泛濫,追求短期回報。按照“規模上等級、服務上水平、質量上檔次”的原則,在制定、修訂區域衛生規劃和其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規劃時,對非公立醫院統一布局,數量、規模進行科學規劃。一方面控制“規模小、層次低、專科特色不明顯”的醫療機構設置,一方面通過資源整合、托管共建、連鎖經營等方式引導有條件的非公立醫院向“專、精、優”的大型醫療集團發展。
3.3 放寬社會資本開辦醫療機構的準入
積極鼓勵和引導醫療機構引入社會資本,主要方式可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支持社會資本開辦各類醫療機構,包括盈利性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并在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時優先考慮社會資本;其次,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制度改革,允許境外資本參與開辦醫療機構。國際上,醫療市場化程度高、非公立醫院比例相對較高的國家,往往以非營利性為主。因此,應該鼓勵社會資本對公立醫院進行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投入,如果是以合資或合作方式參與醫療機構改制的,則不得改其非營利性。另外,改制過程中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同時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還可鼓勵社會資本加入到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醫療機構的舉辦和擴大中,致力于發展高水平、高技術含量的大型醫療集團。最后,以促進民營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式,提高社會衛生支出比重。
[1] 郭 清,楊金鳳,應維華,等.醫院吸收社會資本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04,23(3):61-63.
[2] 劉 洋,高國順.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政策探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4(4):47-51.
[3] 楊 瑛,劉克兵,宋春曉.社會資金舉辦醫療機構在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J].交通醫學,2008,22(1):105-106.
[4] 郝天軍,張 亮,馬敬東,等.醫療機構引入社會資本管理的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06,25(6):36-38.
[5] 陸 軍,于潤吉.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新政策[J].醫院院長論壇,2011,8(1):39-41.
[6] 崔梅玲.社會資本辦醫促進了醫療衛生改革[J].醫院院長論壇,2011,8(4):42-43,46.
[7] 童 奔,孫 曦,郎菊明.打破社會資本辦醫的玻璃門[J].中國醫院院長,2012(8):76-77.
[8] 閆磊磊.我國社會資本在公立醫院的發展狀況及政策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9] 李蘭娟,劉鐘明,馮仇美,等.浙江省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投入調查報告[J].衛生經濟研究,2003(4):7-12.
[10] 2009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0-06-13) [2012-06-01].http://www.moh.gov.cn/zwgkzt/pgb/ 201006/47783.shtml.
(本文編輯:何慶節)
R197.3
B
1003-2800(2014)01-0023-02
2013-09-22
遼寧省科學技術計劃項目——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研究(2012225101)。
張來勇(1964-),男,遼寧本溪人,碩士研究生,高級會計師,主要從事醫院管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