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承,王洪奇
(1.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人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護理本科生就業流失探討
冀 承1,王洪奇2
(1.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人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隨著高校護理專業擴招和醫院需求量的相對飽和,加之護理本科生對相關就業政策了解較少,就業期望值偏高,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導致護理本科生流失情況嚴重,從事非護理崗位和離崗的護士比例逐年增高,造成衛生及教育資源的浪費。通過對護理本科生就業的分析探討,對避免護理本科生流失現象提出相應措施。
護理教育;護理本科生;就業流失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國民對健康和衛生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護理人才的數量、質量和結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計委1:2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1]。更為嚴峻的是護理本科生在畢業后流失現象嚴重,有相當比例的護生轉而從事護理專業以外的工作,造成我國教育和衛生資源的浪費。筆者通過對護理本科畢業生就業的探討研究,結合社會和市場需求,為減少護理本科生流失提出建議。
隨著我國高校普遍擴招,各校本科護理專業畢業生人數劇增,而市級及以上醫療單位的需求量逐年下降,使得本科護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增大。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相當比例的本科畢業生從事醫療衛生以外的工作,使得高學歷人才流失嚴重,且形勢越來越嚴峻。
1.1 護理專業內部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護理內涵的不斷豐富和延伸,本科護理畢業生數量極速增長。1999年我國普通高校開始擴招,2003年我國高校在校生首次突破1000萬人。2010年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醫學類畢業生達到119萬[2]。相對技能型的中專和大專生,綜合素質更強的本科生逐漸受到青睞,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省市級醫療衛生單位的護理人員相對飽和,本科護理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隨著護理本科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就業競爭愈加激烈,在醫患關系愈加尖銳的情況下,部分本科生的思想不穩定,不愿到臨床一線工作,流失比例高。據不完全統計,一線臨床工作是護理本科生的主要就業去向,但仍有20.0%的護理本科生畢業后從事護理工作外的其他工作[3]。據一項護士滿意度調查顯示,某省會城市3所三甲醫院的護士年度流失率為7.8%、6.0%、6.5%[4]。
1.2 市場環境體制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改計劃經濟體制而實行市場化經濟。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市場手段配置高校畢業生資源正逐漸成為人才配置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就業制度不完善,信息不暢通,本科護理專業畢業生遠不能適應市場化的需求。一方面,我國的醫護比例沒有達到要求,各大醫院的臨床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工作壓力大、超負荷運轉情況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護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流失,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因此,應加快衛生體制改革的進程,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據資料顯示,個人發展機會和薪酬成為本科護理畢業生擇業的兩大因素[2]。現階段急劇增加的畢業生數量和崗位的相對飽和,造成了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態,廣大護理本科畢業生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和薪酬沒有—個合理的定位。而我國目前社區護理急需大量的護士,社區護理教育還是一項薄弱環節,缺乏專門的護理人才從事社區護理工作[5]。一項針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調查顯示,2.4%的期望月薪在1000元以下,34.6%期望1000~l999元。39.3%期望2000~2999元。17.6%期望3000~4000元。6.1%期望4000元以上。從統計結果看,更多的學生期望月薪在2000~3000元。而跟蹤調查問卷對已工作的專業人員月薪情況統計顯示,62.8%的月收入在1000~2500,27.4%在1000元以下。僅有9.8%達到250l~5000元[2]。由此可見,相當部分畢業生擇業期望偏高,理想與現實脫節。認為作為一名本科生,不愿接受去臨床護理的現實,只有在大城市大醫院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大部分畢業生選擇留在大城市大醫院,主要原因是大城市經濟比較發達,收人水平較高;而選擇到縣級鄉鎮醫療機構的占很少部分,待遇偏低和前途發展受限很可能是主要原因[6]。
1.3 社會客觀因素
由于歷史和客觀的因素,我國優先發展重工業,社會醫療衛生事業起步晚,速度滯后,發展不充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導致醫療衛生發展偏離公益性。國外對衛生事業的投資比例非常高,美國占GDP的14%,加拿大為10%,而我國僅為4%,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7]。政府投入不足,醫院靠自身創收,重醫療輕護理的現象比較嚴重,導致護理專業發展不平衡,就業政策不合理,區域調節性差,護理專業的就業也面臨瓶頸時期。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護理本科生紛紛開始尋找其他就業途徑,總結起來畢業生除到一線臨床就業外,還有以下就業(分流、流失)途徑:
2.1 跨專業考研率升高
因為不愿從事一線臨床護理工作,加之社會地位不受尊重,工作壓力大,待遇不滿意等因素,相當一部分護理本科生選擇跨專業考研來改變自己從事護理工作的命運,且趨勢越來越明顯。具體來說,首先,部分學校由于牌子不夠響亮,使得畢業生就業面臨極大壓力,部分學生決定奮發考研,以期改變命運;其次,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提高,在就業難的背景下,護理本科生不甘落后,希望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考研是實現自己理想的一條途徑;再次,有過實習經歷的畢業生面對一線護理工作感到迷茫與無奈,而碩士、博士的工作崗位、待遇、發展前景要好得多,更激發了本科生考研的動力。另外家庭的期望也對本科生的考研意向起到很重要的影響作用[8]。
2.2 從事護理專業外崗位增多
一部分不選擇考研的護理本科生,轉而選擇護理崗位外的其他就業渠道,從事醫藥醫療器械行業或自主創業。據一項對在校生的調查顯示,有創業意向的護生占14.6%;29.9%的人認為創業好;14.1%的人表示會考慮在技能方面創業[9]。其因素包括以下幾點:專業思想不穩定,在臨床一線工作中迫于工作壓力,角色調整不及時;對工作期望值偏高,不能順應現實工作而調整;醫院對知識、技術的更新要求較高,部分護士感覺壓力過重,沒有自信,成就感差;社會地位低,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護士的個人價值無法體現;工作的高風險、高負荷、輪班工作性質;大多數醫院根據學歷、職稱高低分配使用護士,重醫療輕護理,挫傷其積極性,對護理隊伍的建設不夠重視;護士女性居多,不僅是護士,還是妻子、母親、女兒,家庭事務繁多,生活不規律,容易情緒化,導致身心疲憊,產生無助、厭倦感[10]。
護理本科生就業不容樂觀,應屆畢業生思想不穩定,工作后脫離護理崗位的比例逐漸增高,相當一部分比例的護理本科生選擇從事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應對護理本科生流失現象,實現國家教育和衛生資源的有效利用。
3.1 教育部門
提高政策透明度,對護理專業的就業政策予以解讀并及時傳達;完善招生制度,根據市場需求嚴格控制護理專業招生規模;嚴格準入制度,加強崗位業務素質要求,提高護理治療救護的參與度,改善護理在醫療衛生領域的角色;均衡就業崗位,合理分布需求區域,引導護理本科生積極到基層就業。
3.2 醫院部門
提高護士待遇,盡快實行同工同酬;加強就業后護士培訓,提高護士業務素質,更多地參與到醫療救護中;提高醫護比例,降低護士勞動強度,減少醫療差錯;加強對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完善輪班和休假制度,提高護士對自身工作崗位的滿意度;對醫療差錯問責制度應更加合理化,不要一味的追究護理人員的責任;為護理人員提供良好工作環境,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實施人性化管理[11]。
3.3 學校就業指導
與教育部門緊密溝通,嚴格控制招生規模,根據市場需求制定招生計劃;設立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對本科護生的就業指導,提高其對護理崗位的熱愛,及時傳達國家的就業政策;引導護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傳達縣級及社區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的觀念,鼓勵更多選擇基層就業。
綜上所述,近年本科護理教育已成熟并逐步完善,然而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和流失現象卻不容樂觀。影響護理本科生流失的因素有很多,但工作待遇、醫院環境、學校教育對其流失有顯著影響。所以提高待遇,創造良好的醫院工作氛圍,實施有效的護理本科教育改革,提高護士職業認同感和歸宿感,對穩定護士隊伍具有重要作用[11]。
[1] 劉搖瑩,李明今.護士就業現狀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 23(1):38-39.
[2] 趙艷華,陳松濤,高 明,等.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概況分析與建議[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7):10-12.
[3] 劉 靜.高職高專護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3,30(18):84-85.
[4] 牛巧紅,王洪奇.山西省三甲醫院聘用護士現狀調查及問題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
[5] 王 瓊.青海省護理專業學生社區護理就業意向調查分析[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
[6] 盧晶晶,仇瑤琴.在校護理本科生就業意向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0):63-65.
[7] 梁萬年.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中國全科醫學,2002,5(1):1-3.
[8] 黃馨瑤,任 燕.剖析護理本科在校大學生的就業與考研心理[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36):76.
[9] 何進椅,姜小鷹,金 爽.547名在校護理本科生就業觀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7):75-77.
[10] 黃 琪,段文映.防止臨床護理人員流失的探討[J].健康大視野,2013,21(3):274.
[11] 孟麗娜,周郁秋,程若鶯.護理離職傾向與工作氛圍的相關性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0,5(12):95-97.
(本文編輯:鄒 鈺)
R192
B
1003-2800(2014)01-0037-02
2013-08-30
冀 承(1985-),男,山西呂梁交城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衛生事業管理方面的研究。
王洪奇(1958-),男,山西太原人,碩士,教授,主要從事衛生事業管理、生命倫理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