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芬,徐 英,張 敏,葉小華,周舒冬,李麗霞,郜艷暉,余日安
(廣東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廣東 廣州 510310)
衛生統計學實驗教學改革模式探討
李燕芬,徐 英,張 敏,葉小華,周舒冬,李麗霞,郜艷暉,余日安
(廣東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廣東 廣州 510310)
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為主導,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宗旨,將案例穿插于衛生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的。
衛生統計學;實驗教學;教學質量
衛生統計學是描述、歸納、探索醫學數據分布特征和揭示數據規律的一門學科,是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掌握和運用衛生統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解決醫療衛生、醫學科研工作中遇到的統計學問題,是醫學生學習衛生統計學的根本任務與目的。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現代醫學快速發展要求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我們對衛生統計學實驗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1.1 建立學生基本信息資料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動手能力
傳統的衛生統計學實驗教學,通常是在實驗教師指導下把理論課內容復習一篇,然后借助多媒體技術,以PPT的形式,結合實例向學生展示SAS統計軟件的應用。最后學生完成相應的習題。盡管學生均能完成習題,但課后遇到實際問題仍然無從下手。因此,這種單純的多媒體實驗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教學形勢和醫學科研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開展案例討論式教學,具體實施方法為:在衛生統計學第一次理論課后,給學生下發“學生基本信息調查表”,包括學生及其家庭成員信息,信息涵蓋了醫學統計工作的內容及資料類型、變異等方面的內容,例如學生的性別、身高、體重、血型等。然后讓學生建立個人基本信息資料庫,在以后的實驗課中針對相應的章節對資料庫數據進行分析。例如,在講授“緒論”時利用該資料庫數據幫助學生認識變量、變量的類型;在講授“統計描述”時讓學生從資料庫中選擇合適的指標進行集中趨勢和變異程度的統計描述;在講授“統計推斷”時,對該資料的數據特征進行合理的估計和推斷。該方法在兩屆學生、12個班級中實施,教學效果良好。每次實驗課只選取其中的一些變量進行分析,這些變量既可作為引例導入新課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作為教材例題的補充來鞏固知識點。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而且培養了團隊協助精神,提高了動手能力。
1.2 利用科研案例討論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案例是為了滿足教學需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積累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每個案例都能反映或折射一定的主題,具有啟發性和相對的難度與深度,學生接觸后,會產生疑惑,由此引發思考,從而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衛生統計學應用性較強,重點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2]。教師平時應注意積累與該課程相關的科研案例,在課堂上穿插講解,給學生闡述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正確的統計分析方法,將理論教學與科研案例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多重分析”一章時,以“中學生睡眠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為案例,引導學生采用多重回歸分析方法對影響因變量“睡眠質量”的各個自變量進行篩選,結合單變量分析的結果對最后進入模型的變量及變量在方程中的實際意義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能使其鞏固所學知識,促進理論知識快速向實踐能力轉化[3]。
1.3 利用文獻案例討論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驗教學前,讓學生搜集醫學類文獻,以“該文獻是用自己學過的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的”,或“自己對該文獻所使用的統計學方法有質疑”為搜集標準。教學時,對這些文獻集中討論,學生踴躍發言,思路清晰,能正確指出對文獻的研究目的、資料的基本特征以及應當使用的統計學方法等。學生對文獻案例討論法的評價較好,他們在查找各相關知識點的同時,也把理論知識系統地梳理了一遍,在發現統計學方法實用性的同時也指出了文獻中的誤用之處,例如配對資料采用完全隨機的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不符合參數檢驗條件的資料使用參數檢驗的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等。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語言表達能力[2]。
衛生統計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必須多學多練多用才能融會貫通。實驗考核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和手段。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研室全體教師集體備課,找出各章節授課的難點、重點,建立題庫。上課時隨機抽取題目進行隨堂小測驗,并將考核成績納入期末總成績(占10%)。這種考核方式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實際水平,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
鼓勵學生在學習衛生統計學課程期間設計小課題進行社會調查,例如,對廣州市重點控煙場所控煙情況進行調研,以班為單位,再分成10個小組,每組負責問卷的一部分,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利用周末進行調查,然后各自對調查資料進行建庫、分析和整理,并撰寫調查報告,最后由教師對報告進行點評。此類活動可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還使學生多接觸社會,鍛煉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可增加綜合設計類實驗。開設綜合設計類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調查設計、問卷制作與科研項目實施等方面的創新能力。教研室定期選派教師到基層進行一些短期課題調研或參加相關專業的學術會議,以進一步了解教學與實際需求之間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一些應用型課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設計。可由教師提供實驗項目、內容、要求及參考書,給出實驗提示,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利用課余時間查找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研究、設計實驗方案,擬定實驗步驟,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進行實驗、測量或調查并獲取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例如,在廣州市重點控煙場所控煙情況調研的基礎上,讓學生做全面、深層次的控煙情況調研。此外,可結合公共衛生實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結合案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證明,實驗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案例穿插在衛生統計學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學生基本信息資料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中,通過協助學生開展科研創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4]。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適時引導,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案例教學法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將其應用于衛生統計學教學還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隨著對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實踐和研究,我們將繼續完善案例教學法,使其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發揮更大的作用[5]。
[1]魏芳.案例式教學法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2):68-69.
[2]方積乾.衛生統計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周舒冬,李麗霞,郜艷暉,等.以案例為中心的衛生統計學教學新模式[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4):27-28.
[4]王文蔚.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5,14(4):402-403.
[5]范引光,潘發明,王靜,等.案例教學法在衛生統計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12):1239-1241.
G420
A
1671-1246(2014)05-0099-02
注:本文系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粵教高函[2012]204號,粵財教[2011]473號);教育部高等學校預防醫學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教高函[2008]21號);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粵教高函[2012]204號);廣東藥學教改項目(GYJGYB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