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娟,陳文諾,熊均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高職高專口腔材料學教學模式探討
趙樹娟,陳文諾,熊均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根據高職高專培養目標,結合口腔材料學特點及教學條件,探討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口腔材料學在口腔醫學中的橋梁作用。
高職高專;口腔材料學;教學模式
隨著生活水平和口腔保健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審美修復的要求日趨強烈,對口腔材料的質量也提出更高標準,創新和研究口腔材料已經成為重要的課題[1]。口腔材料學是一門口腔醫學與材料科學相結合的基礎學科,是口腔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充分認識口腔材料學在口腔醫療體系中的重要性,可以為學生今后的臨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現代口腔治療水平的提高,常伴有新材料的出現或改進,而新材料的發展,也使口腔修復和治療有了質的改變。因此,口腔材料學和口腔臨床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作為現代口腔醫師和技師除了掌握口腔醫學知識外,還必須充分理解口腔基礎知識,才能完成高質量的修復體和恰當的治療。
通過口腔材料學學習,學生可以掌握材料的組成、性能,了解材料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并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合理恰當地選擇材料。目前,我國多數口腔醫學院校依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模式施教,學生被動接受教學內容。單純強調知識的灌輸,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導致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2]。口腔材料學涉及的口腔材料制品種類繁多,又有不同的臨床應用特點,而目前高職高專教材主要用文字描述口腔材料的組成、性能結構和臨床用途,針對臨床實際應用的內容相對較少,許多術語僅憑文字描述難以理解,導致學生對口腔材料及制品缺乏感性認識。另外,從課程設置上來講,高職高專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尚未接觸臨床,缺乏口腔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對各種材料臨床應用中的關鍵環節及性能缺乏了解,影響了其對口腔材料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如果不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挫傷或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1 適當調整課時
口腔材料學是口腔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只有正確掌握材料的性能、特點、應用,才能制作優良的修復體。因此,口腔材料學是臨床治療、修復的核心課程。但是由于該課程涉及面廣、內容繁多,在較短時間內學生很難掌握課程目標要求的內容,因此將原來的34學時(理論30學時,實訓4學時)調整為42學時(理論30學時,實訓12學時),適當縮減選修課學時,增加實訓課學時。學生在學習理論課時缺少對口腔材料實物的感性認識,加之該課程在第二學期開設,此時學生還沒有接觸臨床,很難理解材料學常規知識,因此,實訓教學在整個口腔材料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實訓課上,學生直接面對臨床所需的各種材料,有真實感,而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3.2 開展多樣化教學,加強學生能力培養
3.2.1 師生角色轉換,強化參與意識 在以往教學中,無論怎樣改革,課堂的中心始終是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我們在口腔材料學教學中,對相應內容采取了互換角色教學方法。例如,講解烤瓷材料時,采取小組形式,讓學生課下收集相關資料,每組選派學生上臺講課,其他學生適時補充,增強組與組間的競爭力,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習能動性。
3.2.2 加強實物展示及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理解力 根據高職高專培養目標,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各種材料種類、性能及特點。例如,學習蠟型章節,可選擇成品蠟型向學生直觀展示,增強其感性認識。力求“講”和“演”有機結合,使原本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易于理解。在講解烤瓷材料、鑄造材料時,可選擇多媒體融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于一體,對學生的多種感官形成刺激,從而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錄像在口腔材料學教學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學習印模材料時,先播放3分鐘錄像,讓學生了解印模材料實際應用,增加感性認識,教學效果更好。
3.2.3 加強課后知識收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口腔材料發展迅猛,而我們使用的教材內容相對滯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國內外口腔材料的發展現狀和動態。隨著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理念由實用性向技能型的轉變,學生不僅要掌握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還應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學習烤瓷材料、粘結劑、充填材料等內容時,可依據學生數恰當分組,根據所選題目搜集檢索資料[3],向學生介紹查閱期刊雜志和收集資料的要點、注意事項,并制作成PPT進行匯報,闡述該材料的發展歷程、研究現狀、性能、應用、優缺點等,由學生主持,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最后由教師點評。要求學生將所查資料整理成小綜述以備后期補充。舉辦這樣的主題活動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熱情的鼓勵和中肯的評價,使學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同時也使學生的學術水平得到提高,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學生間相互學習,加深對某種材料的認識,在分工查閱文獻的過程中,明確了小組成員各自的工作職責及工作內容,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從口腔醫學發展歷程看,每當口腔材料更新,口腔醫學就會出現巨大的變革,充分顯示了口腔材料學在口腔醫學領域的重要性。因此,口腔教學工作者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組合,提高教學效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口腔人才。
[1]陳治清.口腔材料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孫皎.口腔生物材料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付強,鄭樹燦,李彥,等.探索口腔材料學實驗教學的新模式[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8(3):163-164.
G420
A
1671-1246(2014)13-0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