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國用
摘 要:目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中存在著聘用難、管理難、評價難、培訓難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引導兼職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推動兼職教師有效管理,促進“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越發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053-02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選擇聘用兼職教師來加強學校的綜合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解決高職院校師生比過高的問題,還進一步解決了部分專業任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也恰恰是隨著兼職教師數量的不斷增多,聘用難、管理難、評價難等一系列兼職教師管理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兼職教師管理評價體系,早已成為解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困境的重要基礎。以下筆者即結合個人實踐工作經驗,提出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的幾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一、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普遍欠缺兼職教師管理評價體系,評價流于形式,評價不全面、不科學,無法推動兼職教師的有效管理,極大地影響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主要表現為:
1.對于評價主體而言,多數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而兼職教師的自我評價以及相關合作企業高管和專業骨干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缺失。
2.對于評價對象而言,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的評價和管理基本上處于“放任”狀態,主要側重于專任教師的評價。并沒有考慮到兼職教師主要任務、崗位特點和職責的差異性,從而導致兼職教師評價的泛泛化。
3.對于評價內容而言,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評價主要著眼點是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評價屬于“開荒地地帶”,勢必影響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教學領域的兼職教師全面評價。
4.對于評價方法而言,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教學的評價仍然局限于常規性的監督檢查,以聽課、評課、成績檢查為主要方式,偏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并未有效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相互作用。
二、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構建
(一)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遵循高等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并體現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在主要任務、崗位要求和職責范圍等方面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2.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最終確定的每一項評價指標,都要經過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社會專家的認可。
3.系統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上首先要明確兼職教師評價的目標,其次,根據目標要求全面系統設計評價要素,形成系統性、可比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4.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各項指標定義明確、邊界清楚,數據信息容易采集,評價方法合理,評價結果盡可能真實可信。
(二)斯塔弗爾比姆的 CIPP評價模式
20世紀 60 年代,斯塔弗比姆首創 CIPP 評價模式。這是由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性教育評價模式。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一種最基本的評價方式,它以教育對象的需求和潛在資源為依據,評價既定教育方案的目標是否充分滿足了教育對象的需要。
2.輸入評價。輸入評價是在背景評價的基礎上,對各種可供選擇的教育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適用性進行評價,目的是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
3.過程評價。過程評價是指在整個教育方案或計劃進程中所實施的評價。通過描述教育方案和計劃本身及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調整和改進實施過程提供依據。其本質屬于形成性評價。
4.成果評價。成果評價主要是測量、判斷和解釋教育方案的成效,確認教育對象需要的滿足程度,決定教育方案是否應該終止、修正或繼續執行。其本質屬于終結性評價。
(三)基于 CIPP 評價模式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
以 CIPP 評價模式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就是將 CIPP 評價模式的四個維度引入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之中,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提供詳細的反饋信息,為決策者提供依據。內容如下:
1.背景評價。從兼職教師的教育背景和目標理念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背景情況進行評價。
2.輸入評價。從兼職教師的職業道德、能力素質、教學準備情況等三個角度對兼職教師教育教學投入情況進行評價。
3.過程評價。從教學環節和專業建設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進行評價。
4.成果評價。從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進行評價。
具體(見下表)。
在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的過程中,評價的指標體系要結合院校自身實際不斷論證和修改,并且不斷創新,使得兼職教師評價體系成為不斷促進兼職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進而促進兼職教師的有效管理。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
摘 要:目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中存在著聘用難、管理難、評價難、培訓難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引導兼職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推動兼職教師有效管理,促進“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越發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053-02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選擇聘用兼職教師來加強學校的綜合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解決高職院校師生比過高的問題,還進一步解決了部分專業任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也恰恰是隨著兼職教師數量的不斷增多,聘用難、管理難、評價難等一系列兼職教師管理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兼職教師管理評價體系,早已成為解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困境的重要基礎。以下筆者即結合個人實踐工作經驗,提出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的幾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一、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普遍欠缺兼職教師管理評價體系,評價流于形式,評價不全面、不科學,無法推動兼職教師的有效管理,極大地影響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主要表現為:
1.對于評價主體而言,多數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而兼職教師的自我評價以及相關合作企業高管和專業骨干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缺失。
2.對于評價對象而言,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的評價和管理基本上處于“放任”狀態,主要側重于專任教師的評價。并沒有考慮到兼職教師主要任務、崗位特點和職責的差異性,從而導致兼職教師評價的泛泛化。
3.對于評價內容而言,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評價主要著眼點是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評價屬于“開荒地地帶”,勢必影響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教學領域的兼職教師全面評價。
4.對于評價方法而言,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教學的評價仍然局限于常規性的監督檢查,以聽課、評課、成績檢查為主要方式,偏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并未有效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相互作用。
二、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構建
(一)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遵循高等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并體現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在主要任務、崗位要求和職責范圍等方面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2.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最終確定的每一項評價指標,都要經過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社會專家的認可。
3.系統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上首先要明確兼職教師評價的目標,其次,根據目標要求全面系統設計評價要素,形成系統性、可比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4.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各項指標定義明確、邊界清楚,數據信息容易采集,評價方法合理,評價結果盡可能真實可信。
(二)斯塔弗爾比姆的 CIPP評價模式
20世紀 60 年代,斯塔弗比姆首創 CIPP 評價模式。這是由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性教育評價模式。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一種最基本的評價方式,它以教育對象的需求和潛在資源為依據,評價既定教育方案的目標是否充分滿足了教育對象的需要。
2.輸入評價。輸入評價是在背景評價的基礎上,對各種可供選擇的教育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適用性進行評價,目的是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
3.過程評價。過程評價是指在整個教育方案或計劃進程中所實施的評價。通過描述教育方案和計劃本身及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調整和改進實施過程提供依據。其本質屬于形成性評價。
4.成果評價。成果評價主要是測量、判斷和解釋教育方案的成效,確認教育對象需要的滿足程度,決定教育方案是否應該終止、修正或繼續執行。其本質屬于終結性評價。
(三)基于 CIPP 評價模式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
以 CIPP 評價模式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就是將 CIPP 評價模式的四個維度引入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之中,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提供詳細的反饋信息,為決策者提供依據。內容如下:
1.背景評價。從兼職教師的教育背景和目標理念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背景情況進行評價。
2.輸入評價。從兼職教師的職業道德、能力素質、教學準備情況等三個角度對兼職教師教育教學投入情況進行評價。
3.過程評價。從教學環節和專業建設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進行評價。
4.成果評價。從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進行評價。
具體(見下表)。
在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的過程中,評價的指標體系要結合院校自身實際不斷論證和修改,并且不斷創新,使得兼職教師評價體系成為不斷促進兼職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進而促進兼職教師的有效管理。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
摘 要:目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中存在著聘用難、管理難、評價難、培訓難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引導兼職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推動兼職教師有效管理,促進“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越發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053-02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選擇聘用兼職教師來加強學校的綜合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解決高職院校師生比過高的問題,還進一步解決了部分專業任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也恰恰是隨著兼職教師數量的不斷增多,聘用難、管理難、評價難等一系列兼職教師管理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兼職教師管理評價體系,早已成為解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管理困境的重要基礎。以下筆者即結合個人實踐工作經驗,提出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的幾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一、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普遍欠缺兼職教師管理評價體系,評價流于形式,評價不全面、不科學,無法推動兼職教師的有效管理,極大地影響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主要表現為:
1.對于評價主體而言,多數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的主體主要包括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而兼職教師的自我評價以及相關合作企業高管和專業骨干評價、用人單位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缺失。
2.對于評價對象而言,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的評價和管理基本上處于“放任”狀態,主要側重于專任教師的評價。并沒有考慮到兼職教師主要任務、崗位特點和職責的差異性,從而導致兼職教師評價的泛泛化。
3.對于評價內容而言,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評價主要著眼點是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評價屬于“開荒地地帶”,勢必影響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教學領域的兼職教師全面評價。
4.對于評價方法而言,高職院校對兼職教師教學的評價仍然局限于常規性的監督檢查,以聽課、評課、成績檢查為主要方式,偏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并未有效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相互作用。
二、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體系構建
(一)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有效管理評價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遵循高等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并體現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在主要任務、崗位要求和職責范圍等方面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2.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最終確定的每一項評價指標,都要經過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一線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社會專家的認可。
3.系統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上首先要明確兼職教師評價的目標,其次,根據目標要求全面系統設計評價要素,形成系統性、可比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4.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各項指標定義明確、邊界清楚,數據信息容易采集,評價方法合理,評價結果盡可能真實可信。
(二)斯塔弗爾比姆的 CIPP評價模式
20世紀 60 年代,斯塔弗比姆首創 CIPP 評價模式。這是由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性教育評價模式。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一種最基本的評價方式,它以教育對象的需求和潛在資源為依據,評價既定教育方案的目標是否充分滿足了教育對象的需要。
2.輸入評價。輸入評價是在背景評價的基礎上,對各種可供選擇的教育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適用性進行評價,目的是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
3.過程評價。過程評價是指在整個教育方案或計劃進程中所實施的評價。通過描述教育方案和計劃本身及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調整和改進實施過程提供依據。其本質屬于形成性評價。
4.成果評價。成果評價主要是測量、判斷和解釋教育方案的成效,確認教育對象需要的滿足程度,決定教育方案是否應該終止、修正或繼續執行。其本質屬于終結性評價。
(三)基于 CIPP 評價模式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
以 CIPP 評價模式構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就是將 CIPP 評價模式的四個維度引入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體系之中,為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提供詳細的反饋信息,為決策者提供依據。內容如下:
1.背景評價。從兼職教師的教育背景和目標理念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背景情況進行評價。
2.輸入評價。從兼職教師的職業道德、能力素質、教學準備情況等三個角度對兼職教師教育教學投入情況進行評價。
3.過程評價。從教學環節和專業建設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進行評價。
4.成果評價。從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等兩個角度對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進行評價。
具體(見下表)。
在對高職院校兼職教師評價的過程中,評價的指標體系要結合院校自身實際不斷論證和修改,并且不斷創新,使得兼職教師評價體系成為不斷促進兼職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進而促進兼職教師的有效管理。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