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賀
河北省平泉縣黃土梁子中學
教育要肩負起塑造民族精神的重任
裴玉賀
河北省平泉縣黃土梁子中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國家如果教育搞不好,就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培養不出好的人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就會失利,失利就很難自立于世界。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創新人才的競爭。中國要想在未來世界有話語權,有話語決定權,必須擁有在質與量占絕對優勢的創新型人才,要想有這樣的人才,必須改革現有的教育,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從教師資源的配置來看,城鄉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教師的配置是老弱病殘、參差不全,而城市卻占有大量的優秀的甚至過剩的教師資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教育領域沒有很好地利用市場規律,沒有把市場規律和國家的宏觀調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只是單純的靠市場規律運行,所以,哪里賺錢多條件好,教師就向哪里擠,而農村條件艱苦,賺錢不多,所以,教師資源也就匱乏,參差不全,老弱病殘。要想改變,就要發揮財政的作用,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使之高于城市,教師資源就會向農村涌入,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就會用保障。
從教師的待遇來看。偏低。雖然教被說成是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行業被說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教師收入的偏低使人們在心底瞧不起教師,名與實的不相符,限制了教師積極性的發揮,同時也限制了其他領域的人們從事教師職業的積極性,一些優秀人才不會向教育領域走,這也是單純市場調節的表現。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教育的健康穩定發展。所以,要想立教于民必須提高教師待遇,使教師職業成為人們眼紅眼熱的行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夢想。
傳統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論,而輕視實踐。高級技工的嚴重短缺;大學生就業難;學完數理化卻不能接電線、制試劑和進行工程預算;學英語卻不能說,聽不懂等等,這些都說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而創新如果沒有實踐的佐證,那么怎么去創新?沒有創新又有什么樣的發展?所以,中國的教育要改,應試教育要改。素質教育已經喊了多年,但仍然走老路,原因評價體制沒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應在實踐中檢驗教育的成敗,在創新中培養社會的棟梁,把理論、實踐和創新有機的結合起來。
學習外國沒錯,錯在丟掉自己的根本去學,錯在不分好壞一并接受,結果是別人的精華沒學到,而自己的精華卻丟了,就像邯鄲學步一樣,到最后連路都不會走了。中國有許多精華,《本草綱目》—治病救人的寶典,《周易》算學寶典,《孫子兵法》兵家之寶典,還有很多。就算這些,又有多少人會?現在看病難,實行醫保還難,除了經濟上的原因外,就是醫術精湛品德良好的大夫太少了,混日子的太多了,樹人沒有樹好。就拿醫學來說吧,初中高中不學,大學就學三五年,多的學七八年,這么精妙的東西,這么有用的東西,學這么幾年就敢伸手治病了,能做到藥到病除嗎,不耽誤病人就不錯了,而西醫卻很流行,感冒發燒有片劑大不了輸液,輸上就起作用,也不管副作用有多大,可以統計一下,感冒了有多少人在用中藥?中藥真的落伍了?還是現代的中國人太注重學習西方而把老祖宗的東西安于現狀了?
總之,中國要想崛起,就要重視教育,教育是一國的根本,是塑造民族精神的強大武器,沒有這個武器,中國還會落后,還會挨打,還會有中國漢奸和日本剖腹畫面的生動對比,還會有螞蟻吃大象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