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梅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01301)
淺析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吳常梅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01301)
20世紀末高校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逐漸成為熱點話題。如何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是高校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醫學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體系改革的必要性出發,探討建立適合醫學類高職教育的就業指導體系。
醫學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
自1999年起,我國持續擴大高校招生規模,隨之而來的就是逐年增長的高校畢業生數量。據統計,僅2001—200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增加了近140萬,2005年起高校畢業生人數又保持以每年20%的增長率遞增[1],到2012年時高校畢業生人數已達680萬,2013年突破了700萬。巨量的高校畢業生給國內就業市場帶來了空前壓力[2],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引和疏導工作,使得畢業生不“亂投醫”,就需要高校著力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然而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并不與學生需要呈正比,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沒有落到實處,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效。醫學類高職院校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畢業生的擇業面相對較窄,就業指導工作應有其獨特的一面,既要涵蓋普通高職教育的就業指導工作,又要有針對性地面向醫學職業。
當前國內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就業指導機構的投入及師資配備相對較少,缺乏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體制。雖然一些高職院校已加強了就業指導工作,但是因為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仍處于摸索階段,就業指導的針對性不強,就業指導課程大多沒有指定的教學大綱,更談不上集體備課,多是教師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授課。醫學類高職院校更是由于學生的學習量大,將就業指導課程象征性地安排在學生休息時間進行。學生不重視,學校就業指導力度不夠,導致醫學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十分薄弱,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受金融風暴影響,當前整個市場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為降低成本不得不大量裁員,用工需求明顯減少,這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明顯加大。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除受不可抗拒的社會因素影響外,還與高校和學生自身因素有關。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但醫學類高職院校不能全盤套用該模式,行業的特殊性要求畢業生必須具備執業資格才能從事相關醫學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然而,當前一些大型公立醫院一味追求高學歷,使得剛出校門的高職畢業生根本跨不進醫院的“門檻”。從畢業生層面來看,很多農村學生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3],所以即使鄉鎮衛生院有再多的就業機會,他們也不愿意回去;而與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職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又使其在競爭中處于劣勢,不被用人單位看中。要使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就必須針對市場特征和經濟形勢,建立適合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體系。
很多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不是很了解自己所選的專業,盲目填寫了志愿。更有甚者,其志愿是由家長填報,導致入學時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沒有目標。因此,我們應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盡快了解自己所學專業,以及將來能從事哪方面工作,知曉該專業將要學習哪些課程,熟悉各門課程在專業中的地位、作用,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專業定位,從內心接納所學專業。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匯聚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典型特點:以自我為中心、責任心不強、做事沒有恒心、團隊意識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盡管他們可以獨立生活和學習,有著廣泛的人際關系,為人處世還算和諧,言談舉止都還適當,但是需要加強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就業競爭中突顯優勢。要在平時的教育中點滴滲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團隊精神等,把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就業指導的首要任務。
衛生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向是服務基層,但是由于學生實習單位大部分是三甲以上醫院,很多人會因為優越的實習環境而偏離最初的就業軌道,他們從實習分配開始,就一心想去級別高、條件好的醫院,想通過實習搶占先機,希望將來能夠被留用,卻不知三甲以上醫院留用醫學類高職畢業生的幾率微乎其微;有很多學生認為一旦到基層就業就一輩子在基層工作,將來再無“出頭之日”。面對這些觀念,我們應當正確引導,使其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先就業再發展”[4]理念,鼓勵學生先到適合自己的鄉鎮衛生院工作,積累臨床經驗,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我提升,考取相關資格證后,再選擇更好的單位。
在進行就業觀引導的同時,學校還要采用“請進來,走出去”方式,一方面邀請一些基層就業的典型和創業成功的校友來校作報告,讓他們以自己基層就業的經歷和創業成功的經驗來感染、指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正確定位、規劃;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做社會調查,調查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同層次醫院人才需求情況、當前醫學類高職院校用人單位評價等,讓學生對就業形勢有一個宏觀認識,從需求上找出路,為就業做好準備[5]。
一個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首先必須具有高水平的就業指導隊伍,要杜絕兼職和“雙肩挑”的就業指導人員,從學校輔導員中選拔組建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依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全程貫穿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判斷、評估,最終實現充分就業。
就業指導體系要在第一時間向學生提供社會招聘信息,特別是醫學類專業對口單位的招聘信息,盡可能多地了解用人單位情況,以便更全面地向學生介紹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同時,學校還要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醫學類專業的就業信息,指導學生做好求職前準備,包括個人自薦書、面試的談話技巧、儀表和舉止,使學生了解如何自薦,如何參加面試并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成功應聘奠定基礎。此外,學校應及時向學生宣傳國家出臺的有利于醫學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讓學生對照條件,依據政策,盡早規劃職業生涯。
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是學校指引學生步入社會的必備工具,是學生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醫學類高職院校應將就業指導融入教學中樞,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構建完善服務體系,明確具體就業任務,使整個就業指導體系服務于學生。
[1]謝君君.醫學類高職高專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構建[J].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2011(13):84-85.
[2]王毓.關于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2012(6):63.
[3]徐鈿,鄢云.淺談如何做好高職高專類醫學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J].時代報告,2012(6):30-31.
[4]李光紅,亓曉慶.嬗變、現狀與趨勢:大學生就業形勢跟蹤調研(1982—2012年)[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64-70.
[5]崔明.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J].電大理工,2013(3):53-54.
G414.1
A
1671-1246(2014)17-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