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碧海,何水英,張 茜,袁玲娣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臨床帶教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對護生的影響
郝碧海,何水英,張 茜,袁玲娣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臨床教學是培養護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臨床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護生的生活、理想、道德標準、情感和意志等,從而直接影響著護生的行為和心理發展。臨床帶教教師良好職業道德修養可促進護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帶教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心理素質
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環境和教育[1]。社會環境的影響是經常的和廣泛的,它對個體身心發展可能起有利的、積極的影響,也可能起不利的、消極的影響。為了發揮有利和積極的影響,教育起到主導作用,這是因為,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的培養人的活動[2]。它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對人進行系統的教育和訓練,保證了人的發展方向,促進其獲得全面發展。臨床教學是聯系護理理論和臨床護理工作的橋梁,是強化操作技能的手段,也是培養護生職業能力的途徑。臨床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直接影響著護生的身心發展和整體教學質量。臨床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從下面幾方面影響著護生。
醫院的一切工作以病人為中心。用文明的語言,熱情的服務,良好的醫德醫風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是醫務工作者的中心任務。有一位護理專家曾說:“護理,是科學、藝術和愛心的結合。”臨床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無疑會對護生起到示范作用,帶教教師在帶教中表現出的強烈責任感,無疑會使護生從中受到感染與教育,從而提升道德認識,升華道德情感,強化道德意志,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人格、心理的全面發展。護理職業道德修養在醫療道德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護士對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認識,以及基于這種認識所產生的具有穩定性特征的行為習慣和主觀上的護理職業道德認識與客觀上的護理職業道德行為的統一[3]。護士的職業道德修養、道德信念與道德品質,影響并決定著護士對待護理工作及病人的態度,影響和制約著護士的行為和護理質量。良好的護理職業道德是提高護理質量和護士社會地位的前提。而護生良好的道德一旦形成,就能學會換位思考,把病人當親人,學會控制自己的個人情感,樹立病人利益高于一切,醫院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理念。
國內知名教育家楊叔子院士曾說:“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學問。”在我國古代,先生對自己的弟子,除傳授學問之外,常常授之以為人之道[1]。用今天的話說,“德藝雙馨”才是衡量良師的重要標尺。帶教教師只有以身示范、言傳身教,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帶教教師要掌握護理專業知識,領會教學大綱和護士的精神實質,熟諳各種教育方法、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有選擇地引進有價值的案例教育和影響學生。帶教教師較高的學識素養能促進學生實現他們的理想。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僅影響護生的精神狀態與思想品質,也影響著護生的職業行為[4]。它能引導護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自主地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以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與工作中。臨床護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護理活動中造就護生的素質,教會他們如何去關心、愛護病人,而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則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資源,為護生樹立了行為榜樣,規范了護士的日常行為,比說教更具說服力。
臨床帶教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可以幫助護生“文以化人,德以修身”。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演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因此,護士的人文知識和修養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人文素質表現為文化底蘊深厚、道德修養完美、個性人格健全、理想追求崇高、人際關系和諧。人文素質的提高是促進護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護士的全面發展單靠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靠文化素質來完善其職業素質。在我國現行護理教育體系中,護理人文教育滯后,各級各類護理院校對人文社科類課程的開設存在不同程度的隨意性,且課時量少,學分比例小,師資力量薄弱。為了彌補這個“先天不足”,臨床帶教教師必須做到集專業知識教育與人文素質培養于一體,并使二者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得益彰。人文素質的提高可以幫助護生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和諧的護患關系要求護生樹立為護理事業而奉獻的人生目標,要有為病人竭誠服務的思想道德修養,要有南丁格爾那樣的人格魅力,要展現“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只有這樣,護患關系才能和諧。臨床帶教教師在帶教過程中要幫助護生樹立“以人為本,人性化服務”的理念,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尊重病人的知情權、隱私權,做到語言文明、動作輕柔,學會換位思考,多與病人及其家屬交流,遇事不浮躁,度量要大,學會寬容,笑容要多一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白衣天使”。
護理工作很辛苦,而且充滿挑戰。它的技術性強,服務要求高,護士的倒班制,使其常感身心疲憊。有的病人因承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感情和意志較脆弱,常會將疾病痛苦所造成的怨恨遷怒于護生。這時護生就需要用良好控制力來調節自身情緒,不能與病人發生正面沖突,應換位思考,以體貼關懷入手,耐心說服、勸導,以消除病人不良情緒。護士面對的是生命機體,每個生命都值得敬畏。病人是弱勢人群,關愛生命,善待病人是醫護人員的天職。因此,臨床帶教教師更要以崇高的道德品質與道德精神來要求自己,也要以此來塑造護生。
職業道德教育較之于知識教育更重視人的主體性,以喚起人的主體自覺為目的,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許多新業務、新技術需要護生去學習,不僅要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能,還要學習心理學、倫理學、美學等基礎知識,培養人文關懷、健康教育、人際溝通能力,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形成愛崗敬業、樂業、勤業的良好品質以及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成為一名恪守職業道德規范的白衣天使。
總之,帶教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護生的生活目標、人生理想、道德標準、審美觀念、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等。要從教育角度把人的發展由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促進護生的身心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病人、服務于社會。
[1]冷余生.高等教育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叢亞麗.護理倫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
[3]李太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4]高敏,賀秀麗,劉炎琴.如何提高護士職業道德修養[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10(7):178-179.
G420
A
1671-1246(2014)03-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