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麗水學院醫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利用口腔實訓課提高教學質量的探索
孫麗
(麗水學院醫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口腔實訓教學是口腔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口腔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之間的橋梁紐帶。重視口腔實訓教學并進行不斷改革,使口腔實訓課既有利于學生對口腔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復習鞏固,又能使學生掌握規范的操作技能,為進入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口腔實訓課;教學質量;有效提問
口腔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口腔醫學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外,還應重視口腔實訓教學。我們在口腔實訓帶教中發現,許多學生對已學的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掌握,有的雖已記住理論知識,但不能有效運用,或前后理論知識不能有效連接形成系統知識。為了使口腔實訓課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我們對口腔實訓課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讓學生認識實訓課的重要性。牙體牙髓病是口腔臨床最常見的疾病,發病率和就診率較高。牙體牙髓病的治療主要體現的是口腔科醫生的操作水平??谇粚嵱栒n注重對各種口腔疾病臨床治療操作能力的培養,實踐性很強,是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學習中極為關鍵的操作技能培訓。通過實訓教學可加深學生對專業基本理論的理解,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具體應用在實踐中。我們在上口腔實訓課時列舉各種案例,如補牙后充填物脫落,根管治療找不到根管口,補牙后疼痛等,讓學生認識到口腔醫學是一門技術性極強的臨床學科。對齲齒、牙髓炎、根尖周炎或牙周病確定診斷并不難,難在有效的治療和保住患牙,而保住患牙的各種治療都是建立在臨床操作的基礎上。只有上好實訓課,通過標準化、規范化操作技能訓練,才能在臨床操作時得心應手。學生明確了實訓課的重要意義,才會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口腔疾病治療必須以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有效的課堂提問與充分的課堂討論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復習理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如在根管治療示范操作時,我們提出幾個問題:為什么急性根尖周炎患牙有浮出感?為什么早期患牙咬合時癥狀減輕,而晚期患牙不敢咬合?同樣是開髓引流應急治療,急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開髓引流應急治療方法是否一樣?讓學生用已學的組織病理學知識和口腔學知識來解釋臨床上出現的癥狀及治療措施。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使概念更為清晰,記憶更為深刻,促使學生對各門知識融會貫通。
有效的課堂提問與討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可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綜合、全面、創新的思維能力,為將來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課堂提問也能實現教學信息的反饋,使教師了解學生對各章節知識掌握的情況,以便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新知識與舊知識往往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很多新知識往往是在已學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加深的。因此,教師在教授新課時,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暫時不能解答的新問題,會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如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丁香油氧化鋅糊劑的作用和用途,教師在牙髓塑化治療時使用丁香油氧化鋅糊劑雙層墊底,并提問:丁香油氧化鋅糊劑墊底的作用是什么?有些學生馬上回答:保護牙髓。再問:塑化治療過程中牙髓還有活力嗎?需要保護牙髓嗎?在深齲治療雙層墊底和牙髓塑化治療雙層墊底時使用丁香油氧化鋅糊劑的原理有何不同?讓學生思考,找答案,最后自己總結丁香油氧化鋅糊劑的用途,而不是一開始就把答案告訴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加深記憶。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們分次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此學生也會把各項操作獨立開來,不能很好地連貫。為了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如在上“根管治療”實訓課之前已上過蓋髓術、牙髓失活術和牙髓干髓術等課程,課上我們提出問題:患者診斷為牙髓炎,進行根管治療的步驟有哪些?目的在于讓學生把已學牙髓失活知識和根管治療步驟有效聯系在一起。通過回答問題,學生不但掌握了根管治療的定義、適應證、步驟,還把前后所學知識有效聯系起來,對各種牙體疾病的治療有一個系統的概念。
實訓課能否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理論知識能否在實訓操作中有效應用的關鍵。在實訓教學過程中要巧妙設置懸念,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有問題,并且有解決問題的需要。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學生不能立即回答的,至少是找不到現成答案的,如在上“牙髓失活術和干髓術”這一課時,為了復習牙髓炎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臨床癥狀和牙髓活力測驗原理,我們提問:為什么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然后再問:為什么冷熱刺激表現為疼痛且不能明確定位?臨床上應急治療的原理是什么?牙髓失活時要注意什么?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有了各種解釋和答案,雖然答案不是很完整,也有不正確的,但通過討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對牙髓炎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及治療的記憶,同時使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如果不提問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是把整個操作步驟按教學要求示范一遍,學生作為被動的接收器,簡單模仿,整個教學過程不但單調、枯燥,而且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學了以后既不理解,又不會用,很難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無法有效運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中。這種教學學生收獲不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口腔臨床操作的牙齒體積小,視野范圍小,牙髓腔解剖形態復雜,操作時要心細,同時治療所使用的器械和材料種類繁多。學生必須通過實訓課這一環節進行嚴格的規范化操作技能訓練,才能盡快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減少操作失誤。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發揮主動性,認真對待每次實訓課的操作技能訓練。為了做到標準化、規范化操作技能訓練,第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熟悉牙齒的髓腔解剖形態,然后在離體牙上進行洞型制備和開髓等各種練習。在每次課前給學生提要求、設問題、定目標,課后給任務。實訓操作過程中做到手腦并用、理論聯系實際,在操作中鞏固理論知識,力爭達到操作過程熟練、規范,手法標準的要求。在完成離體牙的各種操作訓練后進行第二階段——仿真頭模訓練,保證每位學生能夠在仿真頭模上進行技能訓練,給學生提供仿真患者的口腔環境和操作訓練時所需的各種角度。仿真頭??谇画h境操作訓練熟練后,進行第三階段——真人訓練,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給有齲齒的學生補牙,作為患者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在補牙過程中對“醫生”的各種操作的感受(包括各種患者體位調節,燈光調節,舒適度和操作過程中手法的輕重)與作為醫生的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學生相互補牙,給學生以更強的真實感,使其在培訓中掌握口腔專業設備的使用方法,醫患、醫護配合所要求的標準位置以及各種操作技巧,同時也使學生為將來進入臨床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口腔實訓課是從課本學習過渡到臨床實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口腔醫學專業學生至關重要的學習環節。一名合格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既要有扎實的口腔醫學理論知識,又要能較熟練地掌握一定的口腔治療操作技能。實訓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效果。
G424.4
B
1671-1246(2014)03-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