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鋒,謝希暉,劉 靜,李海燕
(酒泉市人民醫院,甘肅 酒泉 735000)
基層醫院門診醫患溝通中的難點及對策
倪建鋒,謝希暉,劉 靜,李海燕
(酒泉市人民醫院,甘肅 酒泉 735000)
醫患溝通是一個多環節、復雜的過程,溝通過程存在諸多不可預知因素。本文通過歸納門診醫患溝通中的難點并提出解決對策,以確保臨床工作順利開展。
基層醫院;門診;醫患溝通
醫患糾紛已成為近期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其嚴重影響到醫院正常醫療秩序以及醫務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另外對患者的治療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而良好的醫患溝通可以化解矛盾、減少摩擦、消除誤會。目前對醫患溝通的報道多集中在技巧方面,強調過程中的步驟及要點,對具體實踐中的外部因素論述較少。本文對我院門診實際情況做調查分析,并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作探討。
1.1 醫患交流溝通時間短
根據衛生部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醫院醫生人均每天擔負診療人數與1995年相比,負荷增加了13.4%[1]。作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我院門診醫生上班接診患者一般從早上8:30到中午12:00,實際時間為210分鐘,晨均接診約為60~90人次,人均就診時間為2.3~3.5分鐘(個別科室略有出入),用于溝通的時間非常有限。因就診時間過短,在保證就診程序的情況下,醫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患者做常態溝通工作,更談不上技巧的實施。因此,醫生無法全面了解患者信息,無法判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
另外,護理人員短缺現象嚴重。歐美發達國家床護比為1∶2,甚至達到1∶3,我國規定為1∶0.4,而根據衛生部對全國400多家醫院的調查,實際上三級綜合醫院床護比為1∶0.33[2]。人員短缺造成護理人員超負荷工作,就連打針、發藥等護理操作都是在緊張有序的情況下完成的,缺少足夠的時間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需要,難以進行醫患溝通。
1.2 溝通語言差異
我院門診患者農村與城鎮比例為41∶59,老年和兒童與青壯年比例為56∶44。門診患者中,城鎮患者和農村患者數量基本持平(部分城鎮戶口為農村轉變而來),老年和兒童患者居多,且門診患者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地方區域特色較為明顯,主要集中體現在用方言交流。就診過程中,醫生作為傾聽方,必須正確辨別各地方言、農村習語,理解兒童的表述及老年患者與疾患不相關的語言。
1.3 患者對醫生缺乏信任
受社會媒體輿論影響,患者對就醫過程的期望值過高,對就診過程中的服務態度、醫療環境、醫療效果要求較高。部分年青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維權意識較強,多對醫生持懷疑態度,缺乏對醫生的信任,有時不能很好地配合溝通。冷明祥等[3]對多家醫院醫患關系調查結果表明:患者對醫務人員表示信任的僅為10.38%,醫務人員認為醫患之間相互信任的只有25.96%。
1.4 患者獲取的信息不完整
患者對就診流程及收費信息的獲取不完整,主要體現在門診患者對各種指路牌,專家公告牌,價費公示牌,檢驗、檢查時間表認知不清或純粹不能進行辨認,導致其對這些就醫常識無法獲悉,而醫生卻認為患者已經熟知。這會影響有些項目的檢查,造成醫患矛盾,同時也耽誤了就診時間。
2.1 加強人員配置,建立溝通制度
隨著人們醫療知識的增加和自我權益保護意識的增強,患者越來越希望醫療行為和過程透明化。因此,一方面,醫院應增加醫生數量,保證人均就診時間,確保就診效果,便于醫患溝通。對一些非急癥患者,以預約形式分流至下午上班到化驗結果出來之前相對空閑的時段。另一方面,制定并實行醫患溝通制度。醫院職工在為患者提供各種服務的過程中應當增強醫患溝通意識,不失時機,主動、熱情、禮貌、誠懇地回答患者及其親屬提出的問題,并按制度要求,根據不同崗位的溝通需求與患者及其親屬進行有效溝通。
2.2 總結本地區方言特色
收集一些本地區居民的信息,對人群地域特點及方言進行整理,作為醫院人性化服務及溝通培訓的資料,定期對門診醫生進行傾聽培訓。
2.3 加強宣傳及輿論引導
做好醫患溝通,最重要的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醫務人員作為主導方尤應如此。若醫務人員能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把患者擔心的事情講清楚、說明白,幫助患者選擇既能保證醫療效果、又能減少費用的治療方法,患者必然會理解、信任醫務人員。同時,醫務人員應轉換角色,改變以往救世主、施舍者、高高在上的思想,視患者為社會人,建立平等的醫患關系[4],使醫患雙方更易溝通。在對外宣傳及醫生承諾中,本著實事求是、將心比心的原則,不夸大、不亂講,從醫患雙方的道德價值體系入手,盡可能引導輿論走向,盡力降低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心理預期。
2.4 各種標識要通俗易懂
加強導醫導診工作,使不習慣看標識或不認識標識的患者對醫院就診流程、檢查的相關信息、各項檢查費用及藥品費用有初步了解。通過溝通,適度降低部分患者的心理預期,為患者就診節約時間,為醫生的后期工作奠定基礎。
醫患溝通是一個多環節、復雜的過程,涉及患者就診過程中的多個方面。雖然臨床溝通工作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擁有愛心,善于觀察,用心與患者溝通,同時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方法,溝通就會變得簡單且富有成效。醫患之間通過溝通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和信任,醫療工作自然會有序進行,且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國衛生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衛生年鑒2004[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中國婦女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1—2010年)[S].2001.
[3]冷明祥,孟國祥,陳亞新,等.市場經濟條件下醫德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7):58-59.
[4]黃峪生.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6):418-420.
R197.62
B
1671-1246(2014)03-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