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張 虹
(定西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甘肅 定西 743000)
獻血后皮下出血原因分析及對策
張曉霞,張 虹
(定西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甘肅 定西 743000)
目的 探討獻血后發生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保護獻血者安全。方法 隨機抽取2002—2011年8萬份無償獻血者檔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獻血者若用一個手指按壓針眼,其皮下出血發生率明顯高于用3個手指按壓針眼者;首次獻血者皮下出血發生率明顯高于重復獻血者;按壓10分鐘以上者較少發生皮下出血。結論 獻血者用正確的指法按壓針眼、護士具備熟練的靜脈穿刺技術,均可減少獻血后皮下出血的發生。
獻血;皮下出血;靜脈穿刺
獻血后皮下出血是指獻血者在獻血時或獻血后,由于血液滲出于皮下,導致穿刺部位出現的血腫或皮膚出現青紫、瘀斑,局部可伴有輕微疼痛。皮下出血面積的大小與滲出血量有密切關系,是最為常見的獻血局部不良反應。為降低獻血后皮下出血發生率,筆者對810例皮下出血原因進行分析,以便提出有效對策,消除獻血者或潛在獻血者對獻血安全性的錯誤認識,增強其安全感,從而有效招募新的獻血者,增加重復獻血人數,保證充足的血液供給。
1.1 資料
抽取我站2002—2011年8萬份無償獻血者的資料,發生皮下出血810例,占獻血總人數的1.0%。
1.2 方法
以靜脈穿刺次數、獻血次數、按壓針眼的手指數進行分類統計和對比分析。
在發生皮下出血的810例獻血者中,因靜脈穿刺致皮下出血158例,占19.5%;用一個手指按壓針眼皮下出血432例,占53.3%;首次獻血后皮下出血220例,占27.2%。
3.1 皮下出血與靜脈穿刺的關系
靜脈穿刺不成功是導致皮下出血的直接原因。掌握正確的靜脈穿刺方法,可有效預防和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為此,操作者要熟悉上臂淺表靜脈的組織解剖和生理結構,選擇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等較粗大和較突顯的靜脈為穿刺部位。
3.2 皮下出血與獻血次數的關系
初次獻血者獻血后出現皮下出血人數明顯高于重復獻血者。主要原因為:初次獻血者,一方面,由于精神較為緊張而忽視了對穿刺點的有效按壓;另一方面,沒有按照護士的指導用正確的方法按壓針眼,按壓部位、手法和力度錯誤導致皮下出血。
3.3 皮下出血與手指按壓針眼的關系
因手指按壓針眼不當導致的皮下出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采血針頭為16號,如果按壓力度不夠或按壓范圍過小,會造成皮下出血;二是獻血者通常只用食指壓迫皮膚針眼,而不對血管針眼進行按壓。一般情況下,靜脈穿刺時,針頭進入皮膚后,要繼續推進一小段距離,才會穿破血管壁進入血管,所以皮膚針眼和血管針眼不在同一位置。因此,不僅要按壓皮膚針眼,而且要按壓血管針眼,這樣才能達到防止皮下出血的目的。
3.4 皮下出血與按壓時間的關系
獻血者精神緊張是發生皮下出血的另一因素,這在初次獻血者中尤為突出。采血過程中由于獻血者精神高度緊張及疼痛刺激,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功能亢進,從而引起血管痙攣、靜脈塌陷,以致穿刺不成功,這也是產生皮下出血的主要誘因。此外,沒有嚴格制動靜脈穿刺部位和肢體,靜脈穿刺成功后,工作人員未妥善固定針頭,或獻血者由于緊張不能主動配合,均會導致針頭脫出血管,發生皮下出血和其他意外。
4.1 做好心理護理
采血前,宣傳工作要到位,要特別重視獻血者的心理疏導,使其輕松愉快;加強對采血全過程的觀察,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這對初次獻血者來說尤為重要[1]。
4.2 加強對獻血者針眼按壓的幫助和指導
拔針前,采血護士先將3指沿獻血者的血管水平垂直放在針眼處;拔針后,迅速加壓壓迫皮膚和血管針眼,然后請獻血者3指并攏迅速按壓在針眼上,采血護士方可松手。同時,要有足夠的按壓時間,囑咐獻血者一般按壓10分鐘以上(特殊情況除外),工作人員確認無出血后方可讓其離開采血現場。
4.3 提高靜脈穿刺技術水平,嚴格無菌操作
采血護士要具備熟練的靜脈穿刺技術,爭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重復穿刺,是預防皮下出血的一個重要因素。正確的穿刺方法是:(1)正確選擇血管。首選肘正中靜脈,其次是頭靜脈和貴要靜脈。(2)注意進針角度。對于較粗大的血管進針角度一般為45°左右,進針速度宜快,一般見回血后沿靜脈走行的方向再進針1厘米左右;對于較細小的、淺表血管進針角度宜小,一般為15°~20°,進針速度宜慢,否則易穿破血管壁導致皮下出血[2]。(3)做到持針穩、進針準。如果穿刺失敗,出現血腫,要用力在針眼位置處按壓,并且向獻血者解釋穿刺失敗的原因,解除獻血者的思想顧慮,同時對針眼及周圍皮膚進行嚴格消毒,以防感染。
4.4 避免屈肘壓迫止血和壓迫時揉棉球
正確按壓針眼的方法是肘部平伸,食指、中指、無名指3指并攏壓迫針眼,因3個手指壓迫面積及力度較大,不僅按壓了皮膚針眼,同時也對血管針眼進行了有效壓迫。另外,囑咐獻血者在按壓針眼時不能用手指揉搓棉球,因揉搓致針眼處聚集的血小板等凝血因子被驅散,以致針眼處凝血減慢,從而延長壓迫時間。
4.5 做好告知工作
告知獻血者在采血過程中,對已扎針肢體不要回縮、亂動、屈肘等。靜脈穿刺成功后,采血護士要嚴格制動靜脈穿刺部位和肢體,妥善固定針頭。
4.6 做好獻血后的服務
告知獻血者獻血后的注意事項。獻血后可正常使用獻血手臂,但獻血后24小時內,不要用獻過血的手臂提重物;如獻血者感覺針眼處疼痛劇烈或出血范圍繼續擴大,應及時與血站聯系,以便給予正確的處理。皮下出血時,24小時內宜冷敷[3],可使用毛巾包裹冰塊壓迫針眼,以減少出血;48小時后可進行熱敷[3],以促進血液循環、血腫吸收。
總之,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必須以保證獻血者安全為出發點,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為無償獻血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因無償獻血者初次來到獻血屋或采血車上,對獻血環境比較陌生,易產生恐懼感。因此,熟練輕柔的采血技術,親切的語言交流可轉移獻血者的注意力,以減輕穿刺給獻血者帶來的疼痛感,穩定獻血者情緒,增加獻血者的自信心。此外,采血后耐心指導獻血者用正確的方法按壓穿刺針眼等,可減少或消除獻血后皮下出血的發生,從而帶動更多獻血者參加無償獻血,進一步擴大無償獻血者隊伍,保障臨床用血需求。
[1]張曉霞.如何做好首次獻血者的心理護理[J].中華臨床護理學雜志,2004,2(13):1302.
[2]血站技術操作規程[S].2012.
[3]殷磊.護理學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R472.9
B
1671-1246(2014)03-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