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益榮,夏立平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院校合作的高職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構建
徐益榮,夏立平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5)
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存在評價內容單一、方法簡單,不能充分反映工學結合模式下院校合作教學質量,不能及時反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有效反映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護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效果等問題。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的構建需要從質量監控的目標、內容,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完善。
院校合作;高職;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為目的的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1]。在長期辦學過程中,我院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從2009年開始,先后與吳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和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推進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工學結合上的突破。它的實施給傳統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強烈沖擊,對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帶來巨大挑戰。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是教學質量管理的核心。據此,我院構建了由學校、醫院共同參與的以醫院為主、學校為輔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1.1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質量評價只注重顯性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尤其是注重傳統的理論課程和實踐、實訓課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忽視床旁教學、案例教學以及能夠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質量監控,遠不能滿足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護理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1.2 學習地點分散,教學管理難度大
隨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課堂教學已經延伸到醫院,由于教學管理環境的變化,原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學生課程安排及學生管理制度等已不再適用。學校管理政策如不及時調整,勢必會影響工學結合模式的推行。管理工作的復雜化使原有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難度增大。
1.3 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缺少行業人員參與
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以往的教學管理模式不再適用,對學生管理模式也應隨之改變,必須由學校和醫院共同參與管理。這就決定了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僅需要學校內部的評價,更需要行業人員的外部評價。
1.4 程式化的評價方式制約監控評價的實施效果
傳統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多為終結性、結論性評價,不重視過程性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中心的質量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現行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能充分反映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護理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效果,不能及時反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影響了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2.1 明確教學質量監控目標
確立教學質量監控目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3]。教學質量目標的確立要緊緊圍繞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同時深入用人單位調研和進行畢業生跟蹤調查,聘請臨床專家參與,依照崗位工作要求,確立課程建設質量目標、臨床教學質量目標、實習帶教教學質量目標、課程考試質量目標、學生學習質量目標等,作為教學過程中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特別強調臨床教學質量目標不同于以往的理論和實訓的簡單相加,而是理論和臨床實踐的有機融合。
2.2 健全教學質量組織保障體系
在院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下,教學質量組織保障體系除了由學校黨委、行政處、教務處等相關職能部門組成外,還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和完善。
2.2.1 成立院校合作教學指導委員會 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要由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務工作者與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負責監督臨床教學質量保障政策的制定,對臨床教學質量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審定教學質量管理的各種標準和辦法,同時接受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調控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以保障教學質量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2.2.2 成立院校合作教學督導組 教學督導組主要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與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組成,負責對臨床教學秩序、教學工作及教學質量進行檢查、評估和指導。通過交流了解臨床教學工作狀況,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通過聽課和課后指導,加強與帶教教師或任課教師的聯系,以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師進行教學質量評價,促進教學管理規范化,隨時掌握教學活動情況,及時反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2.3 成立學生信息員隊伍 在學生中聘任學習態度端正、成績優秀、具有分析問題能力、熱心為同學服務的學生組成學生信息員隊伍。學生信息員定期填寫教學信息反饋表,將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客觀地反饋教務處,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監控和評價主體多元化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將教學空間延伸至醫院,使得醫院參與到教學質量監控當中,形成了校外監控體系。根據教學質量監控主體來源不同分為內部監控和外部監控兩大類。內部監控主要有學校教學督導人員、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等;外部監控則包括醫院、家長和用人單位等。工學結合背景下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更注重外部監控主體作用的發揮。
3.2 注重教師隊伍的建立與管理
結合院校合作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引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臨床教學班的教師由學校教師和醫院帶教教師組成,學校教師要求每3年進行一年臨床實踐,臨床帶教教師必須有教師資格證,同時定時接受教學培訓。臨床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以學生學習能力、職業能力、綜合素質為核心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3.3 對學生的評價要堅持以醫院為主、學校為輔
在工學結合背景下,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側重于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采取過程性評價,而非終結性評價,主要由3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由醫院帶教教師根據床邊考試結果評定成績,占40%,主要評價學生的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部分為理論考試,占30%,由學校教師評定;第三部分為職業素質評定,占30%,主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由醫院帶教教師評定。
3.4 多渠道反饋信息
除了常規的教學督導之外,我院還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分析,建立由行業、用人單位、專業調查機構(麥可思公司)組成的第三方信息評價系統,對人才培養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控,不斷改進教學與管理工作。
總之,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只有細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制定人才培養各環節的質量評價標準,完善和落實各項管理制度,構建工學結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才能促進護理專業可持續發展。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2006.
[2]王生根.高職院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的問題和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2):24-26.
[3]劉惠洲.在實踐性教學中強化教學質量監控的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13(1):178-180.
G420
A
1671-1246(2014)19-0034-02
注:本文系江蘇省衛生科技項目基金資助(JZ201104),鹽城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1-D-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