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睿,李雯娟,李雅冬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 400016)
口腔頜面外科進修醫師的培訓現狀與思考
陳 睿,李雯娟,李雅冬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 400016)
總結我院頜面外科24年的臨床培訓經驗,通過分析進修醫師特點,結合下級醫院培養計劃和人才需求,從基本理論、基本技能、醫患溝通能力等方面重點培養,成功為各級醫院培養了高素質的口腔頜面外科醫師。
口腔頜面外科;進修醫師;培訓目標
醫師進修培訓是醫學生工作后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其臨床工作水平、為各級醫院提供實用型人才創造條件。近年來,隨著全國各級醫院等級認定工作的全面展開,我市許多擬創建三甲的醫院按規定必須設立頜面外科病房,而這些醫院的口腔科醫師長期從事門診全科醫師工作,對頜面外科病房的基本理論及操作技能了解較少。為培養高素質口腔頜面外科醫師。提高下級醫院的醫療質量,我院自1990年開始對口腔頜面外科進修醫師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并結合我市地方醫療特點,不斷總結改進,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本科室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市三級甲等以下醫院一般沒有頜面外科病房,涉及口腔外科的手術常由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醫師開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的培訓既要進修醫師形成病房工作基本素質,又要提高其口腔頜面診療技術。
1.1 培訓目標
通過一年的進修,全面提升進修醫師的臨床素養,使其掌握專科實踐所需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能獨立從事頜面外科門診日常診療工作;能獨立完成病房一級手術及二級手術,能擔任三級手術一助和四級手術二助,同時具備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和醫德醫風,成為既有過硬的基本功、又有長遠發展潛力的實用型專科醫師。
1.2 培訓計劃
考慮到進修醫師對病房工作缺乏系統認識,缺少由整體到局部的臨床思維邏輯,我們將病房進修時間定為10個月,口外門診進修時間定為2個月。
1.3 培訓內容
一年的培訓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因此,我院實行以基本理論及臨床技能為核心,全面培養綜合素質的整體策略。
2.1 基本理論學習
在培訓期間注重口腔頜面外科專業知識。要求掌握口腔頜面外科各種常見疾病的基本診斷方法、治療方法和操作要點,如口腔頜面外傷的大、中、小型清創縫合術,智齒冠周炎的診治要素,復雜牙拔除的受力分析,間隙感染的診斷要點及切開引流原則,常見腫瘤及頜面部畸形診斷和治療原則,口腔頜面部小型良性腫物診斷要素及治療原則等。在教師指導下,熟悉口腔頜面外科病房日常工作原則,參加每周科室組織的教學查房及疑難病例討論會及院內各種專題講座,同時融入總結、糾錯、拓展、PBL等教學模式。參加教師每月的專題講座,拓展視野。
2.2 臨床基本操作技能
臨床基本操作技能是培訓內容的重中之重。我科采取“三步走”的培訓辦法。第一步:重點培養手術室無菌操作觀念,強化無瘤操作原則;第二步:在教師指導下,加強切開、止血、結扎、縫合、換藥等基本技能訓練,做到“正確切開,準確止血,穩固結扎,標準縫合,規范換藥”[1];第三步:能夠獨立完成病房一級手術及二級手術,并且基本可以獨立完成門診日常工作,能夠在三級手術中完全勝任一助角色。
2.3 病歷書寫能力
病歷能反映醫師的臨床思維邏輯和分析總結能力。由于進修醫師普遍存在“重技術、輕文書”現象,且在下級醫院未從事病房工作,因此,存在病歷書寫不規范、不準確、不完整、不真實及語言不簡潔等問題[2]。因而,我科對剛進入病房的進修醫師要進行集中講課,內容包括病例書寫原則和技巧,并且定期組織進修住院醫師學習本科既往醫療糾紛案例,使其認識到病歷書寫的重要性,從而提高病歷書寫質量。
2.4 醫患溝通能力
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融洽的醫患關系能使患者積極支持、配合醫療工作,有效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交流和溝通技能成為醫務工作者的核心技能之一[3]。因此,要加強進修醫師溝通能力的培養,使其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通過言傳身教,結合實際案例,培養換位思考的習慣,穩步增強其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患矛盾,從而保障醫療安全。
2.5 主動學習能力
要求進修醫師必須學會主動學習、學會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及文獻并做記錄,對患者的全身狀況要有全面詳細的了解。要求針對某一常見病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或專著,學會寫綜述,制成幻燈片,并在定期舉行的讀書報告會上講解。對于進步快的醫師可以指導其寫作臨床方面的論著。
實行定期考核制度,評價培訓效果。我科根據具體情況,每3個月舉行1次階段性科室考核,由科主任帶頭,科秘書協助,帶教教師及護士長參與評分,主要考核專科常見疾病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專科檢查、初步診斷、鑒別診斷、診療計劃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訓結束后參加科室組織的出科考試及總結性考核。
由于進修醫師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患者數量每年也持續增長,因此,臨床工作量大而繁瑣,且教師隊伍配備不足,導致“重臨床、輕培訓”“重使用、輕培養”、考核不嚴或流于形式、獎懲力度不大等現象[4]。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體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把進修醫師的考核成績與帶教教師的績效、職稱晉升掛鉤,讓帶教教師將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于專心培養人才。
綜上所述,我科通過多年進修醫師培訓經驗的積累,已經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口腔頜面外科特點的合理實用的進修醫師培訓標準體系,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實用、高素質、德才兼備的專科醫師。
[1]李靖,梁平,楊彤翰,等.腹腔鏡外科技術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6):69-70.
[2]吳雪融.病案管理與法律責任[J].中國病案,2010,11(1):51-52.
[3]張鳴,金盛華.醫師專業勝任力界定與研究模式[J].中華內科雜志,2008,47(8):687-688.
[4]許勁松.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現狀與發展[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2):252-253.
R192
A
1671-1246(2014)19-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