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聰賢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28)
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大省,其糧食商品量及專儲量均居全國第一。農產品作為黑龍江省主要出口產品,對外貿發展貢獻巨大。近年來,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規模實現穩定增長,2003—2012年,農產品出口額累計實現86.09億美元,年均增幅15%。2011年,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為21.06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48.64%,創歷史增長率最高的記錄(見表1)。
國際市場占有率即WMS指數,指某國家或者地區的某產品的出口額與世界同種產品出口額的比值,用來衡量某國家或者地區某種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強弱。2003— 2012年,全國農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平均4%左右,而同期黑龍江省農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且比值不高(見表2)。

表1 2003—2012年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

表2 2003—2012年中國和黑龍江省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WMS指數)
以相關統計數據為基礎,下面主要對大米、玉米、鮮蘋果、大豆、凍豬肉和烤煙六大主要農產品出口情況進行分析。
黑龍江省大米出口在2003年和2006年增幅較快,出口額分別達到8164.07萬美元和6110.13萬美元。玉米出口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出口增幅較快,但從2008年開始大幅下降,2010年出口額僅為5.08萬美元,較2003年下降了99.98%。從總體看,鮮蘋果出口呈穩步增長趨勢,除2003年、2004年、2009年和2010年出現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出口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凍豬肉出口在2003—2006年呈快速增長,同比增長均超過15%,而從2007年開始,其出口額下滑,降幅均超過50%。大豆出口呈現出口量減少價格上漲的特點,出口量由2003年的8.57萬噸減少到2010年的1.71萬噸,出口額由2500.52萬美元減少到1288.80萬美元,平均價格由2003年的0.292美元/公斤上漲到2010年的0.754美元/公斤。烤煙2003—2010年累計出口金額為15217.31萬美元,年均增幅為5.75%,而2010年烤煙出口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降幅達28.86%(詳見表3)。

表3 2003—2010年黑龍江省主要農產品出口情況單位:萬噸、萬美元
綜上所述,2003—2010年,黑龍江省大米、烤煙出口基本穩定,鮮蘋果出口增長較快,玉米、大豆和凍豬肉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目前,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市場狹窄,其中對俄農產品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40%左右。俄羅斯一直是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的最大市場。黑龍江省對俄農產品出口額逐年上升,2009—2012年年均增速為5.19%,但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比重卻逐漸下降,由2010年的41.9%下降到2012年的37.8%,下降了4.1個百分點。同時,隨著農產品國際市場不斷拓寬,黑龍江省對市場容量很大的中東、中歐以及拉美地區國家的農產品出口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在黑龍江省的農產品出口貿易中,農產品原料和初級產品所占份額近一半,產品所占比重過高且品種單一。相對技術含量較高的中間產品、高檔次加工產品以及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出口所占比例極少,不合理的出口結構使得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效益偏低。土地密集型大宗農產品如大豆、玉米、大米等是黑龍江省出口的主要產品,其出口額所占比重過高,而技術含量高的農產品出口比重過低。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在于黑龍江省勞動力資源豐富,適宜生產勞動密集型農產品;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不高,缺乏高技術含量的農產品。
目前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主要針對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結構單一,分布相對集中。農產品貿易是國際貿易摩擦高發領域,如果出口市場過于單一,會對少數出口國家的經濟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容易遭受進口國國內經濟波動及農產品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沖擊。
盡管黑龍江省在我國屬于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省,但其出口品種結構單一,適應國際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弱。首先,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雖然農產品種類多,產量高,但是在良種培植推廣、產品保鮮、冷凍、包裝等方面,農業高科技應用不足,大都不能與國際標準接軌。比如黑龍江省的玉米等農作物,蛋白質、油脂等成分的含量普遍低于發達國家的同種作物。其次,傳統優勢農產品知名品牌少。比如具有一定優勢的大米、果蔬以及凍豬肉之類的農產品,由于缺少知名的國際品牌,近幾年出口量和出口額都明顯下降,。
目前,黑龍江省的農業企業數量較少,并且現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大。只有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才能提高黑龍江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市場占有率。黑龍江省現有優勢品牌農產品完達山系列豆奶粉、日月星大豆蛋白、哈高科以及九三系列豆油等缺少國際知名度,因此政府應出臺扶持政策,提供優惠補貼,加快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進程,創建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知名品牌。另外,政府可以扶持農產品出口企業到出口目標市場國或地區申請注冊商標、衛生注冊以及相關產品質量專項認證,積極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農產品。
黑龍江省的農產品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立足,就應努力提高其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因此,政府應為傳統優勢農產品的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推廣優質品種。農產品作為我國最早開放的領域之一,出口產品質量以及衛生檢疫等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目前在面臨越來越多的非關稅壁壘的情況下,在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的同時,更應提高產品質量。相關部門應制定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符合國際市場的質量安全衛生標準,加強食品安全檢測和執法機構及隊伍建設,加快推行農業標準化,規避貿易壁壘。
目前,黑龍江省的農產品出口主要在東南亞、日本、俄羅斯等市場,對出口國依賴性大,貿易風險較大。因此,應采取靈活的貿易方式促進市場全方位、多元化發展。未來應深度開發歐盟、美國、中東、非洲等非重點市場和潛在市場,充分發揮地緣和經濟優勢,發展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此外還應鼓勵和支持企業到國外獨立開展經營業務,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新格局。
發展生態農業是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有效途徑。首先,改善農業發展的基礎環境,如保護土壤質量,增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其次,加大對生態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擴大生態農業的種植規模;第三,提高生態農業品種的產出以及抵御災害能力,使企業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符合國際環保標準的綠色農產品。
黑龍江省應立足于農業國際化,從國際市場需求出發,建立專門的農民人才培訓基地,把一些農場大戶以及農牧民培養成為具備高科技知識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研院所和高校要聯合實施農業科技人才發展戰略,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培養一批農業科技企業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1]翟濤,周慧秋.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場經濟管理,2008(3).
[2]邵冰.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5(4).
[3]關兵,王斌,萬麗.黑龍江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J].商業經濟,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