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濤+周婷子
2013年12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一處、北京教育學會、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關注差異、關愛學生,促進師生共同發展”交流研修會暨名師大講堂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二小召開。原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李觀政,原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文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一處副處長徐志芳,石景山區教委主任郝顯軍,石景山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于秀云,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梁威,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楊文榮,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謝春風,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室主任、全國模范教師、特級教師吳正憲,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陶昌宏,北京市教育學會秘書長黃和平,以及來自北京市17個區縣(含燕山)負責教研、科研、德育、心理等方面的有關領導,各區縣教育學會、學困研究會的領導,天津塘沽區教科人員、北京師范大學有關項目組成員、各區縣有關課題負責人及中小學校長、教科研人員及教師代表共計35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一、分論壇研討活動
分論壇分別設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第二小學與北京市第九中學分校。“基于班級發展論壇”圍繞“基于班級發展——關愛學習困難學生、促進學生發展”的議題,由石景山區京原小學、北京市蘋果園中學分校、天津市濱海區塘沽大慶道小學、北京第二O六中學、石景山區楊莊小學、朝陽區櫻花園實驗學校的教師代表向與會者介紹了自己在學困生轉化工作方面所獲得的經驗和認識,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研究員謝春風,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副院長劉紅對各校教師代表的發言作了專家點評。
“基于學科發展論壇”圍繞“基于學科教學——關注學生課堂學習、促進學生發展”的議題,由東城區國子監中學、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附屬學校、豐臺區辛店學校、西城區育華中學、北京九中初中部、石景山區古城第二小學的教師代表作了主題發言,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陶昌宏,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副院長孫淑萍作了專家點評。
在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展示與研討中,圍繞“關注差異、創設綠色課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這一議題,石景山區金頂街第二小學、石景山區楊莊小學、石景山區京原小學、北京九中、石景山分院附屬學校、北京市蘋果園中學分校等學校進行了12節課堂教學的展示,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吳正憲,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學數學教研室主任康杰分別對這些展示課以及觀課教師的討論作了精彩的點評。
二、大會交流
此次會議由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謝春風主持。會議伊始,謝春風主任隆重宣布會議開始,第六屆“關注差異、關愛學生,促進師生共同發展”交流研修會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拉開序幕。石景山區教委主任郝顯軍致辭,介紹石景山區在深化教育改革、學校文化特色建設、學生創新培養等方面統籌協調發展所取得的成果。隨后,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李觀政宣讀了此次年會征文獲獎論文的名單,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梁威率領項目研究團隊進行了成果匯報。石景山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于秀云,以“綠色教育理念引領、區域推進學困生干預研究”為題,從健全機制、加強研究和積極整合三個方面介紹石景山區教委在推進“學困生”項目方面的具體工作情況,以及取得的可喜的成果。
梁威副院長以“提高北京市群體干預、解決學習困難學生預警跟蹤及提升學習質量的行動實踐”為題作了項目工作報告,從項目實施制度、開展專題研究、搭建交流平臺、加強專業引領、開展調查研究等七個方面對工作進展進行系統梳理,重點介紹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即關注學困生從理念走向實踐、學困生問題研究從嘗試走向成熟、學困生干預從教師個體走向群體、學困生問題研究從局部走向全面、形成多方合作的研究機制、建立系統豐富的項目研究檔案并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同時,梁威副院長還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設想,即完善項目管理模式、做好培訓工作、深入開展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數據資源、搭建研究與展示的平臺、完善學困會組織機構。
密云縣十里堡中學教師王艷珍作為一名農村教師,以“關注中小銜接、共促師生發展”為題介紹自己通過參加學困會的活動,特別是北師大的項目,在密云縣中小學銜接問題研究中成長的經歷。另外,全校僅有200余名學生的普通農村中學——大興區定福莊中學的張鳳云主任以“農村初中校以班級合力促進學困生轉化的實踐探索”為題做了匯報,從研究背景、研究理念及指導思想等角度,和參會人員分享如何建立教師群體干預模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經驗。
此外,原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長、研究員文喆對大會發言進行點評。他首先對項目組六年來所做出的成績表示祝賀,接著談到自己的三點感受:一是項目組從“關注學生”發展到“關注中小學銜接”的問題,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繼續將這種理念傳承下去。二是項目組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研究方法、策略和工具的開發與運用,這些可操作性的方式將來也可以移植到其他項目的研究中去。三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不斷深化,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項目研究過程中,都很好地體現出群體合作的優越性。
北京教育學院楊文榮教授則精辟地總結道,這次年會的主題是“發展”,其中關注是態度,差異是前提,發展是目的,項目組從“關愛生命”的角度展開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與綠色發展實驗區特點相一致,體現出“關注差異”的三個關鍵點。一是樹立差異教育觀,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要重新梳理課題團隊的思路和方法,對思維的差異性要由個性研究走向共性研究,以個性研究共性。二是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當前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解決差異教學的問題,如何為每位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項目組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和主體性,這是對傳統教育詬病的一種挑戰。三是教育要實行差異性評價。針對基礎教育的異化,我們要探討如何根據每位學生的個體發展進行評價。
最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一處副處長徐志芳進行總結發言,他談道,在梁威教授的帶領下,中小學生學習困難研究能堅持做20年,這是值得稱贊的。“雙預”項目在北師大項目組的引領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是顯著的。項目組堅持理論引領和實踐推動的緊密結合,通過多方參與,從育人和教學的角度推動學困生的研究與發展,從提升能力和培養興趣兩個方面來解決學困生問題,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名師大講堂——專家報告
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邊玉芳作了“尊重規律、科學育人”的專題講座。她指出,“好的教育動機未必有好的教育結果”,從心理學角度出發,介紹了基于發展性評價的學生成長規律和育人策略研究,指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業表現、行為習慣、認知發展、自我意識與人際關系,并對基礎教育發展的五大誤區進行具體闡述,強調要克服教育的盲目性、隨意性,增加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第六屆“關注差異、關愛學生,促進師生共同發展”交流研修會暨名師大講堂在熱烈而輕松的氣氛中落下帷幕。此次大會對“關注差異、關愛學生,促進學生與教師共同發展”一年多的專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與表彰,展示了北京市17個區縣,特別是石景山區所取得的成果,為促進首都基礎教育可持續發展、擴大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都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