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 靜,吳佳璊,楊愛萍
(甘肅省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甘肅省衛生學校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調查研究及對策建議
保 靜,吳佳璊,楊愛萍
(甘肅省衛生學校,甘肅 蘭州 730000)
通過問卷法了解我校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的總體狀況和特點,尋找導致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的關鍵因素,并提出應對措施,從而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甘肅省衛生學校;涉外護理專業;學習倦怠
在一項對中職生學習心理的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中職生學習無目標,注意力不集中,看書聽講不易掌握中心思想,一看專業書就感到疲勞,難以堅持,違規違紀現象嚴重[1]。涉外護理專業作為我校的骨干專業,自設立以來培養了許多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畢業生。然而,近幾年涉外護理專業也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的學習倦怠情緒日趨嚴重,甚至影響教學。這引起了筆者的思考:中職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受哪些因素影響?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預防或解決?
筆者向在校2011、2012、2013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420份,收回有效問卷384份(見表1)。本調查采用吳艷等[2]2007年編制的“青少年學習倦怠量表”,評估內容包括身心耗竭、學業疏離和低成就感3個維度,共16個條目。采用5點評分法,部分條目(學業成績與學習倦怠的關聯)反向記分,得分越高倦怠情況越嚴重。3個維度中,身心耗竭體現個體在學習活動中的主觀感受,即學習后因為學習活動而產生的疲勞感;學業疏離體現個體對學習活動的抵觸情緒;低成就感體現個體通過學習活動得到的滿足感較少。
表1 調查問卷發放情況
2.1 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總體情況
為了解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總體情況,本研究將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和頻數分析,結果見表2。
從表2數據來看,被試的學習倦怠量表總分平均值為67.00,標準差為8.57,最小值為35.00,最大值為98.00。量表采用5點計分法,共20題,滿分100分,中數為60分,由頻數分析得知大部分被試的得分在60分以上,且集中在50~70分。由此可見,被試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習倦怠,如果以中間值60分為參考值,超過60分為倦怠,80分為中度倦怠,100分為重度倦怠來劃分,那么被試可能總體上處于倦怠水平。
表2 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各因素的描述性統計
2.2 不同年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差異
為了解不同年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情況,本研究對3個年級的學生均進行調查,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將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量表得分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年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表3 不同年級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項目sig值總分成就感低情緒低落行為不當一年級(n=114) 二年級(n=108)三年級(n=162)F值59.48±7.98 16.73±2.77 24.64±4.40 18.10±3.14 59.52±8.18 16.72±3.23 24.83±4.47 17.97±3.16 60.10±10.30 16.76±3.850 25.35±5.010 18.05±3.900 0.277 0.007 0.904 0.091 0.758 0.993 0.406 0.913
表3數據顯示,不同年級學生無論在學習倦怠量表總分上還是在各因子得分上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由此可見,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倦怠沒有年級差異。但是三年級學生在學習倦怠總分及其各因子得分上均明顯高于一、二年級。這主要是因為三年級學生面臨實習,通過實踐操作來增加理論知識的實效性,要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再加上面臨就業壓力,學習倦怠水平自然也會升高[3]。
2.3 不同學業成績的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差異
本研究將學生的學業成績(二、三年級以學年平均分記,一年級以中考平均成績記)分為5個等級:<60分為不及格,60~69分為及格,70~79分為中等,80~90分為良好,>90分為優秀。我們對涉外護理專業不同學業成績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結果見表4。
表4 涉外護理專業不同學業成績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表4 涉外護理專業不同學業成績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學業成績行為不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F值Sig值n 學習倦怠總分 成就感低 情緒低落32 74 146 112 20 56.5±8.18 58.75±7.93 62.63±6.59 69.56±7.72 74.70±18.40 4.795 17.26±3.63 16.71±3.07 16.27±2.73 16.41±2.86 18.72±5.85 4.850 0.023 23.64±4.98 24.47±4.28 25.76±3.73 26.77±5.22 27.00±7.46 7.483 0.000 17.62±3.82 17.57±3.17 18.60±2.26 19.38±3.09 20.00±5.59 5.485 0.000
表4數據顯示,無論是總分還是各因子得分,不同學業成績學生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學業成績不及格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最高,成績優秀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最低。在成就感低得分上,不同學業成績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 05);在情緒低落方面,優秀和不及格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行為不當因子上,優秀和不及格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學業成績好的學生由于經常產生成功體驗,對自己信心倍增,獲得較強的成就感;而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由于經常在考試中失敗,漸漸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自暴自棄,成就感低,學習倦怠感增強[4]。
2.4 不同生源地的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差異
本研究將學生的家庭所在地(生源地)劃分為3類:城市、鄉鎮和農村。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將3類學生的學習倦怠量表得分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生源地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表5 不同生源地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項目sig值總分成就感低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城市(n=72) 鄉鎮(n=109) 農村(n=203)F值59.9±11.11 17.45±3.141 24.51±5.691 17.96±3.961 61.12±7.77 16.93±2.81 25.68±4.21 18.52±3.37 58.71±7.73 16.28±3.03 24.62±4.04 17.82±2.89 3.910 6.586 3.149 2.190 0.021 0.001 0.044 0.113
從表5可以看出,在學習倦怠量表總分上,三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3類學生在成就感低因素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農村學生的成就感最高,城市學生的成就感最低;在情緒低落因素上,三者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鄉鎮學生的情緒水平最低;在行為不當因素上,三者無顯著性差異。由此可見,鄉鎮學生學習倦怠水平相對較高,城市學生次之,農村學生學習倦怠水平最低。究其原因,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學生有良好的物質基礎,他們認為沒有必要花費精力學習,成績好壞也無所謂,成就動機弱;城市學生大多擁有各種優勢,家庭條件好,有問題會向家人求助并得到解決,所以他們的學習倦怠程度相對鄉鎮學生來說較低;農村學生更多地體驗到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希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成就未來,對于學習會有困難、壓力,也早就有心理準備,因此,學倦怠水平最低。2.5不同家庭類別的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差異
表6 不同家庭類別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表6 不同家庭類別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差異(±s,分)
家庭類別行為不當父母雙親單母親單父親隔輩老人F值Sig值n 總分 成就感低 情緒低落262 52 18 52 58.5±10.18 59.57±8.71 61.40±6.02 59.13±6.49 0.232 0.920 17.26±3.63 16.69±3.20 18.50±4.55 17.00±1.41 1.575 0.179 23.64±4.98 24.84±4.60 25.60±4.22 25.67±4.76 0.159 0.959 17.62±3.82 18.05±3.32 17.30±1.83 15.20±4.38 1.351 0.250
本研究將學生的家庭類別(家庭環境)分為4種:父母雙親、單母親、單父親、隔輩老人。對不同家庭類別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結果見表6。
從表6可以看出,不同家庭類別學生的學習倦怠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單親家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相對較高。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學校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同時,單親家庭的孩子一般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自己對父母來說是累贅,這樣的錯誤認知使他們漸漸封閉自己,拒絕接受別人的幫助,情緒上失落,行為上疏離,對學習無興趣可言,產生學習倦怠。
3.1 學生方面
調查發現,28.60%的學生是因為父母的引導才選擇涉外護理專業,有53.20%的學生入校前并不了解該專業。不論怎樣,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就應該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進行設計,即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專業的熱愛之情。我們所選擇的專業基本上就是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工作行業,只有學有所長,才能在職場立足。其次,客觀評價自我,正確認識社會。這就需要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揚長避短;了解自己目前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認清與未來職業要求的差距,找到具體的努力方向,提高學習效率[5]。最后,要注意行勝于言,不光看到自己的理想,對自己提出要求,還要真正做到,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
3.2 教師方面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及時、全面、合理。建立公平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德、智、體、美進行全面評價,并及時反饋,提高學生學習和自我發展的積極性。根據強化理論,以正強化為主,必要時對不良行為給予懲罰,做到獎懲結合。當學生表現好時,進行獎勵,給予正強化;當學生表現不好時,進行處罰,給予負強化,每周統計公布,及時反饋。同時,適當降低考試難度,減少學生失敗的機會,多讓學生體驗成功,以減輕學生習得性無力感,降低學生學習倦怠水平。
3.3 學校方面
3.3.1 改進教學管理制度,豐富教學內容 我校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倦怠表面上看是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導致的,其實是學生對索然無味的學校學習生活的厭倦以及由此產生的無奈、漠視、悲觀與仿徨引起的[6]。因此,學校要加強教學管理,根據社會和學生的需要,選擇合適、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足夠資源。比如在調查中,學生普遍希望增加介紹東西方文化差異、發達國家護理理念和流程等方面的課程,同時希望學校能提供一些口語實踐機會,增強實戰能力。
3.3.2 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專業優勢 更新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結構,用現代文化、科技發展新成果充實和更新教育內容,逐步實現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現代化。對一些傳統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對于內容和形式有許多共同之處的課程可以整合為一。這樣既可取長補短避免重復,又可縮減教學時數。在專業理論課方面,應該開設與專業相關的人文和自然科學交叉課程,加大實訓比重,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可以通過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將課堂教學延展。
總之,我校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總體上存在學習倦怠,這其中有學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也有社會因素。作為職業教育者,我們要做好引導工作,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走上有利于職業發展的軌道。
[1]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集美大學學報,2005(2):38-40.
[2]吳艷,戴曉陽,張錦.初中生學習倦怠問卷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3):13-15.
[3]黃李娜.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0.
[4]許科紅.大學中個性因素的聚類分析與教育管理[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1(3):177-178.
[5]汪江勝.中職生學習倦怠心理原因及其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9(7):55-58.
[6]陳芳芳.職校生自尊、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關系研究[D].江蘇:揚州大學,2011.
G526.5
A
1671-1246(2014)19-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