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王滿元,龔慕辛,翟永松,李 靜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2005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國內許多院校加強了對本科生雙語水平的訓練,探索開展了專業課中英雙語教學改革[1-3]。自2007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國評選100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以進一步推動高等學校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
《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了“加快中醫藥國際化進程,使之成為中國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的奮斗目標。2008年,教育部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中藥學專業設置基本要求(試行)》中明確規定:中藥學專業畢業生要能夠查閱本專業外文資料。為了提高中藥學專業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雙語能力,使他們更好地用英語掌握學科知識,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更為有效地參與國際交流,許多中醫藥類高等院校開展了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4-6]。首都醫科大學中藥學系近年來在學校教學改革課題的資助下,開展了中藥學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雙語教學源自英語“Bilingual Education”與“Bilingual Teaching”,英語內涵為“Using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其實質是將母語以外的另外一種語言直接應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教學,使第二語言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獲取同步。由此可見,理想的高校雙語教學定位于學科專業教學而非外語教學,旨在將漢語與作為第二語言的某一外語(一般多為英語)相結合,運用兩種語言進行課堂教學,以幫助學生習得雙語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培養全球意識。
雙語教學模式一般分為3種:(1)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型雙語教學),學生入校時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步過渡到采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而其他學科仍然使用母語授課;(2)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過渡型雙語教學),學生入校時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步轉變到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3)Immersion programme(浸入型雙語教學),學校使用一種不是學生母語的語言進行教學。中國不是雙語國家,語言環境并不是中外并重,因此決定了高校的絕大部分雙語課程是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
中藥學專業是我國較早接收外國留學生的專業,肩負著讓世界了解、認知中醫藥的任務。中藥學雙語教學除遵循一般原則外,應充分考慮中藥學學科的特殊性。首先,中藥學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代醫學科學,學習中藥學,需要良好的漢語語言基礎與較高的古漢語水平。其次,中藥學專業術語翻譯尚無標準可循,不恰當的翻譯比比皆是,望文生義的翻譯也時有發生。如有的教材主張將“氣”譯為“essence”,有的主張譯為“essential qi”,有的則主張譯為“qi”。再次,英文版中藥學教材中很多中藥學獨特的概念被摒除在外,教材實質變為專門給國外學生的特殊教材。因此,中藥學專業雙語課程教學必須根據各院校的自身學科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培養合格的中藥學專業外向型人才和國外留學生。
首都醫科大學中藥學專業課程與傳統中醫藥理論結合比較密切,傳承性較強的課程有:中藥學、方劑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與現代科技結合比較密切的有: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制劑分析。中藥學課程是所有中醫藥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較早使用英語開展對外教育的課程,目前可以參考的雙語教學資料相對豐富。中藥化學與中藥藥劑學課程可以參考近似課程天然產物化學與藥劑學的英文原版教材,這樣教師和學生容易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同時,各類期刊及網絡上反映國際先進水平的英文資料也較多,專業術語相對規范統一,適宜開展雙語教學。在深入分析課程以及師資具體特點的基礎上,筆者所在學系先期確定選擇中藥學、中藥化學與中藥藥劑學作為雙語教學適宜課程。
具體課程的雙語教學模式應考慮教材、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因素。先期選擇的3門課程有相對好的教材可以參考,為了規范雙語教學的行為與營造英語氛圍,具體課程采用英文課件。全程英語講授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造成視聽疲勞,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英語進行概況性引導與總結章節內容,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容易理解的內容用英語講解,對于理論性較強、較難理解的重點和難點,可采用漢語講解。
注重實際教學效果,避免雙語教學流于形式。課堂上英語和漢語各占多少比例,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教師的英語能力、學生的英語水平、內容的難易等。在講授過程中,如果因為語言障礙影響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可利用非語言行為,直觀、形象地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授課中應強調重要的專業術語、詞匯,為了提高學習效果,這些術語、詞匯要求加注漢語,促進學生深入理解。鼓勵師生之間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互動。在課堂答疑階段,鼓勵學生用英語提問,選取部分章節引導學生用英語做總結。
注重利用網絡查找專業資料,提高雙語課程教學質量。同時,充分利用國內外專家到校訪問的機會,以第二課堂的形式舉辦開展與課程相關的外語學術講座也是提升雙語課程質量的有益補充。
雙語教學要求教師用正確的英語進行知識講解,包括表述專業知識、分析專業理論。因此,教師的培養是雙語教學的關鍵[7]。筆者所在學校中藥學專業師資的公共英語會話與交流能力一般,因此限制了教學內容的引申拓展。在具體實踐中,各門課程應具備明確的師資培養方案,成立課程雙語教學小組,負責編制課程教學大綱、處理課程間的銜接、交流教學信息,促進雙語教學順利開展。雙語師資通過大量收集和閱讀英文原版專業書籍、論文資料以及觀摩國外名校的視頻公開課程等方式,吃透教學內容,努力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鼓勵專業課教師與英語教師共同備課、互相配合,既讓學生學到地道的英語,又讓學生充分理解學科內容。在教學評價方面給予雙語教師一定的傾斜,激發教師從事雙語教學的積極性。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首都醫科大學中藥學專業雙語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注重營造雙語氛圍,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教學中采用由動畫、圖片、圖形和文字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有意識地在講課中插入配有英語畫外音的演示視頻,或者在課外播放國外教學錄像。由于學生看英語的能力普遍高于聽英語的能力,在講授的同時輔以屏幕顯示相應內容,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接受所講內容。
在授課方法上,教師也進行了較多探索,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預留15分鐘的時間,請學生翻譯一段與課程相關的英文,翻譯完后再請學生相互點評。這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提高了,雙語教學課程的吸引力也提高了。由于學生水平不一,英語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在英語授課時,部分學生精力集中,反應積極,而另外部分學生則因為反應能力或英文水平較差,往往消極對待,甚至影響了課程必要知識的掌握。在具體實踐中,應事先對學生整體的外語水平做詳細的調查了解,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促進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發揮團隊作用。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借鑒Immersion programme教學場景,設計研究性教學環節,提升學生運用專業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雙語課程的教學質量。
教材是教與學的重要載體,實施雙語教學必須選擇合適的教材。國外知名大學的英文原版教材語言純正、視野開闊、閱讀量大、可讀性強,能夠反映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發展動態,但是中藥學專業所涉及的傳統知識的課程原教材即為中文教材,目前用于對外教育的英文教材水平不一、良莠不齊[8]。筆者所在學校鼓勵教師編寫符合具體教學情況和學生認知能力的教材,通過自編教材建設項目,進一步促進師資雙語教學能力的提升。
首都醫科大學中藥學專業雙語教學專指漢語和英語教學。漢語注重“達意”與“意會”,更有甚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句子結構無一定規律。英語注重形式,句子組織嚴密、層次分明、語法完整。專業課程中的雙語教學重視英語與學科的滲透,通過第二語言學習學科知識,塑造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逐步掌握雙語思維方法,提高多維創新能力[9]。具體教學實踐中,英語口語講解的比例約為30%,同時兼顧課程難易程度與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進行適當調整。中藥學專業雙語課程建設應該本著“母語為基,外語為輔,專業為本”的原則。畢業生的質量是衡量高校教育質量的最終標準,不能以降低學科的教學質量為代價,應該促使學生將外語能力和專業能力結合,提高應用能力。
[1]毛世瑞,蔡翠芳,石凱,等.新形勢下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建設[J].藥學教育,2011,27(1):28-31.
[2]陳卓,陳紅榮,歐少端.高校專業雙語教學思考與實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1):130-131.
[3]張素群.對我國大學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藥學教育,2006,22(2):9-11.
[4]黃月中.思考中醫藥院校雙語教學[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2(3):240-243.
[5]賈德賢,王景霞,王謙.中藥學雙語教學方法探索及效果的比較[J].中醫教育,2009,28(6):51-53.
[6]包海燕.高等教育中醫雙語教學模式科學化的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2):137-138.
[7]劉洋,張曉丹,楊書良.雙語教學在藥學專業課程中的實踐[J].藥學教育,2003,19(1):25-26.
[8]陳寧.中醫院校雙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2):131-133.
[9]徐暾海,徐芃,田樹革.中醫藥雙語教學中英文思維形成的學習策略[J].藥學教育,2008,24(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