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張春慧,李鳳華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根據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訂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1]。為了解本科護生職業規劃的現狀與自我管理及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對鄭州大學護理學院364名本科護生進行了調查。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全院護理本科生,其中一年級93人,二年級92人,三年級91人,四年級88人,總計364人。女生 337名,占總人數的92.6%,男生27名,占總人數的7.4%。年齡16~25歲,平均年齡21歲。所有調查者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
1.2.1 測量工具(1)自設問卷,內容有:①一般資料。包括所在年級、性別、年齡、戶口所在地、是否是獨生子女、性格、在班級是否擔任職務。②職業規劃知識。包括職業規劃含義、職業規劃對就業的影響、進行職業規劃一般應考慮的內容。③職業規劃態度。包括本科護生是否有必要進行職業規劃、在實習期間是否有必要進行職業規劃、是否有必要參加職業規劃相關講座。④職業規劃行為。包括是否進行過職業規劃或參加過相關講座、有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過職業規劃。
(2)大學生自我管理正式量表(由張國禮等人編制)。該問卷由4個維度組成,分別是行為管理、情緒管理、認知管理、時間管理。問卷的α系數為0.930[2]。
(3)自我效能量表(由郝玉芳、劉玲等人編制)。該問卷由6個因子組成,分別是職業態度及信念、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職業信息和職業規劃能力、職業認知、職業價值、目標選擇,共27題。問卷的α系數為0.841[3]。
請相關專業人士對整個問卷進行整體評議和因素分析,以確保問卷的實用性。
1.2.2 資料收集 在做正式調查之前,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出40名本科護生進行現場調查,發放并收回40份有效問卷,計算該問卷Cronbach’sα系數為0.92。正式調查在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不記名的方式,取得研究對象同意后發放問卷,在一定時間內回收發放的問卷,一共發放4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6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0%。其中一年級93人,二年級 92人,三年級91人,四年級88人。
把所有數據錄入SPSS16.0軟件,采用描述統計、Pearson相關檢驗等統計學分析,P<0.05或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本科護生對職業規劃的認識 169名本科護生不知道職業規劃的內容,占調查總人數的46.4%;184名本科護生知道一點,占調查總人數的50.5%;僅有11名本科護生很清楚職業規劃的內容,占調查總人數的3.1%。
2.1.2 本科護生對職業規劃的態度 320名本科護生認為有必要進行職業規劃,占調查總人數的87.9%;40名本科護生持無所謂的態度,占調查總人數的11.0%;4名本科護生認為沒有必要進行職業規劃,占調查總人數的1.1%。
51名本科護生進行了長期的職業規劃,占總人數的14.0%;310名本科護生做了近期的打算,占總人數的85.2%;僅有3名本科護生沒有進行職業規劃,占總人數的0.8%。
用線性相關分析職業規劃與自我管理的關系,結果顯示,本科護生職業規劃的認知及行為與自我管理呈正相關。職業規劃的認知及行為與自我管理各維度的相關性見表1。

表1 職業規劃的認知及行為與自我管理各維度的相關性
用線性相關分析職業規劃與自我效能的關系,結果顯示,本科護生職業規劃的認知及行為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職業規劃的認知及行為與自我效能各維度的相關性見表2。

表2 職業規劃的認知及行為與自我效能各維度的相關性
職業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簡稱,是對個人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系統、計劃的過程,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通道設計3個部分的內容。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與指導起步較早,我國的醫學教育主要是進行醫學職業知識與職業能力的教育[4]。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本科護生本科護生對職業規劃的內容不是很清楚,很清楚的本科護生僅占3.1%,但是對職業規劃的態度卻是比較明確的,認為有必要進行職業規劃的本科護生占87.9%。這說明大部分本科護生對自己的未來是有一定思考的,但是沒有做出長遠打算,目標比較明確,但是不明確自己該從何做起,怎樣去規劃。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本科護生職業規劃與自我管理呈正相關(P<0.01或P<0.05),自我管理越好,職業規劃做得越好。從表1可以看出,本科護生職業規劃與自我管理中各維度成正相關(P<0.01或P<0.05)。本科護生通過自我管理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情緒、行為、目標,進而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力。
從表2可以看出:本科護生職業規劃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P<0.01或P<0.05),自我效能越高,職業規劃做得越好。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是影響個體自我調控的關鍵變量,反映了個體能采取適當的行動面對環境挑戰的信念。自我效能能夠有效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5],而本科護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直接影響他們的職業規劃,因此,本科護生通過提高自我效能,可以有效增強職業規劃能力。
通過開辦不同主題職業輔導班、職業生涯規劃講座等,鼓勵本科護生參與團體活動,學習職業規劃知識,加強職業認識,明確職業生涯方向,促進自我規劃。畢業實習期間,學校應結合實際在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中穿插專業思想教育,引導本科護生正確認識自己,做好職業規劃[6]。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是長期不斷自我評估和目標設置的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期堅持[7]。因此,把職業生涯規劃引入到本科護生的培養中,能夠幫助本科護生加強對時間的管理,能夠幫助本科護生掌握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提高本科護生就業后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增強其職業競爭力。及早幫助本科護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可使本科護生在進入專業領域前,既了解自身的特性、特質與特長,又了解專業發展的特征,促進其發揮自身潛能。另外,對本科護生職業規劃的教育應該從大一時就開始。
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和自由的生活空間,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塑造健康的心理,合理分配時間是擺在每位本科護生面前的重要任務。加強時間和目標管理,在不同的時間內達成不同的目標,目標有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為最終追尋的結果,中期目標是整個生涯發展的中途,短期目標是近期內完成的目標。加強本科護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促使本科護生對未來進行思考,有助于其進行職業規劃。
根據班杜拉的理論,自我效能主要受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狀況和生理喚醒的影響[8]。護理教育工作者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吸引本科護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本科護生在提高自我效能的同時,進一步做好職業規劃[9]。
[1]杜映梅.職業生涯管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
[2]張國禮,吳霞民,何培宇.大學生自我管理問卷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3):312-314.
[3]郝玉芳,劉玲,劉曉紅.護生生涯自我效能問卷的編制[J].護理研究,2010,24(1):273-274.
[4]齊玉梅,王生鋒.在校護生職業規劃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10):2562-2563.
[5]劉麗麗,李秋潔,崔丹.臨床實習護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10):2571-2573.
[6]李燕,金勝姬.本科護生專業認同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因素及其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0A):5-8.
[7]萬美玲,章敏之,陳燕娥.護理本科生實習后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0,24(10):2745-2746.
[8]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6.
[9]李領,姜小鷹.護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認同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2,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