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語行話是一種特定的民俗語言現象。世界上各種語言幾乎都無例外地存在使用隱語行話的歷史或現實。對隱語行話的調查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整理文化、政治和經濟發展的脈絡。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2007年和2010年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均關注到中國現實語言生活中使用的民間隱語行話的狀況。《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2009)》的專題篇《社會生活中的民間隱語》研究顯示:對隱語行話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的流行群體、層面和真實的使用狀況的討論、探析,有助于國家了解民情、考察語言國情、制定語言政策和規范社會用語。
隱語行話不是獨立的語言,而是語言的社會變體。由于對隱語行話的不了解,因此人們對隱語行話普遍存在誤讀與偏見,當提及隱語行話時,一些人會把它同匪盜、娼、賭、販毒、走私等犯罪活動聯系起來,把這種民俗語言現象通稱為"黑話",這既不科學也不符合語言事實。實際上,除了黑社會群體外,許多社會群體都存在使用隱語行話的習俗慣制。任何民族語言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具有本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隱語,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或多或少第存在著傳承、創造、使用隱語行話的文化現象,而且隱語行話在現實眾多社會群體的語言生活中任然十分活躍,是其生存或謀求生存所必需,是構成期日常生活的一種言語習俗。但由于對隱語行話的誤讀與偏見及其使用群體的邊緣化等因素造成隱語行話現已成為瀕危語言。
多學科視點的研究,顯示了學術界和社會有關方面對這一微觀科學領域的關注與需要。發掘、記錄、保存和保護民間隱語行話這種特殊的語言文化遺產,科學認識隱語行話,正確引導與規范隱語行話的使用,也有利于祖國語言文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