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1985/2002/2009。
《笑之研究——阿凡提故事評論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
《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臺灣淑馨出版社,1992。
《馬恩列斯論民族文學》(編著),北京:民間文藝出版社,1991。
《當代諷刺歌謠》(編注),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
《蔡元培文集·語言文學卷》,臺北:臺北錦繡出版公司,1995。
《民間文學教程》(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立體文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非物質文化遺產精要》,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中國神話博覽:神話與史詩》,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民間文藝與立體思維》,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3。
《民間詩律》(編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民間文學詞典》(第一主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世界民俗大觀》(第一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丁乃通編著,合譯,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馬恩列斯論民族文學》,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90。
《中外民間詩律》(第一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中國俗文學七十年》(主編之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中國山水文化大觀》 (第一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中國俗文學概論》 (主編之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古今民間詩律》(第一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民間文學教程》(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國民間文藝學》 (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民間文藝與立體思維》,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
《山水中國》 (20卷本,與汪溶合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010年。
《中華民俗大典》(35卷,第一總主編,1994-2012)
《評<中國民間文學史>》,《讀書》雜志,1959年。
《姜女廟紀行》,《民間文學》,1979年4月。
《西藏倉央嘉措情歌的思想與藝術》,《北京大學學報》,1979年第6期。
《笑話隨筆》,《山西民間文學》,1981年創刊號。
《民間笑話的美學意義與結構方式》,《遼寧民間文學》,1981年03期。
《蔡元培與民間文學》,《北京大學學報》,1982年第6期。
《說民歌體》,《民間文學研究》(河北),1985年第1期。
《論民間文學的立體性特征》,《民間文學論壇》,1985年第5期。
《阿凡提性格簡說》,《民族文藝報》(內蒙古),1985年第3期。
《從“中國”說起》,《比較文學研究》(廣東)創刊號,1987年。
《關于面條的民俗》,《嶺南民俗》,1988年第9期。
《對民俗特性的思考》,《民俗研究》,1990年第2期。
《關于民間文學理論“更新”問題》,《南風》,1992年第1期。
《在阿古登巴的故鄉聽阿古登巴的故事》,《炎黃春秋》,1992年第3期。
《論軒轅黃帝的出生及其歷史內涵》,《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
《活著的寶卷》,《民俗研究》,1994年第3期。
《放大鏡與顯微鏡 (民俗的立體調查方法)》,《西藏民俗》,1995年第2期。
《論澳門的文化優勢》,《澳門雜志》,1997年12月。
《地方志風俗志的新突破》,《民俗研究》,1998年03期。
《蚩尤考》,《民族文學研究》,1999年第1期。
《章回小說與故事評話的關系——明清小說研究的立體化新探》,《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3期。
《蔡元培與民俗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包公崇拜的人類學思考》,《民族藝術》,2001年第2期。
《二十世紀的笑話研究》,《廣西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4期。
《“龍的傳人”之說無庸置疑》,《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趙景深先生與民間文學》,《新文學史料》,2002年第1期。
《韓國食俗與兩兄弟故事》,《神州民俗》,2004年4月。
《民間文化普查的基礎問題》,《廣西師院學報》,2004年4月。
《神話史詩<布洛陀>的世界意義》,《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中華民俗大典>編寫提綱》,《百色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民間文化與先進文化》,《文化學刊》,2006年第1期。
《民間文學的立體結構》,《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民俗研究的豐碑——讀葉大兵》,《俗海三部曲》,《文化學刊》,2007年第2期。
《武術起源與人祖伏羲》,天水《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3月。
《葫蘆文化的開發與文化自覺》,《彝族文化》,2007年4月。
《盤古神話研究的重大突破——<盤古國與盤古神話>序》,《廣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
《靖江講經寶卷的傳承與保護研究》,《民族藝術》,2007年第3期。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的幾個緊迫問題》,《凱里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喜看剪紙藝術登上大雅之堂——兼談剪紙之搶救、保護與發展》,《賀州師院學報》,2008年第1期。
《中國情人節的立體思考》,《百色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如何看待三寸金蓮繡花鞋》,《北京工藝美術》,2008年4月。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的幾個緊迫問題》,《紅旗文稿》,2008年第7期。
《最美的日子——民間節日》,《東方文化》,2008年2月。
《民俗旅游的發展前景》,《民俗旅游》,2009年第1期 (創刊號)。
《伏羲與花及其他》,《伏羲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
《真正文學者的楷模——懷念季羨林先生》,《東方文化》,2009年第3期。
《中華武術的起源與人祖伏羲》,《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幾個緊迫問題》,《徐州工程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民俗學的學科地位與社會責任》,《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龍、龍圖騰與龍的傳人——兼駁一種觀點》,《百色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臺灣民族文化的源流初探》,《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盤古新考》,《尋根》,2012年第3期。
《雅俗結合律的實證》,《韶關學院學報》,2012年第11期。
《<白毛女>與民間文藝》,《民間文化論壇》,2012年第5期。
《科學評價鐘敬文先生》,《廣西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