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平
(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近幾年隨著我國口腔醫療模式的國際化,口腔??谱o士(又稱牙醫助理)的市場需求逐年增加,口腔護理專業也應運而生。依據本專業課程標準及人才培養方案,其課程安排除臨床護理課程外,還特別增加口腔專業課程,而口腔解剖學就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為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口腔??谱o士,授課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課是一種新興的教研活動,就是將授課內容進行設計,并以口頭表述的方式向專家、同行等進行闡述。筆者現對口腔解剖學“牙的分類及功能”章節的說課設計進行闡述。
1.1.1 教材選擇 由于口腔護理專業無配套教材,因此,我們立足崗位需求,選擇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口腔專業用書《口腔解剖學》作為教材。本教材針對中職生理論教學“夠用、實用、有用”的要求保留了最基本的內容,適合口腔護理專業學生使用,也能為后續學習口腔臨床護理課程打好基礎。
1.1.2 教材改革與調整 授課時,筆者將教材內容做了適當調整??谇唤馄蕦W是我校四年制中職口腔護理專業第一學期開設的基礎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專業特點,將教材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中與牙體解剖相關的內容作為先講授內容,而第二章、第三章相對復雜的頜面部系統解剖列為后續內容,“牙的分類及功能”為第四章第二節內容。這樣調整使從未接觸過專業知識的學生較易接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1.3 本節課定位“牙的分類及功能”是牙體解剖的基礎,牙齒的形態也是口腔專科護士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因此,此節內容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1.2.1 知識目標 掌握各類牙齒的形態特征、數目、名稱。
1.2.2 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區分各類牙,并叫出牙齒名稱。
1.2.3 情感目標 細致觀察、體驗生活,從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1.3.1 教學重點 掌握各類牙齒的形態特征及名稱。
1.3.2 教學難點 專業詞匯的記憶。
筆者所教授的班級為我校與德國牙科技術教育協會合作培養的口腔護理特色班。學生雖然大部分為初中畢業生,知識基礎薄弱,但是思維活躍、活潑好動,比較感性,對圖形畫面或模型實物的認知能力比文字好。在入學初,我們即有針對性地利用近一個月時間,對學生專門進行了學習方法的培訓,使其在整理筆記、閱讀書籍、表述問題、細致觀察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明顯增強,能很好地參與課堂教學。
筆者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點,在教學中借助模型、圖片等教具,運用實踐探究法、直觀演示法與設疑討論法3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反復誦讀加強記憶等手段突破難點;通過模型、實物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圖片、課件演示來講解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對知識的掌握;通過設疑討論延伸、擴充知識,使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這樣學。
采用小組活動、討論、評判競爭、總結提升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具體如下。
根據教學任務,把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設一名組長,讓其帶領小組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布置任務,小組進行相關討論。
每組選派代表參加比賽,其他小組進行評判,班級內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完成總結、整理,從而達到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筆者將本次課(90分鐘)設計為6個環節。
讓學生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然后設置觀察項目:數一數自己的牙齒總數;一個牙尖的牙有幾顆?兩個牙尖的牙有幾顆?3個牙尖、4個牙尖或以上的牙有幾顆?
通過讓學生觀察、發現牙齒外形上的差異,引入新課——牙的分類與功能。
借助PPT課件展示3幅咀嚼不同食物的圖片,創設日常飲食情景,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牙齒發揮的作用。比如給出吃面包片等薄片食物的圖片,講解此時主要使用切牙,切牙有較平直的薄的切端,可以像剪刀一樣發揮切割功能;再結合牙齒模型邊演示邊講解此類牙齒的數目、名稱、位置、形態特征及功能。每一類牙都通過這樣動眼、動腦再動手的形式講授,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理解牙齒的形態分類,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根據前一環節對牙齒形態的學習,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哪些事或現象與牙齒有關?學生思維活躍,會想到很多與牙齒相關的事情和問題,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借此環節列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的口腔疾病,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實現情感目標。比如,咬硬物、咬手指等習慣會使牙齒排列不齊,橫刷牙會使牙齒表面形成楔狀缺損,吸煙會使牙齒變黃等。
教師要求各組根據前面所學知識,分別將切牙類、尖牙類、前磨牙類及磨牙類牙齒的特點進行總結。然后選出代表發言,講解各類牙齒的位置、數目、形態、功能等。最后對每個牙齒的名稱進行集體誦讀,通過重復加強記憶,突破難點。
組織學生通過小組比賽將牙齒模型中的28顆牙齒進行分類。比一比誰分得快、誰分得準,對獲勝的小組進行加分并記入成績冊,以此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團隊合作與競爭意識,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鞏固所學新知。
針對本節課內容布置兩個作業:(1)以文字、表格、流程圖等形式整理本次課堂筆記;(2)預習下節課內容。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并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本節課雖然內容枯燥,又在學期初講授,但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即聽課能力(聽)、表述能力(說)、閱讀書籍能力(讀)、整理筆記能力(寫)、細致觀察能力(看)、動手操作能力(練)、思考問題能力(想)等。教學環節設計針對學生特點,教學方法得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效結合教學模型,克服了學生認知方面的缺點,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