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楊培常,王淑粉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一場心理學運動,其創始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謝爾頓定義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1]。其主張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使人類走向幸福[2]。1997年,塞利格曼就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提出“積極心理學”思想[3],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其為心理學領域提供了一個新視角,關注樂觀、堅強、感恩等,改變了從問題著手的研究方式,避開了壓力、焦慮等消極情緒。國內外學者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回顧近年來國內外相關研究,將積極心理學在護理領域的應用現狀綜述如下。
構建適合學生發展規律,促進學生身心全面成長的教學模式,一直是護理教育者關注的重點。張銀玲等[4]以積極心理學理念建構護理心理學教學模式,將護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習得積極情緒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之一,采用促進自我實現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和促進積極成長體驗的多元化考評方式,激發護生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促進護生健康發展。這與我國其他學者[5,6]教學實踐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趙靜[7]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進行外科護理教學,采用賞識教育,實現了對學生有效激勵作用的“正強化”。
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護理教師應運用積極心理學,引導護生關注自身良好品質,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增強積極的學習情緒體驗。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郭玉芳等[8]引導護生記錄最有意義的3件事,構建護生的希望,提高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提高學習、生活質量及職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劉琳琳[9]指出應以積極的心態和視角看待男護生,幫助其提高專業認同感,塑造積極自我,調動積極體驗。另外,有調查表明護生處于中等程度的樂觀狀態[10]。
綜上所述,在學校教育中,應關注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采用多種形式(如記錄日記、灌注并構建希望、心理調適與咨詢等),培養護生的積極態度和樂觀傾向,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Kati Utriaingen等[11]建議管理者以積極心理學觀點處理人際關系和進行患者照護,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有研究者[12]提出應采用測量性格優點和個人積極品質的量表進行護士招聘與選拔,在培訓與開發中表揚、贊賞、激勵其優點,并以此構建護理團隊。劉永瑞等[13]倡導積極情感、積極投入,尋求意義,以此引導護士實現自我價值,進行人性化管理,重視護士的心理健康。
由于工作的繁重與復雜,護士面臨巨大壓力,容易產生疲潰感,甚至有離職傾向。為提升其工作成就感和主觀幸福感,方彩萍等[14]采用“心理日志法”,反映積極心理學的5種心理特征:感恩、快樂、欣賞、勇氣及自信。同時,有學者[15]對護士進行積極自我心理調適的指導,培養其愛心、進取心,懂得寬容和感恩,保持樂觀自信,并勇于接納自我。研究發現[16],護士工作幸福感有助于提升工作績效,積極情緒能緩解其緊張心理。
由此可見,護理管理者應引導護士形成積極情緒和良好品質,如幸福感、滿足感、成就感、樂觀、自信等。在護士選拔、入職培訓、日常工作、繼續教育中,注重引導其進行積極體驗,提升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從而優化護理團隊,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Molly A.Hensler等[17]運用益處發現問卷和開放性訪談方式,對25名兒童癌癥幸存者的父親進行調查,得出其益處發現:個人力量、心靈改變、與他人關系。因此,護士應以積極心理學為框架,引導支持照護者的益處發現。國外學者對乳腺癌患者的積極心理干預,主要是:正念療法、以價值為主導的干預、記錄積極情緒、精神心理干預、希望干預,其均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幸福感、創傷后成長、生活滿意度及益處發現[18]。這與我國學者[19~21]對其他疾病的干預效果一致。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外學者將新技術融于積極心理學干預中。Rosa M Banos等[22]采用虛擬現實技術(VR)為基礎的情緒誘導程序(MIP)讓晚期癌癥患者體驗為期一周的“情感公園”和“漫步大自然”,通過視覺模擬量表和質性訪談,發現其獲得積極情緒體驗。Jeff C.Huffman等[23]運用以電話為基礎的遠程醫療對患者實施積極心理學干預,并制作同伴治療手冊。結果表明其有助于患者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提高行為依從性。
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疾病管理,護士應引導患者挖掘自身的潛力及美德,使其充滿希望、擁有彈性、關注自身力量并快樂、有目的有意義地生活。同時,護士應將信息化等新技術創造性地用于護理工作中,幫助患者提升行為依從性,關注自身成長,減少照顧者負擔,提升生活質量和主觀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本質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護理領域。它提供了研究問題的新視角,引導關注幸福感和快樂,注重心理彈性、自身成長,從而改變了從問題著手的研究方式。
國內外護理研究的重點在于疾病的管理和認知方面,研究人群涉及患者以及照顧者,而較少關注實習護生和護士這一特殊群體。但在臨床環境中,護士存在嚴重程度的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因此,如何引導其積極體驗,提升工作成就感和價值感,將成為筆者關注的重點。
另外,國內對于積極心理學量表的本土化開發并不常見,且未針對護士這一群體,所以如何開發本土化量表,并進行護士群體的特異性研究,也應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1]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Angela Lee Duckworth T A,Seligman M E.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J].Annu Rev Clin Psychol,2009,1(78):629-651.
[3]Seligman M E,Tracy A S.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10(5):410-421.
[4]張銀玲,柳琴,曹寶花,等.積極心理學理念下《護理心理學》教學模式的建構[J].護理研究,2012,26(4):1045-1046.
[5]呂薇,孟麗娟,王慧捷.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課程體系的構建[J].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13,10(1):22-27.
[6]曹寶花,徐莎莎,史瑞杰,等.基于積極心理學《護理科研》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93-94.
[7]趙靜.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8):97-99.
[8]郭玉芳,張娜,張靜平.基于積極心理學改善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8(2):94-96.
[9]劉琳琳.積極心理學理論視角下衛生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男生培養探析[J].護理教育,2012,3(5):100-101.
[10]臧爽.護理本科生樂觀傾向的調查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4):458-459.
[11]Kati Utriaingen,Hel VI Kyngas.Hospital nurses’job satisfaction: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09,17(6):1002-1010.
[12]盧青.積極心理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82-83.
[13]劉永瑞,榮志宏.積極心理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152-153.
[14]方彩萍,葉志弘,秦建芬.“心理日志法”在提升護士主觀幸福感方面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15-617.
[15]周寧.積極心理學在護士自我心理調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0):93-94.
[16]葛津津,劉薇群,陳益清,等.護士工作幸福感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8):763-765.
[17]Molly A Hensler,Ernest R Katz,Lori Wiener,et al.Benefit Finding in Fathers of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A Retrospective Pilot Study[J].Journal of Pediatric Oncology Nursing,2013,30(3):161-168.
[18]Anna Casellas-Grau,Antoi Font,Jaume Vives.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 in breast cancer[J].A systematic review.Psycho-Oncology,2013,6(21):1-11.
[19]陳霞,張獻文,張銀玲,等.積極心理干預對帕金森患者抑郁及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2,19(12A):64-66.
[20]齊越,秦杰,方偉,等.積極心理學干預對提高消化道潰瘍患者主觀幸福感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2):32-34.
[21]高春蘭,高學蘭,姚旭.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初探[J].糖尿病天地,2010,4(1):14-17.
[22]Rosa M Banos,Macarena Espinoza,Azucena Garcia-Palacios,et al.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using virtual realit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in a hospital setting:a pilot study to assess feasibility[J].Support Care Cancer,2013,6(21):263-270.
[23]Jeff C Huffman,Carol A Mastromauro,Julia K Boehm,et al.Development of a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vasular disease[J].Heart International,2011,6(14):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