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忠
(定西市安定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定西 743000)
肺下野結核的X線診斷及CT掃描分析
王永忠
(定西市安定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定西 743000)
對50例肺下野結核的診斷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X線診斷結合CT掃描的誤診率比單純X線診斷誤診率低,X線診斷結合CT掃描可提高診斷率。
肺下野結核;X線診斷;CT掃描
肺結核病灶多位于兩肺中上野,X線較易診斷此類病灶,而發生于肺下野的結核較少見,但名稱較多,如肺下葉結核、肺底結核、肺基底結核等。由于其發病部位較特殊,且缺乏特征性的X線表現,故較易誤診。為提高診斷率,筆者對近年來診斷的50例臨床資料較完整的肺下野結核作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1 一般情況 50例肺下野結核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男女之比為 1.63∶1;發病年齡 15~65 歲,平均年齡 32 歲;病程 2 周~1.5 年。
1.1.2 主要癥狀和體征(1)咳嗽: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輕咳無痰者15例,咳白色泡沫樣痰者22例,痰中帶血絲者 13 例;(2)發熱:有明確記錄者 24 例,體溫 37.5℃~37.9℃者 18 例,38.0℃~38.5℃者 6 例;(3)胸痛、胸悶、乏力 22 例,胸痛、夜間盜汗10例;(4)消瘦、全身無力3例;(5)無明顯癥狀8例。既往史:1例有糖尿病史,其余病例均無吸毒、慢性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劑史。
全部患者均照胸部正、側位X線片,21例行胸部CT掃描,掃描范圍從肺尖至肺底,層厚、層距均為10mm。設備采用柯達950CR系統及西門子歡悅雙螺旋CT掃描儀。
病灶部位與分布:位于右下葉21例,左下葉18例,雙下葉11例;以下葉外、后基底段為多,其次為內前基底段。
病灶形態與性質:以多發斑片狀小葉實變多見,也可融合成節段性肺實變,其病理特點為滲出或干酪樣壞死;條索、斑點狀陰影次之,邊緣較清楚,病理特點為增殖、纖維化;結節或腫塊及空洞較少見,結節、腫塊內可有鈣化。以上各種表現可共存,本組中34例表現為片狀或斑片狀模糊陰影,其中伴有條索、斑點狀增殖、纖維化者21例,伴空洞者6例;7例以條索、斑點狀增殖、纖維化灶為主;3例為結節或腫塊影;伴有衛星灶6例,以空洞為主要表現。合并胸膜炎:7例可見不等量的胸腔積液,9例可見胸膜增厚、粘連。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3例有同側肺門陰影增大,結核病變多發生于4R、4L、11R、11L等區淋巴結。病變淋巴結一般小于2 cm,但可融合成較大的結節?;顒有粤馨徒Y核病變中央部可有干酪性壞死,CT增強掃描干酪性壞死部位不強化,僅有邊緣強化。
21例行CT掃描病例中,X線片所顯示之表現均可見,但對空洞的發現率明顯升高,有11例可見空洞,壁厚薄不均;3例壁內見壁結節;4例顯示支氣管管壁增厚、管腔變窄等改變;3例可見“春芽征”。
根據X線片及CT表現分為4型:(1)肺炎型:35例,占70%,較常見,表現為小葉或節段性肺實變,密度多不均勻,其內可見條索、斑點狀或小結節狀陰影,部分病灶內可見無壁空洞,X線檢查發現無壁空洞6例,而CT檢查發現11例;(2)纖維增殖型:8例,占16%,表現以條索、斑點狀或小結節狀陰影為主,病變邊緣清楚;(3)結節型:3例,占6%,表現為直徑2~5 cm的球形病灶,邊緣光滑銳利,周圍可見衛星灶;(4)孤立空洞型:4例,占8%,表現為較大薄壁空洞(3例),厚壁(1例)少見,邊緣清楚,周圍可見衛星病灶,空洞內無液平或有淺小液平。
近年來世界各國肺結核發病率有不斷升高之勢[1],我國是世界上結核病疫情負擔最重的22個國家之一[2],肺結核在我國的流行趨勢也不容樂觀,不典型肺結核亦明顯增多。本組50例肺下野結核中X線檢查誤診率達35%,結合CT掃描誤診率為10%。本組病例中,肺下野結核以肺炎型為主,占70%,常表現為肺下野片狀、斑片狀陰影,可伴單發或多發空洞,病灶周圍及其內可見斑點、小結節狀增殖性病灶,可與下肺肺炎相鑒別;CT掃描對發現空洞及病灶內增殖灶有明顯優勢。本組X線檢查發現病灶內空洞6例,而CT掃描發現11例。肺結核以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多見,纖維增殖型次之,表現為條索、小結節陰影,與機化性肺炎表現相似,但肺結核多為多發病灶,可于一側或兩側下肺內見多發條索、小結節灶。結節型表現為直徑約2~4 cm的球形病灶,邊緣光滑銳利,內常見鈣化,周圍可見衛星灶,符合繼發性肺結核多發病灶的特點。孤立空洞型表現為薄壁或厚壁空洞,少見液平,周圍常有衛星灶,痰菌檢查發現抗酸桿菌,空洞多為中心性。
雖然X線片是診斷肺結核的主要手段,但已被證實為肺結核的患者中15%的人X線片正常[3]。在發現實變區內的小空洞方面,CT掃描明顯優于X線片,且對檢出和證實肺門、縱隔腫大淋巴結亦有明顯優勢,有助于鑒別下肺炎與肺下野結核。國外有學者[4]在35例結核性肺炎中發現50.6%的有近段支氣管管壁增厚,認為是結核性支氣管炎向心性發展的結果,而在非結核性肺炎中近段支氣管管壁增厚者僅占7.0%,故近段支氣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在結核性肺炎診斷中有重要作用。CT掃描在判斷繼發性肺結核是否為活動性方面較X線檢查敏感,后者僅能發現其中的腺泡結節。
肺炎型結核與非結核性肺炎的鑒別:肺炎型結核病變吸收緩慢,經嚴格抗炎治療短期內無明顯變化,且多種性質病灶同時存在;而非結核性肺炎病變一般兩周可明顯消退,少見空洞;臨床表現及痰菌檢查、結核菌素試驗(PPD試驗)等有助于鑒別診斷。結節型結核與周圍型肺癌的鑒別:分葉與毛刺為周圍型肺癌的常見征象,但不典型結核球亦可見;結節型結核的毛刺為短棘狀,與周圍型肺癌典型的細長毛刺不同。纖維增殖型結核與機化性肺炎的鑒別:結核有慢性肉芽腫的腺泡樣結節影。孤立空洞型結核與肺膿腫、肺癌空洞的鑒別:膿腫性空洞內有明顯液平,周圍有邊緣模糊的滲出性病灶;癌性空洞往往為偏心性,洞壁較厚,多無液平,腫塊外多無病變,有時可見胸膜凹陷征。肺下野結核X線表現不典型,常需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但臨床表現有時亦不典型,且目前肺結核患者痰菌陽性率僅為10%~30%[5],PPD試驗結果對成年人肺結核的診斷參考價值也較低,因此,絕大部分結核是根據X線表現而診斷,而X線片結合CT掃描可提高診斷率。
[1]Washington L,Miller W T.Mycobacterial infection immunocompromis patients[J].JThorac Imaging,1998(13):271-281.
[2]端木宏謹.21世紀結核病控制與研究工作展望[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1):6-8.
[3]葉振華.肺下葉結核 32 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4,1(2):70.
[4]Park S,Hong Y K,Joo SH,et al.Hign resolution chest CT in tuberculosis presenting ak segmental consolidation[J].JComput Assist Tomogr,1999(23):736-742.
[5]潘紀戍.成人胸部結核的 CT 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34):583-587.
R814.4
B
1671-1246(2014)15-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