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傳平,李 輝,羅紅梅,陳雙華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株洲 412012)
目前,藥劑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仍是沿用“理論教學—實驗操作—畢業考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缺少與醫藥生產企業間的聯系與互動。
在藥劑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方面,缺乏國家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從而導致不同地區各校間實踐教學標準不同。加之教育理念的落后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導致部分校內生產性實踐教學出現脫離職業崗位的現象,從而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近年來,隨著藥學職業教育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各地各校都加大了教育投入,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實驗室缺乏藥物制劑生產職業氛圍,脫離了真實的生產實踐情境;(2)受教育特點的影響,實驗教學儀器設備更新速度慢,遠遠落后于現代制藥企業;(3)在管理方面,校內實訓室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
受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教學水平不高、實踐條件落后等的限制,使得藥劑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陳舊,沒有及時更新體現行業發展趨勢的內容,一些培養和體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驗更少。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技能考核評價一直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構建有效的技能考核評價體系,通常簡單地以實驗報告代替實踐技能考核,在實踐技能考核成績的比例分配上也不合理,沒有重視過程性評價,從而影響學生技能的培養和提高。
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比例低,骨干教師較少,由于缺少與醫藥企業行業間的聯系與互動,行業內的新技術、新技能在師資隊伍中沒有及時更新,導致師資隊伍從數量、結構和素質上與教育部職業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的人才觀也在轉變,用人單位招聘更趨理智,更看重人才的職業道德和工作責任心。事實證明,具有職業道德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他們能為企業著想,踏踏實實把具體工作做好。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穩定,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1]。因此,學校應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學校應要求全體教師把德育貫穿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并且與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表現掛鉤,注重學生良好行為與習慣的養成,使德育真正落到實處。如在教授“制劑質量檢測”時,貫穿質量第一的理念和職業操守,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教學人員與企業生產技術人員共同合作,根據制藥行業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項目式課程開發,調整課程結構,進行任務式教學設計,構建與工作相適應的項目課程體系,體現藥劑生產的崗位能力,從而強化教學與工作之間的聯系,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同時,建立以培養能力為主線,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知識結構,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如“固體制劑(顆粒劑)制備技術”這一學習領域,按照制備顆粒劑的工作過程“原料藥處理→混合→制軟材→制?!稍铩#ɑ驂簤K)→檢驗→包裝”來設計相應的學習情境,使學習領域具體化。
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模塊化教學,如液體制劑模塊化學習;推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如“栓劑的制備”教學就可以邊做邊教;建立工學交替的教學新模式;實施“雙證書”教學,開展藥物制劑工的職業鑒定培訓與考核;開展“引企入?!钡纳a性實訓,探索多學期、分段式的頂崗實習模式,使學生能盡快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創造社會價值。
在教學中應注重引進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包括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討論比較式教學等。如在講授“乳劑型軟膏劑”時,展示以前學生做的不合格產品(產品有很明顯的水層),教師請學生回答這是什么現象?產生分層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引導學生回憶乳劑的組成,學生通過討論得到問題的答案。通過啟發式教學,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很實用,很有成就感,增加了對課程學習的動力,因而學得更好。又如在“薄荷油-β-環糊精包合物的制備”中,首先,教師要求學生查閱、復習相關知識內容,包括β-環糊精包合物的有關內容、揮發油的特性以及檢測方法;接著,學生設計完成實驗方案,并分析設計原理;最后,實施方案,完成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使學生掌握了與該任務目標有關的各方面知識,同時又鍛煉了操作技能。
在教學手段上,應用多媒體技術,將企業生產設備、生產原理、生產流程、實驗操作步驟、制劑生產實際情境視頻等放入課件,使教學更直觀、學生更易理解、信息量更大。對于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動畫模擬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學效果很好,很受學生歡迎,如片劑的壓制過程、壓片機的工作原理、微囊的形成過程等。開展電視教學對學生了解生產流程、制藥設備、生產程序,理解、強化制劑理論等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是解決有些劑型無法開展藥廠見習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參觀制藥企業,到制藥企業見習,以加強對實際工作情境的感性認識。
構建此教學體系的基本過程是:基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理念,首先調研與分析藥物制劑的職業崗位(群),分析職業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典型工作過程,確定專業培養目標;然后深入分析制劑生產技術職業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務,確定職業核心能力;再以必備的崗位核心能力為依據,確定藥物制劑職業的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其中,基本技能包括粉碎、過篩、浸提、精制、濃縮、干燥、混合、制粒等單元操作的基本技能;各類常用劑型的生產技術;學會對車間GMP管理和制劑生產進行工藝質量控制,能預見產品質量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能查閱藥典等工具書,解決實際工作中常見的簡單問題;學會使用常用制劑生產設備,并進行日常維護;會計算制劑的生產投料等。
利用多媒體進行實踐教學,使抽象的實踐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實踐興趣。重新梳理實踐教學內容,通過調查研究、行業專家論證,依據人才培養目標重新篩選實踐教學實訓項目,與醫藥企業合作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校內實訓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注重驗證性實驗與三性實驗相結合,注重把學歷教育內容與職業資格培訓內容相融合,注重將學校實踐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這樣就可以解決許多畢業生到企業相關崗位后,雖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職業能力卻較差,企業不得不重新對其進行上崗培訓的老問題,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能力訓練,實現實訓項目與實際工作崗位技能的零距離對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以職業崗位能力和相關職業資格標準為導向,與行業企業一線專家共同制訂技能考核項目與標準,并建立實踐操作考核項目庫。新的考核采用了學生分組單獨操作考核實驗的方法,通過考核基本操作技能、回答相關問題進行評分。同時,加強職業態度考核,強化過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與動手操作能力,強化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考核評價促進學生職業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提高。此外,通過建立實踐教學效果反饋與矯正機制,采取調查問卷、學習座談、督導評價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總體評價、建議與要求,總結教學中的優點,找出缺點和不足,改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很愿意通過調查問卷、學習座談等形式來表達對教與學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以制劑生產職業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內容,通過校企合作或校校合作辦學的方式,引進行業設備資源和人才資源進行共建和共享,共同開發網絡資源,共享課程。實訓室模擬GMP廠房進行建設,營造GMP廠房的真實工作情境與職業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入實訓室就能感受到職業崗位的文化氣息,體驗到真實的工作情境,這對于學生從心理上盡快上崗和適應現代制藥企業管理是十分有幫助的。在實踐教學中,通過聘請企業一線專家、工程師、經驗豐富的技術員來校授課,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同時,教師又可以把在企業學到的東西引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使學校培養的人才主動與企業接軌、與市場接軌。模擬GMP廠房除了可以讓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外,還可以為醫藥行業企業職工職業技能培訓、技能競賽提供條件。建立學校與兄弟院校、醫藥企業、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等單位的開放式共享機制。
做好制度頂層設計,從工作體制、獎勵制度上引導青年教師到基層、到醫藥企業生產一線,通過開發技術性課題、參與技術革新等形式進行實踐鍛煉,提高自身能力,使其不僅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行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除了送出去,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或校校合作方式,與企業共建一批專業教師實踐基地,大量聘請醫藥行業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任教,充分利用他們的實踐經驗和行業人脈關系,建立一支穩定的、理論知識扎實的、實踐經驗豐富的、能適時地傳遞最新醫藥生產技術與信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育具有新型職業教育理念的多方參與的綜合專業教學團隊。
綜上所述,要培養受社會歡迎的藥學人才,只有通過不斷與醫藥企業加強合作,開發校企合作課程,強化職業能力的培養,把握藥物制劑發展的生產實際和科研動態,不斷更新補充教材內容,力求教學內容和方法與時代同步,才能使學生所學與實踐緊密銜接,實現課程設置與崗位零距離對接的培養目標,最終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1]鄭曉麗.高職生職業道德人格培養探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7,16(2):82.
[2]馮傳平,黃韓斌.高職高專院校中藥藥劑學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5):439-441.
[3]馮傳平.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藥制劑技術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22):16-17.
[4]屈善孝,黃勇.建設實訓實習基地提升高職學生職業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2,15(1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