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粉,楊培常,張 艷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起源于19世紀末英格蘭精神和社區護理,基于南丁格爾改善衛生保健系統、提高護理水平和提高人類保健的理念而產生[1]。CNS能提高醫院效益,減少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因此在各國得到迅速發展。美國是發展最快、數量最多、培養比較成熟的國家,目前已有CNS 69 000多位。現筆者總結美國CNS的發展近況,以期為我國CNS發展提供參考,促進我國護理實踐與國際接軌。
CNS在19世紀末并不稱為臨床護理專家,而是Nurse-clinicians,主要在貧困地區和一些慢性病機構中工作,沒有經過統一的訓練和教育,從事癥狀管理、組織管理、護理協調、咨詢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20世紀初,經正規培訓的專科護士(specialized nurses)產生,其主要角色是實踐者、教師、咨詢者、監督者。之后出現護理臨床專家(clinical specialist in nursing),指那些通過高級學習和培訓獲取知識,能管理患者的復雜病情變化,并進行適當干預的臨床專家。在1970年初期,clinical specialist in nursing最終被CNS替代,并應用至今。1980年美國護士協會(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ANA)將 CNS定義為:具有碩士或博士教育背景,擁有某一專科領域的相關知識和臨床經驗的注冊護士[2]。
1995年,美國臨床護理專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NACNS)制訂了第一套CNS核心能力標準,并在1998年出版。最新版本的CNS的核心能力要求如下:(1)直接護理能力:利用已有的創新循證技術、工具和直接/間接的方法,進行綜合、整體健康和疾病評估;獲取環境和病原學數據,形成鑒別診斷和護理計劃,評估結局;運用循證臨床實踐指南指導篩查和診斷;評估個人、家庭、社區和社會系統對健康和疾病的相互作用;通過對患者、護士和系統3個影響領域的評估,判斷患者存在的潛在風險;評估環境/系統因素對護理的影響;綜合評估數據、高級知識、經驗,運用評判性思維和臨床判斷,形成鑒別診斷并進行干預等。(2)咨詢能力:給護理員工、醫務人員和跨學科同事提供咨詢;進行咨詢,盡可能獲取資源,促進發展;交流咨詢結果,以符合專業和機構的標準;分析咨詢資料等。(3)系統領導能力:通過教育、團隊構建和質量監督等,提高護理人員或團隊的臨床護理能力;進行系統評估,找出影響護理實踐和結局的因素;應用有效的策略改變臨床醫生和團隊行為,促進循證實踐和創新護理服務的應用等。(4)合作能力:在部門內部和整個部門中構建合作關系,促使患者安全,滿足臨床需求;與醫務人員或其他衛生保健團隊成員進行實踐合作;促進機構內和機構外的交流等。(5)指導能力:指導患者和家庭,幫助他們使用衛生保健系統;為個體、家庭、團隊和社區提供指導;通過指導和交流,促進臨床團隊發展等。(6)研究能力:開展全面的、系統的調查工作,積極參與研究工作等。(7)倫理決策能力:培養自己或他人的專業責任感;幫助解決臨床沖突;幫助患者和家庭理解提出的醫療方案的風險,促進臨床決策;倡導公平護理等。
CNS經過兩個多世紀的發展,其實踐范圍比較廣泛,有對癥狀的管理,如疼痛、大便失禁、壓力等;有對疾病的管理,如在腫瘤、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有對不同群體的護理,如女性、兒童、老年人等;有不同類型的護理,如臨終護理、康復護理等;有不同場所的護理,如醫院、社區、郊區、農村等;承擔不同的角色,如實踐者、教育者、科研者、咨詢者、管理者、變革推動者等[3]。CNS工作實踐影響3個領域,即患者領域、護士和護理領域、組織系統領域。在患者領域中,CNS以擁有的高級知識和技能進行評估、診斷和管理患者,戒除危險行為,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減輕疾病癥狀。在護士及護理領域中,CNS通過臨床調查決定實踐變革,通過對其他護理人員提供咨詢、教育等形式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還提供倡議和指導。在組織系統領域中,CNS領導護理和多學科小組開展照護教育以滿足患者需求,并且推動護理變革,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降低成本。
美國最早的CNS教育始于1954年,羅格斯大學開設了第一批具有碩士水平的課程,即精神病學CNS教育。19世紀70年代后,開設CNS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越來越多[4]。NACNS建議CNS教育應包含以下內容:(1)研究生核心課程:包括倫理、衛生政策、健康促進、組織和衛生保健經濟、人類多樣性和社會問題等;(2)直接護理核心課程:包括高級生理/病理生理學、高級評估、高級藥理學等;(3)專業課程。對臨床實踐的要求為至少500小時的臨床實踐時間,并且為保證臨床實踐效果,需要接受教師監督,其中直接監督的學校教師/臨床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為1:1或1:2,受學校教師間接監督的師生比為1:6到1:8。CNS碩士課程和博士課程除了要培養CNS核心能力之外,還應體現碩士水平和博士水平的核心能力。為保證CNS教育質量,“碩士、實踐博士和研究生后教育認證標準”分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估:教育組織和管理;學生招生、畢業要求;課程和教育評估等,以保證CNS的教育質量。
美國護士認證中心(the American Nurse Credentialing Center,ANCC)和NACNS形成了一個核心考試,每年兩次考試,考試時間為3.5~4小時,共175~200個題項。通過此考試并且具備以下條件:是注冊護士、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在相應專業領域中有教師監督的臨床實踐至少有500小時、通過3門核心課程(高級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體格檢查),即可由相應CNS董事認證機構頒發專業證書。目前有6個專業具有CNS認證機構,其中成人保健CNS由Adult Health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Board Certified頒發證書、成人老年CNS由AdultGerontology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Board Certified頒發證書、成人精神心理健康CNS由Adult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Board Certified頒發證書、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CNS由Child/Adolescent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Board Certified頒發證書、老年CNS由Gerontological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Board Certified頒發證書、兒科CNS由Pediatric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Board Certified頒發證書。
美國CNS發展比較成熟,在護理發展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引領著護理學科的發展。而我國是在1996年才引入CNS概念的,發展比較晚,并且存在諸多問題,如概念模糊、工作職責界定不清晰、缺乏統一的CNS認證和評價標準、無專門的CNS培訓機構、缺乏能力考評標準等[5-6]。面對諸多問題,我們急需吸取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培養經驗。“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增加專科護士的數量以及我國于2011年進行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為我國臨床護理專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但同時也提出了挑戰:怎樣建立適合我國國情、滿足社會需求、促進護理實踐發展的臨床護理專家培養體系,這是下一步亟待研究并解決的問題。
[1]DeNisco SM,Barker A M.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Evolving Rol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fession[M].Washington:Jones&Bartlett Learning,2013.
[2]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Nursing:A social policy statement[M].Kansas: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1980.
[3]Wendy Lewandowski,Kathleen Adamle.Substantive Areas of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Practice: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2009,23(2):73-90.
[4]侯秀云,張會敏,李榮.臨床護理專家培養模式探索[J].護理研究,2013,27(4):961-963.
[5]夏佳芬.國內臨床護理專家的培養和發展[J].護理與康復,2010,9(4):292-294.
[6]陳永強.護理專家的發展及角色功能[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