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銀行博士后工作站課題組



2013年,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資本管制日益嚴格的大背景下,銀行業經營環境更加嚴峻,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城商行承受了更大的壓力,改革與調整已是城商行所面臨的必然選擇。雖然城商行的總體發展呈現出放緩的態勢,但是其表現依然可圈可點。本文從以下九個方面對我國城商行在2013年的發展情況進行評述。
資產規模,穩步增長
截至2013年12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148.05萬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12.8%,總負債為137.92萬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12.5%。其中,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為15.18萬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22.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10.3%;總負債為14.18萬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22.9%,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10.3%。
2013年,我國城商行資產增速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表現依舊突出,尤其是9~12月,連續四個月城商行資產同比增速超過了股份制商業銀行(如圖1所示)。
2013年城商行資產與負債同比增長率與2012年相比雖有所降低,但是,其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占比卻一直在提高,這表明資產與負債增速的放緩,更多的是受到經濟環境和行業政策的影響,城商行發展態勢總體向好。從具體城商行來看,北京銀行資產規模仍遙遙領先;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實現了20%以上的資產增速,資產規模穩居“四千億陣營”;重慶銀行、錦州銀行增長勢頭強勁;溫州銀行資產規模成功突破1000億元。
2013年是城商行改革與轉型的關鍵之年,從一味追求規模的增長到增速趨于理性,我國城商行向著“有質量的增長”、“建立百年老店”的方向邁出堅實一步。
風險管控,壓力加大
2013年,面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城商行的風險管控壓力加大。在經濟下行周期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格外堪憂,而城商行作為中小企業的主要金融服務商,其承擔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從圖2中可以看出,與2012年相比,2013年我國城商行無論是不良貸款余額還是不良貸款率均有明顯的提高。2013年四季度,城商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54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88%,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長逾30%。
2013年前三季度,3家A股上市城商行不良貸款均出現了“雙升”(如表1所示)。而上半年延續的沿海地區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增加,尤其是鋼貿貸款,被認為是導致城商行不良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風險管控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各家城商行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控制風險,普遍的做法包括:對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等敏感行業貸款實行限額管理,降低集中度風險;嚴格準入管理,健全準入制度;完善風險監控預警機制;強化信貸資產質量檢查;加強貸中貸后管理等。具體來說,在降低不良貸款方面,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主要通過加大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來控制不良貸款率的增長,其中,寧波銀行2013年前三季度不良貸款核銷量近3.3億元,而其2012年全年的核銷量也僅為1500萬元;南京銀行前三季度核銷不良貸款約為1.5億元。貸款質量水平相對平穩的北京銀行則主要通過繼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實現對風險的有效覆蓋。
城商行正在由高速發展向中速、平穩增長過度,由過去的拼規模“大魚吃小魚”模式向拼改革步伐的“快魚吃慢魚”模式轉變,整體經濟態勢的變化,必然帶來行業的深層變革,可以預見,2014年城商行的發展依然面臨巨大的考驗,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將更加復雜、多變,政策效力逐步顯現,銀行業風險將進一步增加,風險管控壓力不容小覷。
港股上市,融資新寵
由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導致資本充足率統計口徑發生變化,與往年的資本充足率數據不可比,但是從統計口徑的變化中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銀行業的資本監管范圍趨于擴大,監管內容趨于明細,監管強度趨于提高。這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更大的資本管理壓力和資本擴充需求。截至2013年四季度,我國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95%,比上季度末上升0.08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上升0.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2.19%,比上季度末上升了0.01個百分點,但是比一季度下降了0.09個百分點。
在經濟下行、信貸風險提高的形勢下,城商行總體而言出現了資本充足率小幅下降的趨勢,面臨著更強的資本約束。在內源融資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城商行股權融資的熱情依然高漲。在A股IPO一直未對城商行開閘的現實狀況下,尋求H股IPO成為城商行的融資新寵。如重慶銀行于2013年11月6日成為內地首家在港上市的城商行,凈募資約38億港元;6天后,徽商銀行亦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募集約85億港元。據消息稱,哈爾濱銀行已遞交赴港上市申請,最快會于2014年二季度上市,初步集資額不少于10億美元。此外,正在排隊等待A股IPO的多家城商行也計劃轉向香港發行H股,包括上海銀行、盛京銀行、東莞銀行、成都銀行、南昌銀行、龍江銀行等。其中,盛京銀行2013年8月份召開的股東大會已通過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議案。可以預見,香港市場未來將迎來新一輪的內地銀行赴港上市潮。
其他仍未上市的城商行在利潤率下降和異地分支機構不斷擴展的壓力下,仍然只能通過定向增發和次級債的方式提升資本充足率。因此,為緩解年底資本充足率達標壓力,城商行又掀增資擴股潮。2013年,江蘇銀行、富滇銀行、上海銀行以及蘭州銀行等已啟動增資擴股,盛京銀行也于2013年12月底召開股東大會通過了增資擴股議案,目前增資擴股的申請已經上報,并在積極征集股東的認購意向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銀行增資擴股獲得了來自民營資本的投資,豐富了城商行的融資對象;阜新銀行則于2013年3月份發行了2億元的次級債;新湖中寶轉讓持有的1億股吉林銀行股份套現2.1億元,結束近5年的投資,同時,認購了溫州銀行2013年增資股票規模的近一半(如表2所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