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元
〔關鍵詞〕 課堂教學;有效性;備
課;教學環境;參與程
度;反思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3—0048—01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是許多教師一直在探究的課題。筆者現談談新課改下對提高課堂效率的幾點認識。
一、精心備課
“有備而來”,方能“胸有成竹”。對于教師而言,要想上好課,必須要備好課。要備好課,可從下面幾點入手。
1.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在備課之前,應對照課程標準,認真研讀它對每一學段教學的要求,然后認真閱讀教師用書及教材,了解每個單元的主題以及本單元在全冊的位置,明確每冊教材的編寫目的,同時聯系每單元的內容和訓練重點,認真備課。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要想上課的效果好,教師的只言片語都要精心推敲,所以從課前的導入語、課中的過渡語,到點撥學生回答的導語,再到課后的總結語,都要精心設計,力求為上課的重點服務,力求為引導學生服務。同時,問題的設計也要精心考慮,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突出教學的重點,凸顯單元訓練重點,要做到牽一發而動全身。此外,現在的作業要求既要拓展又要延伸,這樣學生才會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備課,都要廣泛查找資料,精心設計練習和作業,做到既減輕學生負擔,又達到訓練、鞏固、提高的目的。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數學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不僅班級管理依靠民主,討論問題發揚民主,就連每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跟學生共同商量。這種民主作風將教師的意愿不知不覺間化作了學生自己的意愿,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生機,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程度
葉圣陶曾說:“教師所務,唯在啟發誘導。”這就是說教師應當啟發誘導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想、去分析。當代教學理論認為:盡管教學是教與學統一的過程,但是如果認為教師教的過程同時一定也是學生學的過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事實上,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未必在學,即使在學,很可能是被動地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努力,不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訂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及進行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四、及時反思
每堂課后,及時認真地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得失,是一種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好辦法。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獲得不斷提高。反思應做到:反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反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反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1.課堂教學目標是否恰當。2.課堂教學導入是否引人入勝。3.課堂教學環節呈現是否多元化。4.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是否恰到好處。5.課堂教學手段是否適宜。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