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吉林
摘 要:通過對當前高校開展羽毛球教學當中的師資力量、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器材配備和考核方式等因素的實踐調查,分析當前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當中存在的部分不足,并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一些創新性的建議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校羽毛球;教學現狀;創新
羽毛球運動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因其對場地、人數、年齡、性別、器材、技巧的要求不高,自傳入我國以來就廣受大家親睞。羽毛球運動極富趣味性,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高校陸續開展羽毛球教學課程,逐漸成為各高校大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隨著高校羽毛球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滿足大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也為競技體育儲備了更多的羽毛球人才。但是,通過調查不難發現,各高校的羽毛球水平參差不齊,在開展過程當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
1 高校羽毛球教學開展現狀調查
1.1 場館設施不完善
隨著羽毛球的不斷開展,羽毛球愛好者在高校內逐年增多,現有的高校羽毛球場館數量已遠遠滿足不了當前的需求,在高校羽毛球場館的開放時間上也有諸多限制,致使師生只能在體育課上才能使用羽毛球場館,造成場館的利用率極其低下。同時隨著高校經濟體制改革,高校內的室內羽毛球訓練場館正逐漸轉為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對外開放的羽毛球活動中心,高校大學生想在課外使用羽毛球室內訓練場館就難上加難。高校羽毛球基礎設施不完善可能會打擊學生熱愛羽毛球的積極性,高校羽毛球開展路途坎坷。
1.2 執教水平良莠不齊
通過高校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當前的高校羽毛球專業教師資源稀缺,僅占所有羽毛球體育教師總人數的24.3%左右,同時再加上師資力量不足及高校羽毛球課程的不斷增多等各方面的影響,造成高校羽毛球課程執教者當中有75.4%以上的都是非專業教師,這兩個數據都足以證明,專業羽毛球體育教師資源稀缺,在執教水平上,專業教師和非專業教師的執教水平自然是良莠不齊,無法高效、穩定、快速地促進大學生的羽毛球水平提高,使得高校羽毛球競技水平一直停滯不前。
1.3 缺乏足夠的重視
任何一個競技體育項目要想得到快速發展,都離不開教育者的支持。根據實踐調查發現,各高校對于羽毛球場館建設、羽毛球器材配備、羽毛球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相較于其他項目整體來說都比較低。依此不難判斷,當前還有部分高校教育者對羽毛球的運動開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認識不清,沒有一個詳盡的發展規劃,僅憑傳統應付式的觀念去對待高校羽毛球運動。正是由于這樣的觀念使得高校羽毛球發展速度很難跟上時代步伐,造成高校羽毛球競技水平一直無法持續提高。
1.4 缺少賽事交流
大學生練習羽毛球主要來達到健身和娛樂的目的,他們更愿意在條件舒適的室內場館進行羽毛球運動。但是由于受場地數量和所能承載的人數限制,很多大學生不得不在操場、草地等室外進行活動,因此羽毛球競技項目中的很多技戰術動作得不到應用。利用聯賽的形式來豐富羽毛球比賽的多樣性,既能激發大學生對于羽毛球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對教學成果進行檢驗。目前各高校關于這方面的聯賽還相對缺乏,比賽的實用性得不到真正的體現,這也就不難解釋高校羽毛球競技水平要低于其他競技體育項目的發展水平的情況。校內各羽毛球興趣組織不能進行廣泛的交流、硬件設施的落后都在無形之中抑制了學生對于羽毛球的熱情。
1.5 缺乏創新教學模式
通過調查發現,只有27%的高校在羽毛球課程當中應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大部分高校都是沿用了傳統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的技戰術示范動作不能長時間保持,學生也很難在一招一式的瞬間把握技戰術動作要點,最終教學流于形式,課堂教學目標很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受到阻礙。多媒體教學則能讓羽毛球教學在與時俱進當中通過現代化設備得以靈活發展,不僅增加了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羽毛球知識,更好地為高校羽毛球教學服務。
2 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優化措施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高校羽毛球的發展現狀,調動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性來不斷提高身體素質,再通過組織高校聯賽的形式不斷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同時,應當針對當前的現狀進行積極的改革,這是培養羽毛球人才的需要,也是最大限度發揮羽毛球在高校體育中的優勢的需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結合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特點,積極創新使羽毛球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的發展需要。
2.1 繼續完善羽毛球基礎設施建設
在國家教育戰略改革的指揮棒下,高校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各高校應當把握住這一重大發展機遇,不斷完善羽毛球場館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除了正常的體育課教學以外,應當加強對羽毛球室內場館的管理工作,合理分配開放時間。在管理的形式上,應當摒棄傳統的理念,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在學生可承受范圍內采取有償羽毛球教學、有償羽毛球健身,通過以館養館的形式來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結合校內各種資源,合理規劃場館建設,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練習、激發潛能和創造力為中心,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重新設定體育教學目標,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充分體現出羽毛球運動的娛樂性和大眾性,讓學生在趣味學習當中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也能在更加輕松的氛圍當中完成教學計劃和目標。
2.2 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
要想提高高校羽毛球運動的整體水平就必須首先從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著手。高校羽毛球教學應當是由一批技戰術技能強、教學經驗豐富、羽毛球理論知識豐富、有大型比賽經驗的專業教師來執教,這就要求上機主管部門必須加強羽毛球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盡量多地提供校際間的培訓與交流,在相互學習當中共同成長。教師也應當從提高自身水平素質出發,強化基本功、提高業務能力水平,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在教學手段上,教師應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多借鑒同行的先進教學手段,體現出羽毛球的趣味娛樂性,促進教學水平的全面發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負荷進行科學安排,讓學生在舒適的氛圍當中身心全面發展,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要能體現出羽毛球運動的競技性,讓學生能在對抗當中獲得實戰提高。
2.3 組織校際間羽毛球聯賽
實戰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學生在書本上甚至在學校內只能獲得10%的知識,其他都是通過實踐來獲得的。尤其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只有通過不斷實踐來接受新知識才能跟上步伐。在高校間組織校際聯賽,不僅能讓學生在觀賞中領略羽毛球的無線魅力,同時也能促進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該運動當中,當學生通過刻苦練習后也能在大賽當中一展身手,這樣越來越多的學生會被吸引到羽毛球的長期系統訓練當中來,這是一個良性系統循環。在組織校際聯賽的時候,還要根據各高校的能力水平安排不同的分組,讓更多的學校參與進來,同時也增加了比賽的激烈程度,促進各高校的羽毛球運動發展。
2.4 創新羽毛球教學手段
傳統的“口傳身授”教學形式顯然以滿足不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不應當只是課堂的主宰,更應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枯燥乏味的教學形式束縛了大學生的個性發展,禁錮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也弱化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可結合當前互聯網以及各種多媒體手段,可將動作慢慢分劃到每一個細節,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去完整、準確地演示技戰術技巧動作,讓學生能在循序漸進當中充分領悟技戰術動作要點,對重點動作能有一個更詳細、更真實、更具體的理解,學生在進一步的練習當中逐漸形成本體感覺。在這種與時俱進的信息獲取當中,大學生的羽毛球水平和身心健康都獲得了穩步提升。
3 結語
高校羽毛球教學應當在讓學生在趣味娛樂的氛圍當中獲得系統的知識理解和技戰術動作掌握,并在聯賽當中通過激烈對抗展現出羽毛球的競技性。教師應當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在促進強身健體的同時,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升華,從而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
參考文獻
[1] 楊明勇. 河南省高校體育專業羽毛球教學的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4)
[2] 沈濤. 江蘇省高校足球教練員的現狀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08(10)
[3] 陳思思. 基于領悟教學法的高校羽毛球教學研究[J]. 華章. 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