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英
摘 要:企業要獲得長期穩定運行,必須有健全的內部管理控制體制進行約束,同時,良好的內控體制也是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企業經營管理者通過政策引導,及時準確的規避企業的經營風險,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會計核算水平以及經營效率,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戰略優勢的重要步驟之一。本文就當前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并對國內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進行了闡釋,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旨在全面提升企業內部控制體制的水平,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問題;措施
現代企業最為重要的管理模式即內部管理控制,企業實施科學合理的內部管理控制體制能有效保護企業資產,確保資金的流通安全,切實改善企業的會計審核狀況,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而且能避免企業各部門之間的矛盾頻發,減少經濟犯罪以及體制失衡發生的頻率。本文就目前企業內部存在的各種矛盾及分歧進行了闡釋,并就此展開論述,力圖提出針對性強的補救措施,從監管評估、指導體系以及意識形態等三個方面著手,深入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根基,作出準確預測及合理判斷。
1 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現實意義
從宏觀意義上來說,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控制的體系,它的實施主要是為了確保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保證資金安全以及確保財務報告等信息的完整真實,能切實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及經營效率。企業內部管理控制主要包括管理控制和會計控制,而管理控制的主要目標是貫徹執行企業的各項經營政策及方案,最大限度的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經濟性,同時盡可能實現經營經營發展的戰略目標。近幾年,國家財政部相繼頒發了多部有關內部會計控制的指導文件及規范,以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具有多重現實意義,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1 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能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發展進程
目前,大部分企業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就企業的不足進行了完善和補充,逐步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在總體上有助于企業形成一個相互制約和平衡的管理系統,從而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正規化和合理化。
1.2 良好的內控制度能保證資金的安全流通及運轉
企業運行中占用資金比例較大的即企業存貨,企業存貨對企業的收益及資金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盡可能地保證企業存貨安全及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存貨管理控制逐漸成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資金運營管理過程中,有些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健全,嚴重損害了企業資金價值的完整、安全,導致挪用公款、公款炒股以及公款私存的現象頻繁發生。為了有效降低資金風險,保證資產的穩定、安全,企業就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內控制度,為企業資金的良好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1.3 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強化對固定資產及其他相關資產的管理,提高資產的安全性
在管理固定資產的過程中,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能有效防止盲目擴大在建工程成本的現象。企業資產總額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管理常會面臨固定資產閑置不處理造成報廢、固定資產盤盈不入賬、資產性支出占生產成本以及盲目購建等各種弊端,導致賬目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確保固定資產等相關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及真實性。[1]
2 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企業缺乏對內部管理控制的科學認知
企業要時刻與市場接軌,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就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和探索創新。同時,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戰略優勢,就要具備市場營銷的專業知識,制定可行的營銷策略,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及時更新經營策略及方式,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制。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大部分企業觀念陳舊,依然以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體制為基本的管理指南,注重內部監督的突出作用,忽視風險評估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經營過程中缺乏對市場環境的考察和分析,加大了企業內部管理的漏洞,不能及時規避經營風險,嚴重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在成本管理項目中,企業管理層缺乏科學的成本管理理念作為支撐,市場敏銳度低,導致大部分企業成本計算的方式狹隘,對生產過程以外的相關成本予以忽視,重產量而輕成本,形成對內部管理控制的錯誤認識。
2.2 企業實施內部管理控制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企業完整的制衡體系主要包括董事會、股東大會、經理層以及監事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事業單位的改革進程不斷深入,制衡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和發展,但是受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的束縛,我國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體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從而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方式不足主要表現在內控手段的滯后以及審計控制部門的監管不到位。由于審計工作存在嚴重的弊端,所以導致部門領導之間的獨立性較差,財務監督的力度不夠。企業核算信息以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控制政策沒有落到實處,沒有建立切實可行的獎懲制度,束縛了嚴重的工作熱情,而且貪污腐敗現象屢見不鮮。
2.3 企業缺乏對內部管理控制的科學規劃
要保證企業內部管理控制體系的完整、科學,就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將“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作為企業基本的組織結構規劃原則。在企業的實際操作中,“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并未落到實處,簽發、授權、執行、核準以及記錄等互不兼容的經濟活動往往交由部門獨立負責,導致舞弊現象的頻繁發生,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監督。由此可見,內業內部管理控制體系的建立需要合理規劃,貫徹執行相互監督、相互控制的理念,切實提高企業各部門的工作效率。
2.4 企業缺乏科學的風險意識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經營的風險也呈增長趨勢,所以企業要切實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強化風險意識,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在日益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風險控制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風險規避的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商榷,風險適時轉嫁、低風險領域潛在的風險以及環境因素等都是急需解決的重要風險問題。
2.5 人力資源控制激勵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目前,人才資源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企業在明確戰略目標后,要將人力資源放在突出位置。企業若缺乏健全的內部人力資源激勵機制,那么極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和經營效率的低下,甚至還會出現泄露商業機密、國家機密的現象。由此可見,企業要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對策,做好員工的培訓教育工作,保證內控制度的順利實施,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2]
3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措施
3.1 切實轉變企業內部管理層的內控觀念
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是一個持之以恒的轉變過程,它需要企業內部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作為支撐,同時還要掌握外部市場的實時動態,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的水平,最大限度的發揮內部管理控制的作用。而要切實轉變企業內部管理控制體系,企業首先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積極轉變經營管理理念,認清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企業管理制度。
3.2 構建科學嚴密的內部管理控制機制
企業要切實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就要建立起科學、完整、嚴密的內部管理體制。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制約平衡系統,保證各部門之間的制約關系,預防貪污腐敗和徇私舞弊現象的頻繁發生,保證各部門負責人明確自身職責,自覺承擔起相應的義務。第二,建構起完善的監督機制,加強對生產崗位以及會計部門工作的監管,保證信息的真實性。第三,建立完整的審計委員會,實現工作核查、財務審計以及紀律檢查的有機結合,同時以審查、舉報、監督為主要實施手段,為企業內部管理控制體系的順利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3]
3.3 進一步強化監督機制
要強化企業的監督機制,就要加強審計、稅務、財政以及監管部門對企業各部門工作的監督,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切實履行好監督職能。比如,企業要加大對注冊會計師的培養力度,強化守法意識的培訓和宣傳,加強部門監管,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及時披露非法行為。
3.4 提高競爭意識和風險評估意識
隨著市場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企業要在競爭中掌握主動優勢,就要不斷提高競爭意識。而要有效提高企業的競爭意識,就要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堅持攻防結合。企業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控制體制,就要實時觀察市場經濟動態,發現并填補漏洞,最大限度的規避潛在的風險,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
4 總結
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除了受到經濟形勢及國家政策的影響,還受到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的約束和制約。直接來說,完整、嚴密、科學的內部管理控制體系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具有指向標作用,所以企業要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控制體系,加強市場競爭,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永桑; 企業內部管理深化對企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2(09)
[2]馬紅蕾;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思考[J]企業研究;2012(04)
[3]李飛; 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風險控制研究[J]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06)
[4]吳壽元;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研究[J]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