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美,楊 潔,張學蘭,周玉珊,邵晴荷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亞健康是人們在身心情感方面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1]。亞健康不是一種明確的器質性疾病,實驗室檢查也沒有異常的發現,但亞健康是現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種表現,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質量和工作效率,也容易向疾病狀態轉化。以WHO(世界衛生組織)四位一體的健康新概念為依據,亞健康可劃分為:(1)心理亞健康:其突出癥狀表現為不明原因的情緒低落、思維混亂、焦慮、恐慌、工作中容易感到腦力疲勞和自卑以及神經質,更有甚者會產生自殺的念頭;(2)軀體亞健康:主要癥狀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身體虛弱、周身不適、機體免疫力下降和容易體力疲勞、性功能下降,在女性可表現為月經失調等;(3)道德方面的亞健康:其癥狀主要表現為人生觀和價值觀與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不符合,具有明顯的損人利己主義思想;(4)社會不適應亞健康:其癥狀主要表現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難以處理好人際關系,不能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以致難以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角色定位錯誤和不能協調人際關系是社會不適應亞健康的主要表現。
WHO一項全球性健康調查結果顯示,真正健康者僅占全球人口的15%左右,有疾病者約占15%,而約有70%的人是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者,所以,醫學界把亞健康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大敵。有關資料表明:美國每年有600萬人處于較明顯的亞健康狀態;在澳大利亞,處于較嚴重的亞健康狀態的人口數量占到了總人口的37%;在亞洲地區,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比例則更高。中國衛生部對10座城市的工作人群進行的調查表明,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口數占調查人口總數的48%。我們于2012年3月至6月對蘭州市所屬26所中小學全體在職教師的健康狀況進行了普查,了解了其心理亞健康狀況并研究其主要影響因素,為中小學教師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將蘭州市26所中小學全體在職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 250份,收回有效問卷3 04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6%。其中男性1 218名,女性1 823名。
參照WHO生存質量和有關健康的定義,并依據相關文獻中關于亞健康的表現,結合蘭州市中小學教師生活、工作、學習等各方面實際情況,包括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兩方面14個選項,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前統一培訓調查員,采用不記名方式,用統一的講稿講明調查目的、意義和方法,由調查對象當場填寫調查表。
心理亞健康診斷標準:3個月內持續1周以上出現11種心理方面癥狀中至少1項者。
心理亞健康檢出率為66.06%,其中男性為62.48%,女性為68.46%,女性高于男性(P<0.01)。按年齡分層分析表明,<40歲的女教師心理亞健康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教師(P<0.01),≥40歲的男、女教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年齡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檢出情況比較[n(%),人]

表2 不同性別中小學教師主要心理亞健康癥狀的發生情況比較
將可能的危險因素同時引入Logistic回歸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歸法建立模型。結果表明,工作時間>10小時、無朋友談心、感到生活沒意思、工作不愉快、缺少體育鍛煉、對家庭不滿意、事業無成就感、感到待遇不公平為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心理亞健康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60%以上的中小學教師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亞健康癥狀,說明目前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中青年女教師,心理亞健康發生率大大高于同年齡男性。這可能由于女教師常常面臨工作、家庭的雙重壓力,更容易出現心理疲勞,所以中青年女教師應成為中小學心理保健和咨詢的重點人群。中小學教師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是出現心理亞健康癥狀的主要原因。國內外研究指出,教師壓力源主要包括工作負荷重、工作條件差[2-3]。此次調查也顯示,引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與職業有關,即工作繁忙、缺少休息、對工作環境不滿意、感到待遇不公平,且無知心朋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在壓力情境下,那些得到來自社會、家庭和朋友較多心理支持或物質支持的人身心更健康。
中小學是人生開始接受正規教育的起點,在人一生的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證中小學教師的健康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加大社會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視力度。一方面,要運用社會輿論、媒體宣傳,形成“黨以重教為本、政以興教為先、民以支教為樂、師以從教為榮”的良好社會風氣,讓教師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另一方面,要擺正對教師職業的期望水平。合理的期望標準有助于教師的成長,而過多或不切實際的期望往往會使教師壓力驟然增長,導致心理問題[4-5]。學校管理部門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藝術。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業績進行客觀、公正評價。學校領導要善于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培養人才,在職稱評聘、評優選先、提拔干部、獎金發放等教師關心的敏感問題上,堅持標準、程序公開,增強教師對學校的信賴感[6-7]。學校在管理中要善于進行情感投入,了解教師需求,關心教師疾苦,讓教師處處體會到領導的愛心、組織的關心,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學校要積極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為教師開展健康檢查與心理衛生測試,幫助教師解決心理問題,緩解各種心理壓力。
[1]陳國元,劉衛東,楊磊,等.教師“亞健康”現狀及預防對策的研究[J].職業衛生與病傷,2000,15(2):101-103.
[2]趙瑞芹,宋振鋒.亞健康問題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2,19(1):10-13.
[3]王治明,蘭亞佳,李健,等.中小學教師職業緊張和緊張反應評價研究[J].華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32(3):392-395.
[4]孫濤,趙曉山,羅仁.亞健康研究的現狀與中西醫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4,14(3):61-62.
[5]楊云濱,許軍,王斌會,等.一般人群自測健康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2):87-89.
[6]房淑珍.河南省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8(5):56-58.
[7]傅健,馬愛民.高校女性教師自測健康的調查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9,3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