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曾 冬,胡 浪,趙 波,莫書榮
(廣西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21)
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以下簡稱“七年制”)高等教育是為適應21 世紀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而確立的一種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的新模式。廣西醫科大學自2000 年開始招收七年制學生以來,在臨床教學、學工管理以及學生就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2001 年開始,七年制學生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目前該專業在校學生已達1 400 人[1]。廣西醫科大學七年制學生采取“5+2”培養模式,即5 年本科,2 年臨床型碩士研究生。每年4 月,七年制學生面臨選擇碩士研究生導師的難題,他們主要的困惑有:選擇什么專業,選擇哪所醫院,選擇哪個導師。現對廣西醫科大學七年制2007、2008 級學生選擇專業導師情況進行總結分析。
納入研究的學生為廣西醫科大學2007、2008 級七年制學生中將專業導師填報為第一志愿者,共428 名。兩個年級在人數,性別,供選擇的導師數,導師在各醫院、各專業的分布均無顯著性差異。從2007 年開始非直屬附院導師可招收七年制學生。納入研究的導師為可供2007 級選擇者340 人及可供2008級選擇者369 人,這些導師均通過研究生學院的審查獲得導師資格并愿意招收七年制學生。
通過廣西醫科大學教務管理部門收集可供2007、2008 級填報第一志愿的導師名單以及兩個年級填報第一志愿的學生名單。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一附院”)和廣西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以下簡稱“腫瘤醫院”)合稱直屬附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區醫院”)和其他醫院(包括南寧市第一、二人民醫院,柳州市工人醫院,柳州、玉林、梧州、貴港、北海市人民醫院)合稱非直屬附院。對以上資料進行整理,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 進行數據處理,對率與構成比進行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
2.1.1 導師來源情況 兩個年級可供選擇的導師相比,各醫院分布基本一致(P>0.05),各專業分布亦無顯著性差異(P>0.05)。故在本研究中將兩個年級可供選擇導師數合并分析。其中一附院占58.67%,腫瘤醫院占15.80%,區醫院占11.85%,其他醫院占13.68%。直屬附院占74.47%,非直屬附院占25.53%。
2.1.2 各醫院導師被選擇情況 各醫院導師被選擇率總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進一步比較顯示,各醫院之間兩兩比較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區醫院的導師被選擇率最高。直屬附院導師被選擇率高于非直屬附院,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醫院導師被選擇情況
2.1.3 各專業導師被選擇情況 臨床科室與非臨床科室(B 超+放射+麻醉科)的導師被選擇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分別為60.03%和62.96%;各科室導師被選擇率中,兒科最高,其他科最低。但通過兩兩比較的卡方分割檢驗結果顯示,內科、兒科、放化療科、B 超+放射+麻醉科專業導師被選擇率兩兩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外科、婦產科、其他科兩兩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各專業導師被選擇情況
2.2.1 學生性別差異情況 2007 級共211 人,男、女生分別為99 人、112 人;2008 級共217 人,男、女生分別為95 人、122 人。兩個年級性別構成比基本一致(P>0.05)。故在本研究中將兩個年級學生合并分析。其中男生194 人,占總人數的45.33%,女生234 人,占54.67%。
2.2.2 學生選擇專業的性別差異情況 總體上,所有專業中男生數平均占45.90%,女生占54.10%。但選擇內科、婦產科、B超+放射+麻醉科的女生比例高于平均水平(P<0.05),選擇外科的男生比例高于平均水平(P<0.05,見表3)。

表3 學生選擇專業的性別差異分析[n(%)]
我們發現,區醫院的導師被選擇率最高,為76.19%;其次是一附院,為67.07%;第三是腫瘤醫院,為49.11%;最后是其他醫院,為30.9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其他醫院的導師2007 年才開始招七年制學生,缺少“口碑相傳”效應,學生對這些醫院的導師不了解;二是腫瘤醫院為專科醫院,供學生選擇的學科相對較少;三是七年制學生在一附院、區醫院實習人數相對較多,對兩所醫院的導師較為了解;四是一附院、腫瘤醫院、區醫院相比其他醫院離學校更近,學生均在學校住宿,存在地理方面的優勢,能更快、更多地獲得來自學校方面的信息;五是一附院和區醫院是區內數一數二的醫院,在培養人才方面,尤其是培養研究生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是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的理想場所。區醫院導師被選擇率比一附院高的原因可能是:盡管二者均為廣西綜合實力排名前三的醫院,但區醫院導師僅84 人,占全部導師數的11.85%,故導師被選擇率較高。本研究未對各醫院專業導師的構成進行詳細比較,但總體反映了各醫院導師的受歡迎程度。
直屬附院導師被選擇率比非直屬附院高出超過10 個百分點,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非直屬附院與直屬附院相比教學意識不強,非直屬附院在申報成為附屬醫院之前,醫療工作是其核心,教學及科研工作比重很小,而醫學院校在為醫院帶來品牌效應和技術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很難有明顯效應。這就從客觀上導致部分非直屬附院帶教教師認為教學是負擔和累贅,出現重醫療輕教學情況。二是缺乏系統性培訓,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三是缺乏規范的教學管理體系。四是教學基礎設施很難滿足需求[2]。因此,要想提高非直屬附院導師被選擇率,首先要改變非直屬附院領導和導師重醫療輕教學的觀念,其次是加強師資培養和教學設施建設。
鑒于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女生選擇專業主要集中在內科系統等診療經驗占主導地位的學科以及工作強度較小的輔助科室[3];而男生則多集中在外科、內科等臨床科室。女生選擇輔助科室,與當前的就業趨勢較為相符。相關文獻顯示:女生在輔助科室(B 超室、胃鏡室等)的就業率明顯高于男生[3]。然而,對于內科等以診療經驗占主導地位的學科,用人單位更傾向于延聘、返聘退休老專家,引進有工作經歷的高年資醫務工作者[4],過多的學生選擇內科,將會使該專業今后的就業競爭更為激烈。
臨床科室與非臨床科室導師被選擇率基本持平,非臨床科室固然因其工作量較小而受女生歡迎,但非臨床科室絕大多數是臨床輔助科室,沒有醫生處方權,使其并不比臨床科室更受歡迎。內科導師被選擇率稍高于外科。內科、兒科、放化療科、B超+放射+麻醉科導師被選擇率基本持平;外科、婦產科、其他科導師被選擇率基本持平。整體說明七年制學生選擇專業情況較為均衡。
21 世紀以來,高等醫學教育迅猛發展,醫學院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招生規模日益擴大,而就業崗位的需求并未明顯增加,使得研究生學歷優勢逐漸喪失,就業狀態也由易轉難[4]。廣西醫科大學七年制招生規模從原來的每年30 人,擴大到現在的每年220 人左右。作為廣西醫科大學培養的精英學子,他們的就業問題備受關注。導師是影響就業的重要因素,所以,對七年制學生選擇導師進行正確引導,對其今后的就業至關重要。
(1)轉變非直屬附院教學觀念,完善臨床教學管理體系,定期召開非直屬附院院長會議,通過舉辦院長、科教科長研討班等方式,討論解決影響教學質量的相關問題。
(2)在教研方面學校和直屬附院應對非直屬附院給予幫扶,激發非直屬附院教師的帶教熱情,提高非直屬附院的教研實力。
(3)加強學校對非直屬附院的管理力度,建立信息管理平臺,加大教學督導巡查力度。
(1)引導學生正視當前形勢下性別差異對就業的影響,女生在選擇專業時可以側重于B 超科、放化療科、心電圖診斷等輔助科室。
(2)采取措施避免選擇專業扎堆現象。例如2008 級學生在填報志愿前先預填一次,并公布預填情況,繼而對專業扎堆現象進行干預。
(3)總結分析歷年七年制畢業生就業情況,引導七年制學生選擇專業導師時有長遠規劃,以就業為導向,從興趣、就業、專業前景方面進行多方位考慮。
(4)鼓勵學生選擇全科醫學等基層學科,面向社區、基層就業。醫學畢業生數量劇增,使城市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但社區、基層醫療單位卻人才匱乏,且隨著新農村建設,基層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于健康更加關注和重視,這就為醫學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和發展空間。
[1]王云,鄧硯,肖強,等.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5):13.
[2]彭成華.非直屬附院持續性發展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0(6):64.
[3]趙美玉,李強.性別差異對地方醫學院校醫學生就業率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1,40(12):64.
[4]張健,焦紅兵.醫學院校女性研究生就業現狀與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473-478.■